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雲南騰衝:小小“火塘會”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裏”

發布時間: 2024-08-26 16:10:00 來源: 光明網

  火塘,幾乎是雲(yun) 南騰衝(chong) 猴橋鎮猴橋村每個(ge) 家庭的標配。長久以來,“火塘會(hui) ”不僅(jin) 是村民們(men) 交流情感、分享故事的場所,更是深入了解民情、解決(jue) 民願的重要平台。

  8月25日,記者跟隨“全國網絡普法行·雲(yun) 南站”活動采訪團來到猴橋鎮,了解該鎮如何用“小”火塘撬動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大”提升。

雲(yun) 南騰衝(chong) :小小“火塘會(hui) ” 打通服務群眾(zhong) “最後一公裏”
圖為(wei) 猴橋鎮猴橋村的國門新村。官方供圖

  騰衝(chong) 市猴橋鎮地處祖國西南極邊,屬高中山區,降水量多、氣候寒冷、多雨多霧,群眾(zhong) 有烤火塘的習(xi) 慣。

  走進猴橋鎮猴橋村的國門新村,空氣清新,道路幹淨,綠水青山環繞傈僳村莊。此時,在村民家裏,一場“火塘會(hui) ”正在進行,這是一場關(guan) 於(yu) 林地糾紛的調解。

  這場調解,雙方當事人從(cong) 剛開始的彼此不相容、不想讓,到圍坐在火塘邊達成初步共識。

雲(yun) 南騰衝(chong) :小小“火塘會(hui) ” 打通服務群眾(zhong) “最後一公裏”
在村民家裏,一場“火塘會(hui) ”正在進行。光明網記者 孫滿桃攝

  “火塘會(hui) ”,這是猴橋鎮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本土化的探索與(yu) 創新。

  在火塘邊,幾把長椅、幾杯熱茶,幹部群眾(zhong) 經常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講政策、解矛盾、話發展,成為(wei) 這個(ge) 充滿民族風情的土地上的特別傳(chuan) 統。

  “在猴橋村,火塘會(hui) 每天都在上演,已經成為(wei) 幹部群眾(zhong) 的‘連心橋’,為(wei) 村民們(men) 帶來溫暖和希望。”騰衝(chong) 市猴橋鎮猴橋村國門新村“法律明白人”餘(yu) 紹貴說。

  近年來,猴橋村國門新村依托“火塘會(hui) ”議事製度,以火塘調解、院壩協商的形式及時處理解決(jue) 了一批群眾(zhong) 關(guan) 心關(guan) 注的急難愁盼和矛盾糾紛問題,傳(chuan) 播法製正能量,實現了國門新村連續5年矛盾不出村、信訪零上交。

  議事聚會(hui) 的小小“火塘會(hui) ”,助力鄰裏和諧、改善鄉(xiang) 風文明,猴橋村先後獲評保山市文明村、雲(yun) 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等榮譽。

  目前,“火塘會(hui) ”議事製度如星星之火,已經在猴橋鎮全麵推廣,並覆蓋到騰衝(chong) 市19個(ge) 鄉(xiang) 鎮(街道)、220個(ge) 村(社區)。

  猴橋村距猴橋鎮政府駐地10公裏,騰密公路、騰猴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有國家一類口岸猴橋口岸聯通緬甸,國境線長14.5公裏,國土麵積105平方公裏,有8個(ge) 村民小組,13個(ge) 自然村,390戶1823人,其中,傈僳族1773人,是保山市文明村、雲(yun) 南省衛生村、雲(yun) 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

雲(yun) 南騰衝(chong) :小小“火塘會(hui) ” 打通服務群眾(zhong) “最後一公裏”
圖為(wei) 中國騰衝(chong) 猴橋口岸。官方供圖

  今年4月的一個(ge) 晚上,在猴橋鎮猴橋村沙家壩村,蔡某4兄弟因贍養(yang) 老人問題產(chan) 生了矛盾。為(wei) 了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調解員們(men) 組織了一場火塘會(hui) 。

  調解員先是分別與(yu) 4兄弟一對一進行溝通協商,讓他們(men) 說出自己的心裏話。然後,大家再在火塘邊耐心細致地聽取每個(ge) 人的訴求和意見,深入了解問題的核心和矛盾點。通過反複協商和溝通,最終達成了令人滿意的調解協議。協議的達成,不僅(jin) 解決(jue) 了老人的贍養(yang) 問題,也促進了家庭和諧,贏得了村民們(men) 的廣泛讚譽。

  邊境民族事務都是大事。猴橋村的黨(dang) 員幹部不僅(jin) 是大政方針的宣傳(chuan) 員,也是日常生活的調解員。在溫暖的火塘旁,傈僳語、普通話、方言自然切換,將國家政策的精髓、家國情懷的深刻內(nei) 涵以及強邊固防的重要性準確傳(chuan) 達給每一位村民。

  除了火塘會(hui) ,猴橋村還通過戶長會(hui) 、網格組會(hui) 、微信群、大喇叭等進行宣傳(chuan) ,將舉(ju) 報涉邊違法、嚴(yan) 禁偷引帶、“十個(ge) 一律”等政策法規宣傳(chuan) 到家家戶戶。

  “在火塘邊或院子裏,把村民聚攏在一起,人多少不限,根據情況定。幾條板凳、幾杯熱茶,麵對麵聊聊天、說說話。幹部和群眾(zhong) 同坐一條板凳上,家長裏短、鄰裏糾紛、村裏的大小事務、政策法規、文明新風,都是聊的內(nei) 容。”猴橋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蔡文輝說,“幹群的距離近了,心就近了,話也就真了。”

  多年來,猴橋村聚焦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增強村民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為(wei) 目標,加大村法治宣傳(chuan) ,多渠道開展多元法治服務,全力滿足群眾(zhong) 法律需求。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