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六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成就述評之五:以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答好新時代命題

發布時間: 2024-09-08 23:18:00 來源: 教育部新聞辦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是黨(dang) 中央作出的重要決(jue) 策部署,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念茲(zi) 在茲(zi) 、殷切期盼的“國之大者”。教育係統牢記囑托,砥礪奮進,奮力書(shu) 寫(xie) 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日前,教育部新媒體(ti) 矩陣推出“奮進在教育強國大路上——沿著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砥礪前行”專(zhuan) 欄,展示教育係統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生動實踐。

  今天,“奮進在教育強國大路上——沿著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砥礪前行”專(zhuan) 欄之“六年來我國教育事業(ye) 發展成就述評”係列推出第五篇《以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答好新時代命題》,一起來看——

  以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

  答好新時代命題

  ——六年來我國教育事業(ye) 發展成就述評之五

  教育對外開放是我國改革開放事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提出,要擴大教育開放,同世界一流資源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2023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ti) 學習(xi) 時指出,要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liang) 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使我國成為(wei) 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六年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教育對外開放積極謀求更高質量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已成為(wei) 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引擎。麵對新時代對教育對外開放提出的新要求、新需求、新使命,中國教育正以更加開放自信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舞台。

  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對外開放開新局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時代越是向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性就越發突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於(yu) 教育而言,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是在全球集聚人才和資源、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的重要載體(ti) ,是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的重要推動力和必然選擇。

  走在最前端的,是教育規劃、行動戰略的紛紛出台。以頂層設計為(wei) 先導,《關(guan) 於(yu) 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等重磅文件陸續印發,教育對外開放總體(ti) 布局不斷優(you) 化。

  在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發布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中,“推進高水平教育開放”再次成為(wei) 關(guan) 鍵詞。

  放眼國際,我國教育的“朋友圈”正逐步擴大。

  同183個(ge) 建交國普遍開展了教育合作與(yu) 交流,與(yu) 59個(ge) 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曆學位互認協議。深入實施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加強同共建國家教育領域互聯互通。

  成立“中國—東(dong) 盟職業(ye) 教育聯合會(hui) ”,設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啟動“未來非洲—中非職業(ye) 教育合作計劃”,實施“中阿高校10+10合作計劃”“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計劃”,深化中國與(yu) 中東(dong) 歐國家教育交流合作,支持建立金磚國家數字教育合作機製等,點麵結合的區域教育合作機製不斷完善。

  回望國內(nei) ,教育對外開放高地建設不斷提速。教育部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示範區,支持長三角地區打造國際合作教育樣板區和國際人文交流匯聚地,支持海南自貿港建設國際教育創新島,與(yu) 北京市、上海市合作設立“留學人才回國服務示範區”,支持中西部和東(dong) 北立足區位優(you) 勢擴大麵向周邊國家的教育開放……

  引導高校通過國際合作與(yu) 交流推進“雙一流”建設,依托國家公派留學助力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和國際化人才培養(yang) ,支持組建國際高校聯盟,參與(yu) 國際學術組織,推進跨學科交叉融合和跨領域、跨國界的科研合作……教育對外開放加快推進。

  舉(ju) 辦國際產(chan) 學研用合作會(hui) 議,匯集中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ye) 等科技創新資源,開展學術交流、資源對接和項目合作,推動產(chan) 教深度融合,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展。截至目前,已拓展形成京、滬、贛、黑、吉、遼、陝、閩、新九地牽頭,覆蓋全國的協同推進格局。

  不斷完善教育對外開放總體(ti) 布局,統籌規劃、重點推進。六年來,我國逐步形成了更全方位、更寬領域、更多層次、更加主動的教育對外開放局麵。

  國之交在於(yu) 民相親(qin) ,民相親(qin) 在於(yu) 心相通。教育是人文交流和對話的重要形式,也是傳(chuan) 遞、繼承文明核心價(jia) 值的關(guan) 鍵形式。隨著人文交流格局不斷完善,中外“心聯通”越來越緊,中外人文交流範圍不斷擴大,形式更多元。穩步推進落實“5年5萬(wan) ”倡議,啟動落實“3年1萬(wan) ,歐洲翻番”倡議。在人文交流機製框架下,美國青年使者交流計劃(YES項目)、知行中國、千校攜手、中美青年創客大賽、中俄同類大學聯盟、中法百校交流計劃、中南(非)職業(ye) 教育聯盟等教育品牌項目,為(wei) 雙邊關(guan) 係發展注入了正能量和暖力量。

  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liang) 篇大文章

  2023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ti) 學習(xi) 時指出,要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liang) 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使我國成為(wei) 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為(wei) 我們(men) 推進教育對外開放提供了行動指南;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為(wei) 我們(men) 推進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指明了前進方向、明確了發展目標。

