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六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成就述評之二:以高質量教育體係築基強國建設

發布時間: 2024-09-04 14:12:00 來源: 微言教育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是黨(dang) 中央作出的重要決(jue) 策部署,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念茲(zi) 在茲(zi) 、殷切期盼的“國之大者”。教育係統牢記囑托,砥礪奮進,奮力書(shu) 寫(xie) 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日前,教育部新媒體(ti) 矩陣推出“奮進在教育強國大路上——沿著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砥礪前行”專(zhuan) 欄,展示教育係統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生動實踐。

  今天,“奮進在教育強國大路上——沿著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砥礪前行”專(zhuan) 欄之“六年來我國教育事業(ye) 發展成就述評”係列推出第二篇《以高質量教育體(ti) 係築基強國建設》,一起來看——

  以高質量教育體(ti) 係築基強國建設

  ——六年來我國教育事業(ye) 發展成就述評之二

  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hui) 作出了“教育是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的科學判斷,“公平”與(yu) “質量”成為(wei) 新時代教育事業(ye) 發展的核心與(yu) 關(guan) 鍵。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當前,我國教育已由規模擴張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以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

  教育高質量發展既是國家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持久動力。推動教育體(ti) 係從(cong) “有”到“優(you) ”、由“優(you) ”向“強”,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成為(wei) 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

  夯實基礎教育基點

  邁向提質擴優(you) 新起點

  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基礎教育搞得越紮實,教育強國步伐就越穩、後勁就越足。

  當前,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基礎教育體(ti) 係,基礎教育普及程度總體(ti) 達到世界中上行列,其中學前教育和義(yi) 務教育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全國2895個(ge) 縣級行政單位全部實現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堅持教育優(you) 先發展,教育是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基礎教育是國民教育體(ti) 係的根基,具有重要基礎性、先導性作用,事關(guan) 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對培養(yang)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奠基作用。

  當“有學上”成為(wei) 現實,人民群眾(zhong) “上好學”的願望更加強烈,呼喚基礎教育邁向提質擴優(you) 新起點。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

  頂層設計定方案,綱舉(ju) 目張。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guan) 於(yu) 構建優(you) 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發展目標,強化政府保障責任,完善政策保障體(ti) 係,織牢織密服務保障網,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覆蓋全民、優(you) 質均衡。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guan) 於(yu) 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you) 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錨定深化基礎教育供給側(ce) 改革,做大優(you) 質教育資源“蛋糕”,加快構建幼有優(you) 育、學有優(you) 教的高質量基礎教育體(ti) 係,努力滿足人民群眾(zhong) “上好學”需求。

  兩(liang) 份《意見》不約而同,指向擴大優(you) 質教育資源供給。

  僅(jin) 今年以來,現有優(you) 質中小學校“一校一案”製定挖潛擴容方案的有1.4萬(wan) 所,新增優(you) 質中小學1609所,共新增優(you) 質學位193.7萬(wan) 個(ge) 。

  完善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推進機製,是促進義(yi) 務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全麵提升人力資源開發水平、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重要舉(ju) 措。

  “德清縣‘互聯網+義(yi) 務教育’城鄉(xiang) 教育共同體(ti) 相結合的模式,讓小規模鄉(xiang) 村學校也做到了班班有專(zhuan) 業(ye) 教師,實現了教育事業(ye) 的‘共同富裕’。”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教育局黨(dang) 委書(shu) 記陶衛虎說。

  麵對城鄉(xiang) 優(you) 質教育資源不平衡的現實問題,德清縣教育局健全城鄉(xiang) 學校的幫扶機製,通過“縣管校聘”緩解鄉(xiang) 村學校教師結構性缺員矛盾;打造城鄉(xiang) 學校遠程同步課堂教室,建立新型“莫幹山雲(yun) ”藝術互聯網學校,有效緩解了藝術類專(zhuan) 業(ye) 教師結構性短缺的問題。

  而在雲(yun) 南省海拔最高、地處最偏遠、條件最艱苦的德欽縣,學前教育普及普惠之路是學前教育跨越式發展的縮影,其背後是國家層麵構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政策導向。

  德欽縣把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作為(wei) 補齊教育短板的重點工程,作為(wei) 維護社會(hui) 公平的民生工程,著力構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ti) 係。截至2023年年底,全縣幼兒(er) 園達到48所,比2011年增加47所。

  在黑龍江,堅持挖潛擴容,增加優(you) 質資源供給,已經成為(wei) 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該省通過遴選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示範區、示範校、示範學科、示範課題,常態化開展實踐探索與(yu) 經驗交流,推進普通高中優(you) 質特色發展。

