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上市公司業(ye) 績的重要增長極。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hui) 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上市公司實現海外業(ye) 務收入3.8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2.84%,增長率提升9.93個(ge) 百分點。海外業(ye) 務收入占比10.98%,提升1.39個(ge) 百分點。
從(cong) “新三樣”到電子、生物醫藥等多行業(ye) ,從(cong) 單純產(chan) 品出口到產(chan) 業(ye) 鏈出海……隨著新質生產(chan) 力不斷發展,中國上市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升級產(chan) 業(ye) 模式,競帆出海鍛造新優(you) 勢。
觀察最新的半年報,上市公司出海激起哪些“新”浪花?
產(chan) 業(ye) 結構更“優(you) ”——
細看上半年上市公司出海的行業(ye) 升級情況,技術進步和產(chan) 品迭代催動出口增長的特征在新質生產(chan) 力重點發展領域尤為(wei) 明顯,在全球化賽道多點開花。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hui) 會(hui) 長宋誌平說:“上市公司出海結構已經從(cong) 附加值較低的傳(chuan) 統行業(ye) 逐步拓展至信息技術、醫療健康、先進製造、汽車交通等更多元和附加值更高的行業(ye) 。”
以滬市上市公司為(wei) 窗口觀察,出海結構正在不斷從(cong) 傳(chuan) 統行業(ye) 向高端製造業(ye) 、信息技術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升級。今年上半年,電子、通信、計算機、汽車等行業(ye) 海外收入增速分別達46%、44%、28%、26%,跑出“加速度”。
再從(cong) 中國上市公司海外收入排名來看,排名頭部的企業(ye) 主要集中在電子、新能源汽車等行業(ye) 。這些企業(ye) 不僅(jin) 海外業(ye) 務收入總額龐大,而且在主營業(ye) 務收入中的占比也較高,顯示出強大的海外市場影響力。
科創含量更“高”——
科技創新已成為(wei) 企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變量”。我國科創型企業(ye) ,既是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重要主體(ti) ,也是中國企業(ye) 出海征途的“領頭羊”。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黃生統計發現:2019年到2023年,科創板企業(ye) 的海外業(ye) 務收入占其主營業(ye) 務的比例在各板塊居首,去年這個(ge) 比例為(wei) 23.4%。緊隨其後的是創業(ye) 板和北交所企業(ye) ,憑借持續的創新和海外市場拓展,實現了海外業(ye) 務的快速增長。
發展之“質”,帶來轉型之“效”。
上交所信息顯示,目前35家科創板公司在細分行業(ye) 或單項產(chan) 品上排名全球第一,多家科創板公司錨定國際先進水平,在關(guan) 鍵技術上突破海外壟斷,逐步構建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中難以替代的技術優(you) 勢。同時,在多個(ge) 細分領域積極參與(yu) 國際標準製定,努力提升中國標準的國際影響力。
出海版圖更“廣”——
出海,對於(yu) 很多中國上市公司來說,已經從(cong) “選擇題”變成了“必答題”。出海版圖日趨廣闊,目光越來越多投向新興(xing) 市場。
今年上半年,滬市76家公司公告新設海外子公司、投資項目等出海動作,提及“亞(ya) 洲”或“東(dong) 南亞(ya) ”多達50家。
作為(wei) 中國經濟社會(hui) 最活躍的“細胞”,上市公司出海壯大了筋骨,也為(wei) 完善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複蘇全球經濟市場帶來新機遇。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hui) 的統計,目前已有超過2100家上市公司參與(yu) 共建“一帶一路”。過去十年,中國上市公司共設立海外辦事處近3800個(ge) ,開展海外項目近16萬(wan) 個(ge) ,新增海外員工超240萬(wan) 人。
未來,以新質生產(chan) 力引領產(chan) 業(ye) 升級,中國企業(ye) 的全球影響力從(cong) “中國製造”邁向“中國智造”,從(cong) “產(chan) 品出口”變身“品牌塑造”,將實現更多元化的產(chan) 品和服務“破圈”出海,為(wei) 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
策劃:陳芳
記者:劉慧
新華社國內(nei) 部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