  進入新時代,我國教育對外開放更是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活力。

  教育部積極支持高校引進境外一流資源“強強聯合”,圍繞理工農(nong) 醫類及國家急需緊缺學科專(zhuan) 業(ye) ,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2018年以來,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本科以上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共473個(ge) ,其中包含2所合作大學。目前,境內(nei) 辦學者中117所高校為(wei) “雙一流”建設高校,占“雙一流”建設高校總量的81.2%,境外辦學者既包括綜合實力強的世界一流名校,也包括在特定專(zhuan) 業(ye) 領域具有顯著優(you) 勢的高水平院校,理工農(nong) 醫類合作辦學占合作辦學總數的71%。

  在堅持高水平“引進來”的同時,高質量“走出去”的步伐也越來越快。

  “中文熱”升溫,體(ti) 現中國溫度。85個(ge) 國家將中文納入教育體(ti) 係,推動中文進課堂,助力當地青年圓“中國夢”。以阿聯酋為(wei) 例,目前共有171所阿聯酋中小學及幼兒(er) 園開設中文課程,7.1萬(wan) 餘(yu) 名學生學習(xi) 中文,培養(yang) 了大批熱愛中國文化、對華有深厚感情的師生,已成為(wei) 海外中文教育典範工程。

  為(wei) 加快建設中國特色海外國際學校,教育部會(hui) 同外交部加強統籌謀劃,穩妥推進海外中國學校建設。與(yu) 阿聯酋有關(guan) 方攜手努力,推動迪拜中國學校順利落成。

  教育部堅持以培養(yang) 高層次國際人才和知華友華國際人脈為(wei) 根本出發點,不斷健全來華留學生培養(yang) 體(ti) 係,規範來華留學生管理服務。如今的中國,已成為(wei) 全球重要留學目的地,“留學中國”品牌不斷做大做強。

  當前,“一帶一路”倡議已進入第二個(ge) 金色十年,職業(ye) 教育的國際化發展麵臨(lin) 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職教出海,與(yu) 29個(ge) 國家合作建設魯班工坊,為(wei) 當地青年提升學曆層次和技術技能水平搭建了新平台。

  據不完全統計,各國魯班工坊建設累計為(wei) 合作國培養(yang) 學曆學生9000多名,麵向合作國開展各級各類培訓2萬(wan) 餘(yu) 人次,培養(yang) 了大量熟悉中國技術、了解中國工藝,認知中國產(chan) 品的技術技能人才,同時也帶動了中國企業(ye) 和優(you) 質產(chan) 能“走出去”。

  吉布提總統蓋萊表示,“魯班工坊是中國送給吉布提最好的禮物”。泰國政府授予泰國魯班工坊中方合作院校“詩琳通公主紀念獎章”。2024年2月,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專(zhuan) 程考察哈薩克斯坦魯班工坊並予以高度讚賞。

  主動引領全球教育數字化發展,以開放的姿態分享中國在線教育成果,是努力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優(you) 勢、實現新突破的創新之舉(ju) 。“愛課程”和“學堂在線”兩(liang) 個(ge) 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教育聯盟。截至2023年底,平台向全世界大學生和學習(xi) 者提供了包含14個(ge) 語種的1000餘(yu) 門在線課程,全球累計選課達100餘(yu) 萬(wan) 人次。依托世界慕課與(yu) 在線教育聯盟,中國慕課走出國門,為(wei) 世界作出中國貢獻。

  中國教育走出去的變化和成果,體(ti) 現了我國教育質量的提升和教育影響力的不斷提高,也展現了大國的責任擔當。

  潮起未落,風起揚帆。中國教育正迎風破浪。

  深入參與(yu) 全球治理,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

  當前,全球治理和發展麵臨(lin) 新挑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發布的報告《一起重新構想我們(men) 的未來:為(wei) 教育打造新的社會(hui) 契約》中提出,教育作為(wei) 一項公共事業(ye) 和共同利益,各國要加強研究創新、全球團結與(yu) 國際合作。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的時代趨勢,順應互聯互通的世界發展大勢,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理念。

  而深度參與(yu) 全球治理,無疑是中國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堅持以加強與(yu)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和多邊組織的合作為(wei) 抓手,積極參與(yu) 全球治理。2014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首次係統闡述新文明觀,開啟我國與(yu)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新篇章。彭麗(li) 媛教授應邀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積極推動世界女童和婦女教育事業(ye) 發展。2018年以來,我國深入參與(yu)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重大倡議、重要議程、重點計劃,為(wei) 全球人文治理作出中國貢獻;積極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國際公共產(chan) 品,為(wei) 發展中國家提供切實支持;與(yu)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舉(ju) 辦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hui) 、第44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等高級別國際會(hui) 議等,圍繞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國際熱點和前沿議題,搭建了國際交流與(yu) 合作平台,形成了《保護和促進世界語言多樣性嶽麓宣言》《福州宣言》等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成果性文件;全麵參與(yu) 多邊機製框架下的教育合作和教育援助,為(wei) 應對全球共同麵臨(lin) 的教育挑戰、創建基於(yu)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全球教育治理機製,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著眼未來,搭建數字平台,展現中國智慧——