  基礎教育是重大民生,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實現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發展,辦好辦強基礎教育對建設教育強國具有重要奠基作用。

  齊心協力抓落實,握指成拳。

  在“幼有所育”的基礎上實現“幼有優(you) 育”。甘肅省1000多所城區優(you) 質園結對幫扶近3000多所農(nong) 村園和民辦園,通過優(you) 質園帶動,促進農(nong) 村園提質。

  縣域高中建設不斷加強。湖南省啟動實施100所縣中“徐特立項目”建設,並將其列為(wei) “十大重點民生實事”之首,引領帶動全省縣中的標準化建設。

  特殊教育優(you) 質融合發展加快實現。黨(dang) 的二十大提出“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2023年,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學校2345所、特殊教育在校生91.2萬(wan) 人(含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學生),適齡殘疾兒(er) 童義(yi) 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6%以上,在此基礎上,特殊教育向學前、高中以上階段兩(liang) 端延伸拓展全麵推動,特殊兒(er) 童青少年就學機會(hui) 不斷增加。

  昂起高等教育龍頭

  為(wei) 強國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you) 勢學科作為(wei) 重中之重。

  當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ti) 係,高等教育整體(ti) 水平進入世界第一方陣。高等教育作為(wei)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ti) 的結合點,科技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主力軍(jun) ,科教融匯、產(chan) 教融合的樞紐和關(guan) 鍵點,肩負著特殊重要的責任與(yu) 使命。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提出,分類推進高校改革,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製和人才培養(yang) 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zhuan) 業(ye) ,加強基礎學科、新興(xing) 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yang) ,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培養(yang) 。

  今年,24種新專(zhuan) 業(ye) 正式納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zhuan) 業(ye) 目錄,智能海洋裝備就是其中之一,這是為(wei) 了滿足智能化信息化時代海洋資源和能源開發需求而設立的新工科專(zhuan) 業(ye) 。

  華南理工大學海洋科學與(yu) 工程學院院長程亮介紹:“從(cong) 入學開始,我們(men) 為(wei) 學生安排一對一指導老師,力求培養(yang) 一批跨行業(ye) 未來領軍(jun) 人才。”

  專(zhuan) 業(ye) 調整的背後,是突出需求導向,立足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急需“拓新補缺”。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需要為(wei) 導向,加快調整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著力提升高校專(zhuan) 業(ye) 設置、人才培養(yang) 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適配度。

  近年來,教育部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更加突出培養(yang) 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爭(zheng) 創世界一流的導向;部署高等教育兩(liang) 個(ge) “先行先試”,在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上先行先試,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優(you) 化教育布局結構上先行先試。

  牢記囑托,錨定育人質量提升,高等教育主動將自身發展“小邏輯”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大邏輯”,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不斷提升人才原始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看以機製創新為(wei) 重點的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建設——

  在今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優(you) 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水平和質量。

  “強基計劃”“拔尖計劃”等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選拔出一批對基礎學科有誌趣、有潛力的拔尖學生;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改革紮實推進,打破工程技術人才培養(yang) 學科化、院係製的傳(chuan) 統組織模式,構建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養(yang) 、共同選題、共享成果和師資互通、課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暢通的“四共”“四通”機製,推進有組織科研和有組織人才培養(yang) 深度融合,打造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的“樣板間”;科技小院研究生培養(yang) 模式迅速推廣,157家研究生培養(yang) 單位設立了1800餘(yu) 個(ge) 科技小院,集人才培養(yang) 、科技創新、農(nong) 技推廣、社會(hui) 服務於(yu) 一體(ti) ,紮根中國解民生、治學問,搭建了政產(chan) 學研用多元合作平台,探索了一條高校與(yu) 農(nong) 村融合,科技與(yu) 產(chan) 業(ye) 緊密結合,“輸血”與(yu) “造血”協同推進的新路,著力培養(yang) 知農(nong) 愛農(nong) 新型人才。“101計劃”啟動從(cong) 基礎著手,著眼教育教學基本規律,聚焦課程、教材、師資、實踐項目核心要素,著力培養(yang) 拔尖創新人才。從(cong) 試點的計算機領域,向基礎學科和新工科、新農(nong) 科、新醫科、新文科等關(guan) 鍵領域鋪開,誌在“畫龍點睛”。

  聚焦關(guan) 鍵任務,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完成全麵布局。建好核心要素,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yang) 模式日趨成熟。

  看以服務支撐為(wei) 導向的創新能力建設——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高等教育勇擔龍頭使命。

