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應急救援基層行】大別山腹地綻放“火焰藍”

發布時間: 2024-08-30 20:55: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風景秀美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位於(yu) 大別山腹地,被譽為(wei) “紅軍(jun) 的搖籃、將軍(jun) 的故鄉(xiang) ”。這裏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jun) 隊的重要發源地。

  在這片紅色的沃土上, 駐守著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這是一支很年輕的隊伍,指戰員的平均年齡還不到三十歲。自成立以來,大隊先後榮立集體(ti) 三等功7次,受到各類表彰386次,立功受獎400餘(yu) 人次,他們(men) 用青春和熱血,為(wei) 革命老區群眾(zhong) 的安居樂(le) 業(ye) 保駕護航。


指戰員舉(ju) 行升旗儀(yi) 式。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供圖

  隨著“應急救援基層行”網上主題宣傳(chuan) 活動啟動,記者們(men) 來到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聽指戰員們(men) 講述一次次救援行動背後的動人故事。

   鍛造消防救援的“尖兵利刃”

  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的曆史,要從(cong) 幾十年前說起。

  據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黃遵初介紹,它成立於(yu) 1975年,改革轉製以後,現在有四個(ge) 消防站,一個(ge) 前置執勤點。

  “立足革命老區金寨,我們(men) 一直秉承‘當紅軍(jun) 傳(chuan) 人、做紅門衛士’的建隊理念,來完成一係列的工作。” 黃遵初說。

  根植紅色基因,鍛造戰之必勝的紅色尖刀。麵對險情,指戰員們(men) 迎難而上。曾經有一位聾啞老人被突發的洪水困住,接到消息後,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的指戰員們(men) 以最快速度趕赴現場。

  彼時,麵對不斷上漲的水位,他們(men) 先後三次嚐試,架設繩橋,艱難地來到老人身邊,一邊給他穿戴裝備,一邊安撫對方的情緒,一天一夜過後,老人終於(yu) 獲救了。

  幾十年來,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成功處置了“2016年抗洪搶險”等各類急難險重任務,湧現出全國優(you) 秀消防救援站教練員等優(you) 秀典型,並於(yu) 2022年被應急管理部評為(wei) “第六屆全國119消防先進集體(ti) ”。

  紮根紅色沃土,大隊將堅貞忠誠、犧牲奉獻、永跟黨(dang) 走的大別山精神融入指戰員生活,開辟出一條新形勢下傳(chuan) 承紅色精神的嶄新路徑。

   穿著全套裝備看春晚

  在紅色精神的澆灌下,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始終秉承“人民至上”的理念,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拓展服務職能,融入地方建設。


 圖片來源: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供圖

  依托社會(hui) 資源,整合力量,他們(men) 逐漸摸索出“三建三聯”消防工作機製,將17個(ge) 鄉(xiang) 鎮環衛執行點納入滅火救援體(ti) 係,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一份安全保障。

  隨著全省第一個(ge) 村級消防執勤點大灣村微型消防站的建成,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精心挑選6名同誌,除了開展日常防火滅火工作外,還創新開展愛民實踐服務,一年四季隨時“在線”,打通消防安全的最後一公裏。

  自2021年4月24日建站以來,隊員們(men) 開展日常巡邏,嚴(yan) 寒酷暑從(cong) 未間斷,共計開展消防安全宣傳(chuan) 385場次,張貼、發放消防宣傳(chuan) 畫、宣傳(chuan) 冊(ce) 7000餘(yu) 份,培養(yang) 了一批農(nong) 村消防工作的“帶頭人”和“明白人”。

  “戰時消防員,平時誌願者。” 大隊成立了“映山紅”誌願服務隊,誌願者身體(ti) 力行,走訪老紅軍(jun) 、慰問軍(jun) 屬孤寡老人、看望烈士家屬、資助貧困學子……從(cong) 一點一滴做起,為(wei) 人們(men) 切實解決(jue) 難題。

  細微之處見真章。除夕之夜,萬(wan) 家燈火,指戰員們(men) 心頭也依然緊繃著一根弦。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江店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導員王兵說,隊裏過節有個(ge) 傳(chuan) 統,除夕的這頓年夜飯要提前吃,甚至有時能提早到下午三點。

  吃完飯,大家會(hui) 一起穿好戰鬥服、戴上頭盔,哪怕看春晚時也是如此,“有突發情況就能直接上車。”王兵說,直到夜裏12點以後,除夕夜安穩度過,大家才會(hui) 脫下全身的裝備。

  不僅(jin) 如此,近年來,結合金寨縣的地形地貌和實際情況,金寨縣消防救援大隊在裝備配置上做出精細規劃,進行有針對性的日常訓練,不斷增強消防救援力量。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時光在慢慢流逝,這些年輕的指戰員傳(chuan) 承紅色精神,一如既往默默奮鬥,用實際行動詮釋“火焰藍”在新時代的新擔當。(完)

 

(責編: 蘇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