easyfundingllc.com
home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湖南瀏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喚醒沉睡資產

發布時間: 2024-08-23 21:54:00 來源: 新華社

  土地入股分紅、房屋租金、勞務報酬,家住湖南省瀏陽市永安鎮西湖潭村的村民龍建軍(jun) ,因為(wei) 當地一項改革而多了三份收入,這是他過去不敢想象的。

  近年來,瀏陽市深入開展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一塊塊“沉睡”的集體(ti) 土地得以和國有土地一樣順利交易。截至目前,瀏陽市已上市交易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502宗,農(nong) 村集體(ti) 和農(nong) 民個(ge) 人獲得收益約5.51億(yi) 元。

  瀏陽市自然資源局交易中心副主任羅淑琴說,改革之前,農(nong) 村有很多閑置建設用地,既不能上市交易,也不能抵押貸款,而很多中小微企業(ye) 則麵臨(lin) “用地難”“用地貴”問題,大家隻能“望地興(xing) 歎”。

  根據改革試點要求,瀏陽市在堅持土地公有製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nong) 民利益不受損的前提下,開始探索“同權同價(jia) 、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路徑。

  湖南省瀏陽市永安鎮西湖潭村展示的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曆程。新華社記者白田田 攝

  “沒有可以借鑒的先例,我們(men) 就一點一點破題。”瀏陽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焦旭輝說,為(wei) 每個(ge) 村編製土地利用規劃,將閑置土地“化零為(wei) 整”,出台開發利用、收益分配等8項製度,一係列舉(ju) 措打開了農(nong) 地入市“大門”。

  農(nong) 地改革離不開農(nong) 民參與(yu) 。在西湖潭村,村組先後召開了20多次會(hui) 議商議農(nong) 地入市,是直接補償(chang) 還是入股分紅,是一次性付清還是分年度支付,都由村民說了算。

  最終,村民選擇了“土地入市、農(nong) 民入股”模式,5個(ge) 村民小組的354畝(mu) 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至村級土地合作社,再以土地使用權作價(jia) 入股產(chan) 業(ye) 園區開發公司,國家、集體(ti) 、農(nong) 民共同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走進西湖潭村,記者看到產(chan) 業(ye) 園區裏數十棟標準化廠房依次排開,家居建材、智能製造等行業(ye) 的100多家企業(ye) 入駐。

  “我們(men) 這裏過去冷冷清清,現在熱火朝天。”西湖潭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王和勝說,村集體(ti) 已累計獲得分紅800多萬(wan) 元,這些錢用於(yu) 通組公路硬化、山塘維修、美麗(li) 屋場建設等方麵,鄉(xiang) 村麵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而在改革前,盡管離瀏陽經開區和長沙城區不遠,西湖潭村的年集體(ti) 經濟收入不足3萬(wan) 元,屬於(yu) “集體(ti) 經濟薄弱村”。

  收入來源長期單一的烤煙種植戶龍建軍(jun) 也增加了幾項收入:每年10月拿到一筆土地分紅收益,家裏多餘(yu) 的房間出租給附近工廠的員工,自己還組織了一支建築勞務隊伍承接園區工程,家庭年收入算下來有一二十萬(wan) 元。

  湖南省瀏陽市永安鎮西湖潭村農(nong) 地入市後引進的產(chan) 業(ye) 園區項目。新華社記者白田田 攝

  農(nong) 地交易產(chan) 生價(jia) 值,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

  位於(yu) 瀏陽市官橋鎮的湖南護理學校是一所民辦學校,占地麵積達1880畝(mu) ,已完成投資14億(yi) 元。校園內(nei) ,教學樓、圖書(shu) 館、運動場等設施一應俱全,後期還將配套建設三級綜合醫院、康養(yang) 中心、中醫藥健康產(chan) 業(ye) 園等。

  湖南護理學校常務副校長彭宏偉(wei) 說,他們(men) 花了2年時間選址,有8個(ge) 地方表達了合作意向,但最後還是選擇落戶瀏陽。他告訴記者,當地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成本較低,而且土地使用權還能抵押貸款,“資金更充裕了,就可以把學校建得更好”。

  如今的瀏陽市,不隻是工業(ye) 企業(ye) 、民辦學校,農(nong) 村電商、民宿等產(chan) 業(ye) 也享受到了“農(nong) 地入市紅利”。瀏陽市官橋鎮鎮長餘(yu) 耀東(dong) 說,引來一個(ge) 項目,盤活一個(ge) 區域,人流、物流、資金流匯聚,一些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鄉(xiang) 鎮的發展空間打開了。

  焦旭輝說,在鞏固試點成果的基礎上,瀏陽將探索“委托入市”等新模式,不斷激發鄉(xiang) 村振興(xing) 活力。(記者白田田)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