  “天問一號”總設計師張榮橋、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重組膠原蛋白研究的開拓者”範代娣……他們(men) 走出校園投身科研,大國重器鍛造離不開高校力量,大國工程實施離不開高校貢獻。高校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基礎研究的主力軍(jun) 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成為(wei) 支撐、引領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快變量”。

  全國範圍內(nei) ,有組織科研正在不斷強化。32家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圍繞行業(ye) 企業(ye) 關(guan) 鍵領域“卡脖子”技術難題展開科研攻關(guan) ,5198個(ge) 核心課題成為(wei) 工程碩博士開展科研和學位論文選題的主要來源。

  圍繞深化基礎研究,強化科技攻關(guan) ,優(you) 化成果轉化,更多高校搶占製高點,挺進“無人區”,聚焦關(guan) 鍵技術,立足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踔厲奮發,全力投身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教育全麵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能力持續提升……

  完善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

  培育更多大國工匠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職業(ye) 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加快構建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培養(yang) 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職業(ye) 教育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聯係最緊密、最直接,與(yu) 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國民教育體(ti) 係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職業(ye) 院校每年為(wei) 國家培養(yang) 約1000萬(wan) 高素質技能人才。在現代製造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等領域,一線新增從(cong) 業(ye) 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ye) 學校畢業(ye) 生。

  “一技在手,一生無憂”是今年職業(ye) 教育活動周的主題。中職畢業(ye) 的李啟士的人生故事為(wei) 這一主題寫(xie) 下生動注腳。

  2008年,18歲的李啟士畢業(ye) 於(yu) 山東(dong) 省輕工工程學校,進入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他刻苦鑽研,磨煉技能,從(cong) 青島市技術能手,到中央企業(ye) 技術能手,再到全國技術能手,李啟士走上了一條技能成才之路。

  無數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的故事充分說明,職業(ye) 教育——就業(ye) 有能力、升學有通道、發展有保障。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作出係列部署。其中,針對職業(ye) 教育,《決(jue) 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chan) 教融合的職業(ye) 教育體(ti) 係。

  越是波瀾壯闊的征程,越需要領航的力量。

  當前,職業(ye) 教育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頂層設計的“四梁八柱”搭建完成。從(cong) 《國家職業(ye) 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到《關(guan) 於(yu) 推動現代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再到《關(guan) 於(yu) 深化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建設改革的意見》,為(wei) 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政策基礎。

  與(yu) 此同時,“一體(ti) 兩(liang) 翼”工作部署高位推進、有序布局。8個(ge) 省域現代職教體(ti) 係建設改革試點,激發省級政府領導和發展職業(ye) 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首批28個(ge) 市域產(chan) 教聯合體(ti) 提升職業(ye) 教育與(yu) 地方經濟結合的“緊密度”、與(yu) 行業(ye) 發展需要的“適配度”。

  今年,在首個(ge) 國家級行業(ye) 產(chan) 教融合共同體(ti) ——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ye) 產(chan) 教融合共同體(ti) 誕生將滿一年之際,又一個(ge) 國家級行業(ye) 產(chan) 教融合共同體(ti) ——國家有色金屬行業(ye) 產(chan) 教融合共同體(ti) 正式成立。

  職普融通鏈接教育鏈、人才鏈——

  此次成立的國家有色金屬行業(ye) 產(chan) 教融合共同體(ti) 成員單位中,有19所普通高校、33所職業(ye) 院校,實現了共同體(ti) 內(nei) 的職普融通,普通教育與(yu) 職業(ye) 教育的階段橫向溝通、縱向交叉銜接溝通,形成普通教育與(yu) 職業(ye) 教育兩(liang) 類教育彼此通聯的新的育人結構;共同體(ti) 內(nei) 既有普通高校培養(yang) 的高技術人才,也有職業(ye) 院校培養(yang) 的高技能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普通教育與(yu) 職業(ye) 教育的育人價(jia) 值。

  校企雙向賦能、雙向奔赴,形成發展命運共同體(ti) 、經濟社會(hui) 與(yu) 教育同步發展的良好生態,重塑職業(ye) 教育發展新體(ti) 製。

  產(chan) 教融合鏈接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

  校企合作是職業(ye) 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也被認為(wei) 是其突出的辦學優(you) 勢。集合院校與(yu) 企業(ye) ,校企雙向賦能、雙向奔赴;共同體(ti) 內(nei) 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將“0到1”的原始創新和“1到10”的應用創新串成創新鏈條。

  號角吹響,揚帆遠航。

  麵向未來,以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hui) 全麵進步為(wei) 目標,各級各類教育堅持高質量發展,奮力實現教育強國目標,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澎湃動力。

  文字 | 鄭翅

  來源 | 《中國教育報》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