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14:00,《東(dong) 方紅》鍾聲響起,久久回蕩在北疆草原上空。這裏是集二鐵路的終點站——二連站,每逢整點都會(hui) 響起《東(dong) 方紅》的旋律。二連站位於(yu) 內(nei) 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境內(nei) ,南鄰西裏站,北鄰蒙古國紮門烏(wu) 德站,是中國對蒙古國開放的最大鐵路口岸,也是亞(ya) 歐大陸的重要通道、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樞紐。
截至7月31日,今年二連浩特口岸運量突破1000萬(wan) 噸,出入境中歐班列突破2000列。傲人成績的取得和中歐班列的車輛安全運行,離不開一群草原國門下的車輛“哨兵”——在距離國門不到五公裏的集二鐵路旁,設置著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集寧車輛段二連運用車間,車間下設有準軌、寬軌、站修作業(ye) 場,主要負責通行貨物列車的運用維修工作。
暴走十幾公裏為(wei) 車輛體(ti) 檢
九月中旬,秋風習(xi) 習(xi) ,即便草原進入秋季,烈日當頭依舊曬得人燥熱不堪。檢車員董宇和他的同事們(men) 頂著驕陽穿梭於(yu) 鐵軌之間,為(wei) 過往貨運列車進行全麵體(ti) 檢工作。據介紹,檢車員每日檢查的列車能夠達到20列,累計超過1100輛車廂,而在繁忙的高峰時段,這一數字更是攀升至26列,超過1430輛車廂,檢車員每天作業(ye) 時行走的距離都在十幾公裏。
位於(yu) 內(nei) 陸地區的二連浩特市年均降水量不足150毫米,冬夏兩(liang) 季的溫差變化大,最高能達到驚人的80攝氏度。極端的環境和氣候並沒有嚇退董宇。在從(cong) 事鐵路工作前,他曾度過一段難忘的軍(jun) 旅生涯。退伍不褪色,在技檢中歐班列的崗位上,董宇將確保每一輛出國車輛的行車安全,視為(wei) 肩上沉甸甸的責任與(yu) 使命。
“每一道檢查程序的嚴(yan) 謹執行,是對國際運輸安全的承諾。”董宇深知這個(ge) 道理。十年如一日,他和同事們(men) 共同努力,讓中歐班列在二連浩特的鐵軌上平穩前行。
一年時間從(cong) “小白”變“師傅”
“一年多的時間,我從(cong) 什麽(me) 都不懂的‘小白’,到如今已經能夠帶徒弟了,在這裏我學習(xi) 到了很多!”集寧車輛段二連運用車間檢車員郭嘉欣說。
2013年,首趟中歐班列順利開通,同年11月“集寧車輛段青年人才培養(yang) 基地”正式掛牌成立。和郭嘉欣一樣的青年人才從(cong) 四麵八方匯聚到這裏,在嚴(yan) 寒與(yu) 酷暑的交替中,磨礪意誌,錘煉技能。
生於(yu) 長於(yu) 草原的郭嘉欣深刻意識到,在二連浩特這片遠離繁華、守疆護土的邊境小城,個(ge) 人的成長軌跡與(yu) 國家的繁榮進步緊密相連。因此,他磨礪個(ge) 人技藝的同時,也將自己所學的技術和技能傳(chuan) 授給更年輕的鐵路人。
近年來,青年人才培養(yang) 基地成果斐然,累計為(wei) 該段輸送了256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不僅(jin) 充實了幹部人才的後備力量,更成為(wei) 青年職工成長成才的主陣地。
十年磨礪成為(wei) 領路人
彎腰、俯身、敲擊、側(ce) 聽……一套標準檢查作業(ye) 流程,需要重複成百上千次,隻為(wei) 保證不漏掉每一處車輛配件。中歐班列的車輛檢修,遵循著近乎苛刻的標準,每一步操作都需精準無誤,因此,檢車時貨車檢車員們(men) 都會(hui) 打起百分百的精神。
2013年大學畢業(ye) 後,李俊生便來到這裏工作,和他同年“參加”工作的,是“一帶一路”標誌性品牌——中歐班列。陌生的環境和繁重的工作量,曾讓他萌生退意。如今,十一年過去了,在時間的磨礪與(yu) 責任的驅使下,曾經嚷嚷著要離開的小夥(huo) 子,多了一絲(si) 成熟與(yu) 穩重,帶領著班組職工,奮鬥在保障中歐班列安全運行的最前線。
李俊生的經曆是貨車檢車員的縮影,也是堅守二連站鐵路人的縮影。這群國門下的車輛“哨兵”和這座古老的車站共同見證著二連運用車間孕育著一代又一代新生力量。
鋼鐵巨獸(shou) 馳騁萬(wan) 裏,一聲聲悠揚的風笛,是對過往的感歎,也是對未來征程的期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