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指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ti) 製機製一體(ti) 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ye) 人才交流通道”。2024年以來,浙江省著眼全麵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促進人才交流共享。在浙江省級實驗室白馬湖實驗室,有一群特殊的科研人員,他們(men) 有著雙重身份。
張士漢是白馬湖實驗室二氧化碳捕集及資源化利用項目研究團隊的成員。這兩(liang) 天,他正忙著進行最新一代二氧化碳吸收劑的遴選。
白馬湖實驗室成立於(yu) 2022年,由浙能集團牽頭,浙江大學、西湖大學共建。新的組成結構,對應著靈活的用才機製,張士漢成為(wei) 了白馬湖實驗室的雙聘研究員。也就是除了實驗室研究員的身份外,他還是浙江工業(ye) 大學的教授。
在白馬湖實驗室裏,像張士漢一樣的雙聘研究員還有43位。但是,在兼顧高校與(yu) 實驗室的工作中,他們(men) 都遇到了同樣的困難。
白馬湖實驗室雙聘研究員張士漢介紹,成果的認定和歸屬問題一直困擾他們(men) 。在學校年度評價(jia) 績效考核過程中,外部項目是不認的,但是也花了他將近一半的時間。在那裏從(cong) 事的一些相關(guan) 工作,所以後續會(hui) 不自然地傾(qing) 向於(yu) 少做相關(guan) 的工作。
如何讓雙聘人才留得住,幹得好?白馬湖實驗室與(yu) 浙江工業(ye) 大學打破常規,探索共建科教融合學院,先行先試,實施長周期、國際化、雙導師製學生培養(yang) 模式。建立雙向授權清單,通過人才雙聘,率先實施成果互認政策,兼顧高校、實驗室、人才三方權益。
白馬湖實驗室人力資源部部長郭妍介紹,方案迭代有40多版,最終在科研人員比較關(guan) 心的績效考核、職稱評審、學生培養(yang) 、項目立項等方麵都給到了最大體(ti) 製機製保障和政策鬆綁。
中國工程院院士、白馬湖實驗室主任、浙江工業(ye) 大學校長高翔介紹,正是由於(yu) 這些改革政策的製度保障,在不到半年時間裏,就有來自國內(nei) 外高校和產(chan) 業(ye) 界50餘(yu) 名高水平頂尖人才加盟。
錨定人才這個(ge) 第一資源、戰略資源,浙江在2024年初就提出了要全麵加強高素質幹部隊伍、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和企業(ye) 家隊伍、高素養(yang) 勞動者隊伍建設的工作目標。堅定秉持“大人才觀”,不拘一格用人才。
在剛剛召開的浙江省委十五屆五次全會(hui) 上,又提出係統協同一體(ti) 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強省建設。同時,浙江省四部門在8月21日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促進人才交流共享 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ti) 發展的若幹意見》,從(cong) 政策上給予充分支持。
浙江省人才發展研究院院長陳麗(li) 君介紹,在下一個(ge) 階段發展上,還是需要緊緊抓住人才這一個(ge) 關(guan) 鍵的變量、關(guan) 鍵的要素。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裏麵,勇當先行者、譜寫(xie) 新篇章,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