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出生於(yu) 俄羅斯西伯利亞(ya) 地區的00後。從(cong) 我記事起,便常聽大人們(men) 說起中國。中國時常出現在我的夢裏,令我神往。年幼的我,懷抱希望,夢想有朝一日能到中國旅行。
12歲那年,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參加了前往北京的研學團,得以親(qin) 身感受這個(ge) 讓我魂牽夢繞的國度。當飛機緩緩降落,透過舷窗俯瞰,夜幕下的北京燈火璀璨、流光溢彩。坐在車裏看北京街景,時而車水馬龍、高樓林立,時而古色古香、韻味悠長。站在八達嶺長城的古老石階上遠眺,群山蒼翠,壯麗(li) 風景令人心潮澎湃。那次研學之旅讓我收獲良多,中國的一切都比我兒(er) 時在書(shu) 中讀到的更純粹、更美好。
對中國愈發強烈的向往之情,讓我找到了今後努力的方向。回到俄羅斯後,我做了一個(ge) 決(jue) 定,要潛心學習(xi) 中國的語言和文化,爭(zheng) 取高中畢業(ye) 後到中國上大學。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我收到了海南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的錄取通知書(shu) ,開始在海口這座城市求學。
也許是因為(wei) 從(cong) 小就與(yu) 群山為(wei) 伴、與(yu) 溪流為(wei) 鄰,我十分熱愛大自然。對我而言,海南四麵環海、風景優(you) 美、氣候宜人,是擁抱大自然最理想的地方。學習(xi) 之餘(yu) ,我總愛四處走走看看。我自幼學習(xi) 繪畫,在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禁不住再次拿起畫筆,用繪畫記錄這裏的椰風海韻和淳樸善良的人民。
我喜歡看海南的秀麗(li) 風景,也喜歡跟不同的人交流,了解當地文化習(xi) 俗。我曾聽一名趕海的黎族老人講述過“甘工鳥”的故事。這段黎族人民家喻戶曉的愛情傳(chuan) 說,代表著他們(men) 對愛情的向往和歌頌。老人告訴我,海南最唯美、最浪漫的所在就是江海交匯之處,而這裏也是我遇到愛人的地方。我們(men) 來自地北天南,但都熱愛繪畫藝術,都向往美麗(li) 的自然。
我希望能用藝術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有一次,我和愛人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寫(xie) 生,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在周圍觀看,他們(men) 不斷地問我們(men) 關(guan) 於(yu) 火箭發射的種種問題。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繪畫能夠把複雜的科學原理通過簡單易懂又有趣的圖形結構展示給孩子們(men) ,幫助他們(men) 更好地理解和學習(xi) 科學。自此,我開始嚐試用繪畫詮釋科學,並榮幸地成為(wei) 海南省科學技術協會(hui) 的科普誌願者,和科學家們(men) 一道深入一線,用繪畫為(wei) 孩子們(men) 講述科技的力量。看到一雙雙天真活潑的眼睛好奇地看著我的作品,看到孩子們(men) 通過我的解讀收獲科學知識,我也感到成就滿滿。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今年已是我在中國生活的第六個(ge) 年頭。6年中,我擁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和愛人始終在藝術的道路上並肩前行。未來,我希望能夠和更多人一起,架起中國與(yu) 世界其他國家溝通的藝術之橋,讓更多人感知中國之美,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
(作者為(wei) 俄羅斯青年畫家、海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hui) 會(hui) 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