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從(cong) 未想過,我會(hui) 成為(wei) 中國政府友誼獎最年輕的獲獎者。感謝大家對我這個(ge) 外國人的肯定,雖然我是個(ge) 老外,但我不見外。” 8月28日,中國日報社高級記者聶子瑞(Erik Nilsson)在成都舉(ju) 辦的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hui) 網絡正能量分論壇上表示。
聶子瑞在論壇現場分享在中國的經曆。安源 攝
這位在2024年兩(liang) 會(hui) 記者會(hui) 上被外交部長王毅特別點讚的外國記者表示,在華18年的種種經曆,讓他感覺到“中國是一個(ge) 永遠可以實現夢想的地方”。講好中國故事,如今已成為(wei) 他的人生使命之一。
“18年前,從(cong) 美國來到中國,我終於(yu) 有機會(hui) 做了好多我之前無法想象的事情!走過地震帶,在映秀過生日,為(wei) 青藏高原的學校通電,擠上犛牛奶,也被犛牛踹……中國是一個(ge) 永遠可以實現夢想的地方。”聶子瑞在演講中分享了自己在中國親(qin) 曆的各種“奇遇”。
2008年5·12汶川地震後,聶子瑞深入映秀等災區采訪15次,他見證了廢墟上如何重建起新樓,也目睹了人們(men) 如何重拾希望。
“對我來說最不可思議的是,在映秀和整個(ge) 四川,政府在災後救援和重建方麵,真正創造了奇跡。我認為(wei) ,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國家,能夠做到中國這樣,所以當時,我就下定決(jue) 心留在中國。”聶子瑞向中新網記者分享自己的心路曆程時指出。
這18年間,聶子瑞穿梭於(yu) 災區前線,也走遍了中國各省。中國的貧困邊遠地區,不乏他的身影。
在青海省曲麻萊縣,聶子瑞看到近80個(ge) 孩子擠在7頂帳篷裏。在晝夜溫差可達15攝氏度以上的青藏高原,所謂的“床”,不過是地上鋪著的薄木板。於(yu) 是,聶子瑞發起了誌願幫扶活動,為(wei) 當地幾乎所有學校都安裝了太陽能板。在他的幫助下,數千名孩子的宿舍和教室通上了電,寒夜也添了一絲(si) 暖意。
聶子瑞在論壇現場分享著作《太陽升起:美國小哥見證中國扶貧奇跡》。林卓瑋 攝
他將自己的親(qin) 身經曆記錄下來,寫(xie) 成了《太陽升起:美國小哥見證中國扶貧奇跡》一書(shu) ,分為(wei) 中、英兩(liang) 版。圖書(shu) 出版後,在廣大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有關(guan) 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第二位。
聶子瑞表示,作為(wei) 中國奇跡的見證者和親(qin) 曆者,他希望將生動真實的中國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講給全世界聽,促進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交流與(yu) 融合。
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hui) 網絡正能量分論壇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hui) 工作局、中國新聞社承辦,中國新聞網、成都日報社(錦觀新聞)、百度公司協辦。
在主題演講環節,多名青年代表圍繞“互聯網時代如何開放包容,共促文明美美與(yu) 共”開展演講,與(yu) 聽眾(zhong) 們(men) 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