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秋季新學期已經開學,不少人注意到,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都使用了新教材,包括《道德與(yu) 法治》、《語文》和《曆史》。這三門課使用的是教育部組織編寫(xie) 的義(yi) 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這次修訂也是2017年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以來的首次修訂。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要修訂教材?新教材有哪些變化?又該如何用好新教材呢?
開學後的第一堂語文課,全國各地小學一年級都使用了新修訂的統編《語文》教材進行授課。
北京市海澱區翠微小學副主任、語文教師 王虹:拿到教材,我們(men) 心裏特別踏實,我們(men) 發現這個(ge) 教材進行了一些恰當的增、刪、調、並。一年級上學期識字量上原來是300個(ge) ,現在280個(ge) ,還有一些對學生理解起來有一些難度的課文,也進行了刪減或者調整。
除了語文課堂,小學一年級道德與(yu) 法治課堂也使用了修訂後的新教材。
除小學一年級外,初中一年級學生的《曆史》《道德與(yu) 法治》《語文》三科也使用了新修訂的統編教材。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學初中曆史教師 張劍:曆史教材有一個(ge) 時間線的概念,讓學生學完這一單元以後能明確知道,這一個(ge) 單元、這一課在整個(ge) 曆史長河裏麵時間位置是什麽(me) 。
《道德與(yu) 法治》《語文》《曆史》這三個(ge) 學科使用的是由教育部組織編寫(xie) 的義(yi) 務教育統編教材。
2017年秋季,三科統編教材在全國正式投入使用。使用7年來,這是首次進行修訂。
曆時兩(liang) 年多,三科統編教材已經完成修訂工作。
今年秋季學期,修訂後的教材在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投入使用;2025年,小學一、二、三年級和初中一、二年級使用;2026年,義(yi) 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全部完成替換。
那麽(me) ,為(wei) 何要修訂呢?
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長 劉宏傑:近些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對教材工作作出重要的指示批示,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三科統編教材建設就需要落實這些要求,進一步強化國家事權,充分體(ti) 現黨(dang) 和國家的意誌;第二個(ge) 背景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2022年,教育部印發了修訂後的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第三個(ge) 背景是社會(hui) 各界對提高教材質量提出了新的期盼。
質量是教材的生命線。為(wei) 了加強編寫(xie) 力量,強化對修訂工作的統籌協調和把關(guan) ,此次修訂在主編負責製基礎上,分學科組建了教材編委會(hui) 。
編委會(hui) 負責進行教材的宏觀設計、框架規劃,修訂組進行具體(ti) 的落實和編寫(xie) 。這樣的設置使得教材中的每一處改動都考慮到思想性、科學性、適宜性。
新修訂的教材突出特點之一是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比如,七年級下冊(ce) 《語文》教材新增一篇講述黃文秀事跡的文章《青春之光》,這是一篇專(zhuan) 為(wei) 新教材創作的課文。
義(yi) 務教育語文統編教材編委會(hui) 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王立軍(jun) :確定了要撰寫(xie) 一篇反映黃文秀先進事跡的選文,用青年人的形象去打動學生。因為(wei) 青年人的形象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更易於(yu) 讓學生理解,更能夠感染學生。
義(yi) 務教育階段《語文》教材全套共新增體(ti) 現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的選文20篇,尤其是注重選取反映新時代曆史性成就、曆史性變革的課文。
時代性在《道德與(yu) 法治》教材中也有清晰的體(ti) 現。新教材中突出新時代教育主題,加強黨(dang) 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的學習(xi) ,以激勵廣大學生牢記使命、學以報國。
北京史家胡同小學副校長 郭誌濱:不僅(jin) 僅(jin) 是要教孩子有道德修養(yang) ,有責任意識,還要有政治認同,有家國觀念。我們(men) 作為(wei) 老師育人、育孩子、育心,育的是什麽(me) ?育的是我們(men) 民族的文化,育的是我們(men) 對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感。
在反映時代性的同時,新修訂教材還強調對革命傳(chuan) 統文化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這也是新修訂三科教材的突出特點。
在《道德與(yu) 法治》教材中,課程的設置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增進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認識。
義(yi) 務教育道德與(yu) 法治統編教材編委會(hui) 主任 孫蚌珠:為(wei) 了讓學生循序漸進地了解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在二年級有“傳(chuan) 統美德我弘揚”,四年級有“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七年級有“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樣層層遞進。
