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錫繡是世界上唯一的金屬繡,其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和精巧。2006年,苗族錫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
今天的文化中國行,我們(men) 走進貴州,去看看苗族錫繡的獨特藝術魅力。
這個(ge) 暑期,每到周末,主題為(wei) “非遺服飾時裝秀”的表演都會(hui) 在貴州省黔東(dong) 南州凱裏苗侗風情園上演。精美的苗繡服飾展示著手工藝人匠心獨運的成果,其中,來自劍河縣的錫繡服飾備受大家矚目。
觀眾(zhong) 吳光磊:錫繡與(yu) 別的刺繡不一樣。它在場上呈現出波光粼粼的視覺效果。
苗族錫繡目前僅(jin) 存於(yu) 貴州省黔東(dong) 南州劍河縣境內(nei) ,製作工藝複雜,涵蓋了紡線、織布、刺繡、鋪花、補花、上錫等眾(zhong) 多精細工序,製作一件成品往往需要耗費數年之久。
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張婧:錫繡會(hui) 用到一些藏青色的底布、暗色係的絲(si) 線,搭配有金屬光澤的一種銀色線,以此形成強烈對比。對中國傳(chuan) 統刺繡、苗族刺繡來說,它的藝術風格都是具有自己鮮明特征的。
今年四十四歲的王亨石,自幼便與(yu) 錫繡結下了不解之緣,七歲時跟家人學習(xi) 錫繡技藝。三十多年的堅守,從(cong) 拿起一針一線學技藝,到如今技藝精湛,她不僅(jin) 掌握了錫繡的精髓,更成為(wei) 苗族錫繡的非遺傳(chuan) 承人。縫製一張繡片,要用到成千上萬(wan) 根錫條,而且每一根都要精準地剪成零點幾毫米左右的絲(si) 條,整個(ge) 過程耗時幾個(ge) 月不等,非常考驗耐心和專(zhuan) 注力。而相比於(yu) 上錫,刺繡打底的過程是錫繡工藝一大難點。
苗族錫繡非遺傳(chuan) 承人 王亨石:三根棉線算一根,這些線交叉起來才能做出錫繡圖案。
記者:數錯了會(hui) 怎麽(me) 樣?
苗族錫繡非遺傳(chuan) 承人 王亨石:數錯了就做錯了,就不行。
記者:一整個(ge) 繡片就廢掉了?
苗族錫繡非遺傳(chuan) 承人 王亨石:對。
與(yu) 其他刺繡相比,錫繡擁有獨特的質感,紋飾所采用的圖案均為(wei) 高度抽象的幾何圖紋,色彩主體(ti) 以金屬“錫”為(wei) 主色調,輔以黑、紅、藍、綠等彩色暗花。
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張婧:在它的色調和質感的對撞和對比下,使得劍河錫繡呈現一種少見的時尚感和現代感。
正因為(wei) 錫繡的這一特點,近些年,錫繡頻頻在國際舞台上亮相,不少時裝設計師也紛紛向劍河的繡娘們(men) 下訂單。
苗族錫繡非遺傳(chuan) 承人 王亨石:按照他要尺寸的大小自己繡出來,繡出來以後寄給他,他自己再設計出作品,參展,走向國際時裝周。我想生在大山裏麵幾百年的錫繡,今天能走上這麽(me) 高的國際舞台,我真的感到很高興(xing) 而且很自豪。
為(wei) 了讓這門技藝在當地更好地傳(chuan) 承下去,當地建立了三個(ge) 傳(chuan) 習(xi) 基地,每年開展至少九期的錫繡技藝培訓。截至目前,熟練掌握這門技藝的繡娘超600人。
貴州省黔東(dong) 南州劍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綜合室主任 楊茂:下一步,通過線上線下一些宣傳(chuan) 活動,吸引更多的遊客和設計師到劍河調研,把劍河的錫繡推廣出去,獲得更大的市場和發展空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