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應急救援基層行】水電鐵軍,不褪色的“救援紅”

發布時間: 2024-08-31 20:21: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合肥8月30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由原武警水電部隊轉隸組建的中國安能集團,是中國應急救援領域的專(zhuan) 業(ye) 力量,長久以來賡續紅色基因血脈,攻堅克難、敢打必勝,素有“水電鐵軍(jun) ”的美譽。

  應急管理部自然災害工程應急救援合肥隊(中國安能合肥分公司)的前身,就是武警水電第二支隊。憑借著鋼鐵般的意誌,這支隊伍自組建以來,先後參加四川汶川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等急難險重任務40餘(yu) 次,應召而戰,應急而上,以滿腔熱血鑄就堅實防線。

    上官雲(yun) 攝

   “水電鐵軍(jun) ”,攻堅克難

  作為(wei) 國家級自然災害工程救援隊伍,應急管理部自然災害工程應急救援合肥隊立足安徽,輻射長三角,提供自然災害工程救援保障。

  鐵心向黨(dang) ,鐵肩擔當,鐵膽攻堅,鐵骨奮鬥,這是在長期建設發展曆程中凝煉而成的 “水電鐵軍(jun) 精神”。不論是大雨瓢潑的白天,還是風雨交加的夜晚,作為(wei) 專(zhuan) 業(ye) 救援力量,他們(men) 始終出現在人民群眾(zhong) 最需要、也最危急的地方。

  許多救災前線都有他們(men) 的身影,那抹“救援紅”總是格外引人注目。一組數字可以說明這支隊伍強大的戰鬥力:自組建以來,先後參加四川汶川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等急難險重任務40餘(yu) 次。

  2024年,他們(men) 又圓滿完成了安徽歙縣抗洪搶險、安徽六安決(jue) 口封堵、湖南華容特大決(jue) 口封堵、遼寧葫蘆島水毀道路搶修等急難險重任務,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水電鐵軍(jun) “攻堅克難、敢打必勝”的過硬作風。

  中國安能合肥分公司副總經理王維偉(wei) ,便曾出現在各種困難的救險現場,比如唐家山堰湖搶險、四川雅安蘆山地震等等,憑借冷靜、高效的專(zhuan) 業(ye) 能力和指揮能力,一次次成功地化險為(wei) 夷。

    上官雲(yun) 攝

  對於(yu) 救援人員來說,受點小傷(shang) 是家常便飯,王維偉(wei) 自己也被間歇性發作的神經性耳聾所困擾,這是常年身在爆震現場帶來的後遺症,但隻要一聲令下,他們(men) 依然會(hui) 毫不猶豫地奔赴救災前線,“這個(ge) 責任感我們(men) 是刻在骨子裏的。”

   將救援力量嵌入工程項目

  著眼工程救援技術研發、防災減災科普宣教、搶險人才培訓等方麵,中國安能合肥分公司正積極拓展“應急救援+產(chan) 業(ye) 發展”,以求有效滿足華中地區重大自然災害工程應急救援的戰略需要。

  29日,在中國安能合肥分公司一樓指揮中心,前來采訪的記者一行人,看到了中國安能與(yu) 合肥工業(ye) 大學智能研究院聯合研發的應急指揮調度平台。

  這個(ge) 平台相當智能,通過手環、定位器,精準掌握人員位置和生命體(ti) 征狀況、裝備位置和行駛速度等信息,遇有人員生命體(ti) 征異常、裝備超速行駛等情況,可以實現實時預警。係統還可以通過AI、數字孿生等手段,模擬決(jue) 口、滑坡、內(nei) 澇等任務場景,推演優(you) 化處置方案。

  在其下屬的巢湖基地,記者們(men) 也看到了十分先進的偵(zhen) 察無人機、三維激光掃描儀(yi) 、自扶正救生艇、GX416植保機、地質雷達等搶險救援高科技裝備。

  不僅(jin) 如此,通訊指揮車、子母式龍吸水、水陸兩(liang) 棲全地形多功能起重機……在這裏,一排排重型裝備整齊列隊。

  為(wei) 了精準掌控技術,救援隊員幾乎每天都要進行訓練。他們(men) 能夠使用圓盤切割鋸在燈泡上切鋼絲(si) ,鋼絲(si) 應聲而斷,燈泡完好無損;也能使用液壓剪切鉗夾起雞蛋,不傷(shang) 雞蛋分毫。

    上官雲(yun) 攝

  拾級而上,不遠處就是大型救援裝備作業(ye) 現場。不管是全地形多功能起重機、遙控智能挖掘機,還是高速輪式多用工程車等高科技搶險裝備,如今操作手都能夠熟練地操作使用。

  救援基地動力舟橋操作手張旭升介紹,“應急管理部為(wei) 救援基地配備一大批國內(nei) 頂尖的偵(zhen) 測、排澇、救援等高精尖救援裝備,大大提高了我們(men) 的救援能力。”

  王維偉(wei) 解釋,近年來,中國安能積極投身國家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組建大壩澆築、洞挖等專(zhuan) 業(ye) 化分隊,將救援力量嵌入工程項目,用市場機製磨煉專(zhuan) 業(ye) 能力,極大地提高了救援隊伍的能力水平,探索出一條常態化擔負工程救援任務的特色化發展之路。

  這條路具體(ti) 應該是什麽(me) 樣的?他說,以應急救援為(wei) 主責,然後以工程建設磨煉隊伍能力,“要把書(shu) 本上的東(dong) 西和實踐結合。搞工程建設就是實踐,其中適合我們(men) 的,就可以進行實操訓練。如果隻把技能練精,沒有實踐經驗的話,到了現場,你人是懵的。”

  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水電鐵軍(jun) ”精神依然光彩奪目,這支隊伍也正在探索更為(wei) 廣闊的、屬於(yu) 自己的發展路徑。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