此次修訂的《曆史》教材中,更加係統地呈現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充實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成就和科技成果內(nei) 容。
義(yi) 務教育曆史統編教材編委會(hui) 主任 張海鵬:講我們(men) 中國曆史上每一代有多少著名的思想家,有多少著名的政治家、軍(jun) 事家、戰略家、科學家,對人類有貢獻的發明創造、文學藝術。這就是告訴我們(men) ,中華的文化是優(you) 秀的,是值得我們(men) 熱愛的。
另外,《曆史》教材中修訂的內(nei) 容也體(ti) 現了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的充分反映,依據考古發現的成果,增加了藍田人和鄖縣人的介紹,重點介紹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進一步講述形成多元一體(ti) 的中華民族的史實。
新修訂的語文教材在針對傳(chuan) 統文化方麵也做了進一步的提升,編者們(men) 對教材中的古詩文逐篇進行校勘,選取更為(wei) 權威的版本,調整完善注釋。義(yi) 務教育階段9個(ge) 年級的《語文》教材,共選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有關(guan) 選文353篇。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的一節道德與(yu) 法治課上,關(guan) 於(yu) 開啟初中生活的討論中,不僅(jin) 有理論學習(xi) ,還有行動的討論。初中《道德與(yu) 法治》教材新增“單元思考與(yu) 行動”的板塊,通過創設情境和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把所學的內(nei) 容運用到實踐中,做到知行合一。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學初中道德與(yu) 法治教師 鄧昕:新教材和新課標的匹配程度更加緊密了,突出了核心素養(yang) 裏的重視實踐這個(ge) 環節,讓學生們(men) 從(cong) 理論課堂走到社會(hui) 實踐。
通過板塊和欄目的調整與(yu) 增加,體(ti) 現先進的教育理念,這也是本次教材修訂的一項主要內(nei) 容。
2022年新課標提出,強化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著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ang) 。新修訂教材中板塊的設置和調整,也符合這樣的目標。
新修訂語文教材中,小學年級增加“梳理與(yu) 交流”板塊,初中年級增加“閱讀綜合實踐”,調整了寫(xie) 作專(zhuan) 題。
為(wei) 了更好地檢驗教材的適宜性,2023年下半年,教育部在全國範圍內(nei) 組織550多所學校、2000多名教師、10萬(wan) 多名學生開展試教試用,組織500名中小學骨幹教師和教研員進行精細審讀。北京芳草地國際學校的語文教師試教了六年級下冊(ce) 的第一單元。
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語文教師 田楊意:這個(ge) 板塊改完之後,孩子們(men) 還是很喜歡的。這個(ge) 過程中要訓練語言能力,要寫(xie) ,同時要說。核心素養(yang) 裏麵語言表達,同時還要進行梳理、歸納、整理,思維的表現,對於(yu) 孩子語文素養(yang) 、核心素養(yang) 的提升還是很有顯性價(jia) 值的。
在試教試用的環節,一線教師們(men) 還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意見建議,這些內(nei) 容,也被整合進教材修訂內(nei) 容中,以增進教材的適宜性。
北京中學曆史教師 王良:考慮到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實際學習(xi) 情況,我們(men) 建議編者在不失學術性的前提下,更加易於(yu) 讓學生理解。
教材體(ti) 現國家意誌,而三科統編教材更是極其重要。發行之前,三科統編教材經過了多輪嚴(yan) 格審核,以此來保證政治性、科學性、適宜性。
課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長 莫景祺:我們(men) 依托大中小學德育一體(ti) 化、語文、曆史、思想政治四個(ge) 專(zhuan) 委會(hui) 進行審核,達到19個(ge) 輪次,先後有211人次的專(zhuan) 家參加了教材審核。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審核通過以後,按照程序要報國家教材委員會(hui) 進行審核。
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長 劉宏傑:三科教材是立德樹人的核心教材,這次修訂就是深入推進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鑄魂育人,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以此教育引導學生打好中國底色、堅定理想信念,進一步增進愛黨(dang) 、愛國、愛社會(hui) 主義(yi) 的情感,增強建功新時代的能力和本領,築牢做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和魂。
“教材是傳(chuan) 播知識的主要載體(ti) ,體(ti) 現著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價(jia) 值觀念體(ti) 係,是老師教學、學生學習(xi) 的重要工具。” 為(wei) 了用好新教材,教育部已經開展了骨幹教研員國家級示範培訓,各地也已完成授課教師的全員培訓。教育部表示,教材投入使用後,將持續開展教材使用監測,組織編審專(zhuan) 家深入一線進行回訪,聽取社會(hui) 意見,提高教材質量。澆花澆根,育人育心。新學期新教材,也將打開立德樹人育心鑄魂新境界。
記者丨劉曉波 薛東(dong) 海 張孫川編輯丨田宇攝像丨張敏 鄭昱 祁曉新 魏鵬飛剪輯丨苗佳亮 周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