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新開黃河大橋。
楊 飛攝(人民視覺)
黃河下遊,浪濤滾滾。中原大地上,河南鄭州、新鄉(xiang) 、開封三市交界處,一條長橋橫臥大河之上,連通起河流兩(liang) 岸。
這是跨越黃河的又一重要工程——新開黃河大橋。8月21日,隨著主跨最後一個(ge) 節段塊澆築完成,大橋正式合龍。預計今年底建成通車後,新鄉(xiang) 往返開封距離將縮短近30公裏,行車時間縮短約30分鍾,成為(wei) 區域融合發展的新支撐。
創新工法,解決(jue) 建設難題
從(cong) 新鄉(xiang) 市區出發,沿省道311線驅車,幾經輾轉,抵達封丘縣港北新區大橋施工現場。踏上棧橋遠眺,隻見大橋橫亙(gen) 於(yu) 滔滔黃河之上。
新開黃河大橋全長14.73公裏,是黃河上普通幹線第一長橋,其中主橋也是目前黃河上最長連續梁橋。
“大橋跨越河段為(wei) 遊蕩型河道,河床寬淺、水流散亂(luan) ,采用連續梁這一跨越黃河的經典橋型,不僅(jin) 最為(wei) 經濟,也能有效防止河道遊蕩導致主橋偏離河道。”中交一公局集團河南新開黃河大橋項目安全總監王曰亮介紹,以黃河兩(liang) 岸內(nei) 外大堤為(wei) 分界,橋梁由主橋、南北堤內(nei) 引橋、跨大堤橋和堤外引橋等7個(ge) 部分組成,從(cong) 高空俯瞰,蔚為(wei) 壯觀。
全長3公裏的主橋橋麵下,三聯28排橋墩次第排開,水下樁基最深達111米,大約相當於(yu) 37層樓的高度,讓大橋在水流中穩穩矗立;放眼整座橋梁,1556個(ge) 墩柱整齊分布,讓大橋飛架於(yu) 大河之上。
跨徑130米,是目前國內(nei) 單跨跨徑最大的鋼混組合連續梁橋。
沿堤外引橋一路前行,一座壯闊的跨大堤橋躍然入目。“黃河大堤兩(liang) 側(ce) 保護範圍較大,不能打樁,再加上橋下有通行需求,大橋必須一越而過。”王曰亮說,從(cong) 30米的堤外引橋跨徑突然加寬至130米,保證成橋線形麵臨(lin) 很大考驗。
跨大堤橋最大預拱達70厘米,線形控製要求極其嚴(yan) 格。對此,項目團隊創新工法,采取少支架大節段拚裝工藝,並對每一節段進行實時監測,既保證了橋梁耐久度,也讓整個(ge) 橋型平順美觀。
引入智能監測管理係統
“全線施工最繁忙時,近200台套大型設備、約2000人同時在高空作業(ye) ,施工難度高、安全風險大。”項目技術負責人李興(xing) 旺說,全橋提前半年合龍,有賴於(yu) 精益管理、創新突破。
大橋立得穩,樁基必須打得牢。新開黃河大橋橋身長,全線共有樁基2178根,其中立於(yu) 黃河之上的主橋,樁基就多達480根。
“黃河水文環境複雜,施工時成孔困難易塌孔,鑽孔作業(ye) 風險高。”李興(xing) 旺說,為(wei) 此,在鑽孔後,給樁基加裝永久護筒,套上一層“保護殼”,清孔時,采用高壓旋流泥沙分離器,有效分離泥沙和河水,確保樁基穩固。“通過創新工法和科學組織,大橋正式開工不到一年,便趕在汛期前完成了主橋全部樁基施工任務。”
橋麵架設階段,起吊、拚裝、澆築、脫模、前移……高聳的橋墩上,48套澆築設備如同掛在梁段上的一個(ge) 個(ge) 籃子,不斷向橋墩兩(liang) 側(ce) 延展,讓梁體(ti) 逐漸成型。
“單套掛籃自重90噸,還要支撐重達170噸的澆築節段塊,必須時刻警惕安全風險。”李興(xing) 旺說,項目引入智能監測管理係統,通過傳(chuan) 感器實時采集掛籃施工的結構受力、行走姿態等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報警處置,確保48套掛籃水上大麵積同步穩定作業(ye) 。
去年底,大橋順利進入合龍階段。
“合龍點多達54個(ge) ,合龍順序不同,成橋線形就有差異。從(cong) 第一個(ge) 合龍段開始,到全部合龍口完成,前後曆時236天,如同一次多手聯彈的‘多重協奏’。”李興(xing) 旺介紹,項目引進第三方線形監控單位,通過數據建模反複優(you) 化對比,最終選擇最優(you) 合龍方案,成功將合龍段高程差以及軸線偏位控製在毫米級,實現了連續梁精準對接。
是一座連通橋,也是一座生態橋
新開黃河大橋上遊8公裏處,安羅高速黃河特大橋施工正酣,預計明年通車;再向上11公裏,已通車的官渡黃河大橋車水馬龍;順流而下25公裏處,便是G45大廣高速開封黃河大橋。
橋橋飛架,互為(wei) 比鄰。再建大橋,意義(yi) 何在?
新開黃河大橋處於(yu) 鄭州、新鄉(xiang) 和開封三地交界處,通行需求旺盛。
“大橋下遊25公裏範圍內(nei) 僅(jin) 有兩(liang) 座年限已久的浮橋,通行能力有限。”項目負責人張國奇說,此外,每逢上遊小浪底水利工程調水調沙、汛期和冬季淩汛,浮橋就需要拆除,往來車輛隻能繞行,通行時間近兩(liang) 小時。大橋建成通車後,將化曲為(wei) 直,有效縮短三地車程。
放置在公路網中看,河南省交通運輸廳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作為(wei) 國道230線跨越黃河的交通要道,新開黃河大橋位於(yu) 開封黃河大橋和安羅高速黃河特大橋之間,建成通車後將成為(wei) 一條南北大通道,實現“一橋連三路”,成為(wei) 連接國道327線、蘭(lan) 原高速和連霍高速的又一“關(guan) 鍵一縱”,有效緩解車流壓力,同時降低物流成本。
新開黃河大橋不隻是一座連通橋,也是一座生態橋。據介紹,項目沿線途經黃河濕地、開封柳園口濕地等兩(liang) 個(ge) 自然保護區,橋梁專(zhuan) 門設計排汙排水管線,施工人員配合吊機,在橋麵下“穿針引線”,將兩(liang) 根直徑1米的排水管,一段段精準拚接在預留的856個(ge) 孔洞中,成為(wei) 黃河水體(ti) 的“守護線”。
“這根排水管,未來會(hui) 將橋麵汙水匯入蓄水池進行集中處理,讓大橋真正成為(wei) 黃河之上的一道綠色跨越。”張國奇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