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體(ti) 製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製度創新。國家林草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司長張利明5日說,我國已基本構建國家公園製度體(ti) 係的“四梁八柱”。
張利明是5日在國家林草局舉(ju) 辦的國家公園和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建設成效新聞發布會(hui) 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他介紹說,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力推動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出台《建立國家公園體(ti) 製總體(ti) 方案》《關(guan) 於(yu)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的指導意見》《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等重要文件,製定國家公園創建設立、監測評估、資金項目等10多項製度辦法標準,初步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chan) 所有權由中央直接行使和中央委托省級人民政府代理行使兩(liang) 種新型管理體(ti) 製。
除了加強頂層設計以外,我國還積極推動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法律體(ti) 係建設,全力推進國家公園立法進程,強化國家公園管理舉(ju) 措。“從(cong) 試點探索到正式設立、全麵發展,國家公園建設取得顯著階段性成效。”張利明說。
國家公園內(nei) 旗艦物種數量持續增長。藏羚羊增長至7萬(wan) 多頭,雪豹恢複到1200多隻,東(dong) 北虎、東(dong) 北豹數量分別從(cong) 試點之初的27隻、42隻增長到70隻、80隻左右,海南長臂猿野外種群數量從(cong) 40年前的僅(jin) 存2群不到10隻增長到7群42隻。
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穩步提升。實現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整體(ti) 保護,保護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棲息地,連通了13個(ge) 大熊貓局域種群生態廊道。
民生持續改善。實施了野生動物致害全域保險、生態搬遷、入口社區和示範村屯建設等一批民生項目。近5萬(wan) 社區居民被聘為(wei) 生態管護員,獲得工資性收入。
張利明表示,下一步將不斷完善政策、強化措施、健全機製、有效管理,鞏固提升第一批國家公園建設成果,積極推進新的國家公園創建設立等相關(guan) 工作,高質量建設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