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學習《決定》每日問答|為什麽要探索實行國家宏觀資產負債表管理

發布時間: 2024-09-02 08:47:00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提出:“探索實行國家宏觀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管理。”這是黨(dang) 中央對完善宏觀經濟治理作出的重大部署,對於(yu) 增強宏觀經濟分析能力、提高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提升政府宏觀管理水平、防範化解經濟風險具有重要意義(yi) 。

  國家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是綜合反映一個(ge) 國家資產(chan) 、負債(zhai) 總量及結構的核算表,也是分析經濟、識別和防範風險、穩定金融的重要方法。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以資產(chan) 和負債(zhai) 的存量分析為(wei) 主,提供了從(cong) 企業(ye) 、居民等微觀層麵分析宏觀經濟的新視角,與(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等傳(chuan) 統流量分析形成互補認識,更容易透視國家經濟增長“累積效應”。探索實行國家宏觀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管理,有利於(yu) 揭示主要經濟活動之間的對應關(guan) 係,展現國民財富及其部門分布狀況信息,為(wei) 科學調整和優(you) 化國家資產(chan) 負債(zhai) 結構和各部門經濟結構提供決(jue) 策依據;有利於(yu) 把經濟增量分析與(yu) 存量分析、總供給與(yu) 總需求分析有機結合起來,更加準確提出宏觀經濟政策,提高宏觀經濟政策時效性;有利於(yu) 準確刻畫全國、地方和各部門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狀況,評估償(chang) 債(zhai) 能力,反映結構性矛盾及宏觀風險的累積,為(wei) 科學調整杠杆、識別潛在風險儲(chu) 備政策工具。

  依據聯合國等五大國際組織發布的《國民賬戶體(ti) 係2008》,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ya) 等國編製了國家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普遍認為(wei) 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的功能作用不局限於(yu) 傳(chuan) 統的統計與(yu) 核算,還具有較強的宏觀經濟分析和管理功能。2013年,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編製全國和地方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這一重要改革任務,目的是摸清國家的“家底”,進而對國民經濟狀況作出更全麵的判斷和分析。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和地方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編製工作方案》,自2018年起,國家統計局連續編製年度全國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雖然國家宏觀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編製工作不斷推進並取得積極進展,但實踐中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時效不能滿足宏觀經濟管理需要,運用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進行宏觀經濟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尚不夠充分,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尚未充分參與(yu) 決(jue) 策和有效發揮作用。

  探索實行國家宏觀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管理,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拓展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的監測、預警、管理功能。一是全麵提高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編製質量。建立係統全麵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統計數據庫,提高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編製的時效性,構建我國國家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編製理論體(ti) 係。二是加強基於(yu) 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的宏觀經濟管理研究。宏觀經濟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全國和地方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的研究,注重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流量指標、存量指標的銜接,為(wei) 監測、預警宏觀經濟運行,參與(yu) 宏觀經濟決(jue) 策提供參考。三是挖掘和拓展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的管理功能。研究利用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對不同部門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總量和結構進行協調,對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實施效果進行評估,研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中長期規劃中增加資產(chan) 負債(zhai) 相關(guan) 指標的可行性,不斷完善管理原則、目標、手段和方式,充分發揮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管理效用。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