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裏求斯東(dong) 岸費耶斯角附近一處海域,有一塊由中國企業(ye) 和毛裏求斯環保組織共同打造的珊瑚苗圃。這裏培育著從(cong) 各處收集的珊瑚碎片,成功長大的珊瑚會(hui) 被移植到出現退化的珊瑚礁群中,實現海底“植樹造林”。
據運營這塊珊瑚苗圃的毛裏求斯環保組織“節能社會(hui) ”主席納迪姆·納祖拉利介紹,中國技術的加持讓珊瑚培育“提速”,中國和毛裏求斯合力實施的珊瑚挽救計劃正在讓當地珊瑚礁群重新煥發生機。
乘快艇十幾分鍾後,納迪姆帶領記者抵達珊瑚苗圃。這裏的海底堆放著許多混凝土塊,在其上方水平鋪有網格狀金屬框架,網格間密布大小不等的粉色“石塊”,這就是正在培育中的珊瑚。
過去幾十年,受全球變暖、海洋汙染、過度捕撈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珊瑚礁出現大範圍白化乃至死亡的現象,毛裏求斯的珊瑚礁也未能幸免。
納迪姆說,珊瑚礁有“海底雨林”之稱,為(wei) 很多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家園,並且與(yu) 紅樹林、海草床等海洋生態係統密切相關(guan) 。“如果失去珊瑚礁,我們(men) 就會(hui) 失去一切。”
納迪姆長期從(cong) 事海洋保護和珊瑚保育工作。據他介紹,以往珊瑚培育過程冗長繁瑣,工作人員總是需要往返於(yu) 海陸之間,頻繁下潛,查看珊瑚生長情況。即便如此,珊瑚培育還是會(hui) 出現惱人的退步情況,比如珊瑚“殺手”棘冠海星一晚上能吃掉4平方米的珊瑚苗,等到第二天發現為(wei) 時已晚。
如今,華為(wei) 毛裏求斯技術有限公司的技術解決(jue) 方案為(wei) 納迪姆和他的同事省去不少麻煩。據該公司技術工程師李濟宇介紹,通過在珊瑚苗圃中安裝水下攝像頭、傳(chuan) 感器等監測設備,可以實時跟蹤珊瑚生長過程及周遭環境變化;相關(guan) 畫麵和數據信息會(hui) 通過5G網絡實時傳(chuan) 送到岸上的數據中心,得到迅速處理和分析。
納迪姆說,現在坐在辦公室裏,水下情況也能一覽無餘(yu) 。“這不僅(jin) 大大縮短了我們(men) 水下作業(ye) 的時間,而且能夠保證在發現異常時及時介入和處理。”
記者看到,珊瑚苗圃附近設立了一個(ge) 約10平方米的海上平台,平台頂棚鋪滿太陽能光伏板。納迪姆說,為(wei) 解決(jue) 海上供電難題,中國公司為(wei) 苗圃提供了光伏供電係統,可以保證設備24小時不間斷運轉。
毛裏求斯藍色經濟、海洋資源、漁業(ye) 和船運部長蘇迪爾·莫杜表示,2020年該項目啟動以來,海底珊瑚苗圃成功培育超過2.5萬(wan) 枚珊瑚碎片,已被移植到毛東(dong) 部海域,幫助那裏的珊瑚礁群重新煥發生機。
納迪姆說,該項目通過中國技術搜集的水下影像和數據還會(hui) 提供給毛裏求斯大學,為(wei) 科研人員了解珊瑚白化過程、珊瑚與(yu) 其他海洋生物間的互動模式、海洋生物種群分布等提供珍貴資料。
納迪姆曾到中國青島參加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大會(hui) ,與(yu) 從(cong) 事海洋環境保護的中國科研人員有過深入交流。他告訴記者,與(yu) 中國在海洋生態領域的合作讓毛裏求斯受益,“中國與(yu) 非洲在海洋保護領域的合作潛力無窮”。
(據新華社電 記者淩馨、代賀、曾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