  我國與(yu)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舉(ju) 辦第四屆國際人工智能與(yu) 教育會(hui) 議,會(hui) 議通過的成果文件《北京共識》成為(wei) 相關(guan) 領域首份重要指導性文件;我國發起並成功主辦2023年和2024年兩(liang) 屆世界數字教育大會(hui) ,2023年聚焦“數字變革與(yu) 教育未來”,共同探討通過數字教育變革應對全球教育危機,2024年聚焦“數字教育:應用、共享、創新”,共同探討數字教育的實踐與(yu) 創新,通過教育數字化促進包容、公平的優(you) 質教育,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大會(hui) 還成立了世界數字教育聯盟,上線中國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國際版,積極推動全球數字教育變革與(yu) 發展。

  2023年和2024年成功舉(ju) 辦兩(liang) 屆世界數字教育大會(hui) 。2024年通過聯合國機構、二十國集團(G20)、亞(ya) 太經合組織(APEC)、經合組織(OECD)等國際組織平台,分享我國數字教育標準、規範和最佳實踐;擔任聯合國兒(er) 基會(hui) “公共數字學習(xi) 門戶”項目全球牽頭國家相關(guan) 工作……一連串活動對積極發出數字教育的中國聲音,主動講好數字教育發展的中國故事具有重要意義(yi) 。

  麵向世界,參與(yu) 核心議題,提出中國方案——

  圍繞教育減貧、保障婦女兒(er) 童權益等全球性議題,我國主辦金磚國家教育部長會(hui) 議、成功舉(ju) 辦世界職業(ye) 教育發展大會(hui) 、積極籌辦世界數字教育大會(hui) ,搭建全球性高端教育合作平台,為(wei) 全球教育治理提出中國方案。

  深入參與(yu) 《承認高等教育相關(guan) 資曆全球公約》《開放式教育資源建議書(shu) 》《開放科學建議書(shu) 》《人工智能倫(lun) 理建議書(shu) 》等一係列重要國際規則製定工作,與(yu) 該組織合作起草並發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程報告》,為(wei) 全球人文治理作出中國貢獻。

  為(wei) 推動全球教育公平,與(yu) 教科文組織於(yu) 2015年合作設立女童和婦女教育獎,與(yu) 此前雙方合作設立的孔子教育獎、亞(ya) 太地區教育創新文暉獎等在保障受教育權,特別是女童和婦女受教育權方麵發揮重要作用,產(chan) 生良好示範激勵效應。數據顯示,迄今已有17個(ge) 國家的項目獲女童和婦女教育獎,32個(ge) 國家的47個(ge) 項目獲孔子教育獎,來自14個(ge) 國家的24個(ge) 項目獲得文暉獎。

  為(wei) 提升全球教育質量,與(yu)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連續實施三期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信托基金項目,惠及12個(ge) 非洲國家、3萬(wan) 多名教師和1萬(wan) 多名非洲青年,在支持提升非洲教師教育和高等職業(ye) 教育質量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受到項目國歡迎。還與(yu)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設立長城獎學金,30年來資助700多名發展中國家青年學生學者赴華學習(xi) 和研究。

  聚焦發展,勇擔國際角色,展現中國力量——

  我國積極參與(yu) 全球2030年可持續發展教育議程實施,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擔任該行動指導機構——2030年教育高級別指導委員會(hui) 成員,我國代表還擔任2030年教育監測指標技術合作組和教師工作組等工作機製成員。懷進鵬多次出席委員會(hui) 會(hui) 議,參與(yu) 製定全球教育議程,推動全球教育變革,為(wei) 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演進,STEM教育成為(wei) 撬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杠杆。2023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2屆大會(hui) 通過了在中國上海設立教科文組織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的決(jue) 議,標誌著教科文組織一類中心首次落戶中國,意味著雙方合作進入新階段,彰顯中國大國擔當。新的研究所必將匯聚全球智慧與(yu) 力量,推動STEM教育不斷邁上新台階,為(wei) 加速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建設一個(ge) 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重要貢獻。

  麵向未來,中國教育將繼續敞開胸襟,為(wei)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開創世界美好未來作出更大貢獻。

  文字 | 張欣

  來源 | 《中國教育報》

  

(責編: 蘭周加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