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是距離中國最遙遠的國家之一,但在發展對華關(guan) 係方麵一直走在拉美國家前列。如今,綠色轉型成為(wei) 雙方共同關(guan) 注的重點之一。在智利學者眼中,中國的“生態文明”範式有何內(nei) 涵?拉美能否建立起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態文明”?智利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教授、國際戰略與(yu) 貿易政策碩士課程協調員胡安·恩裏克·塞拉諾-莫雷諾(Juan Enrique Serrano-Moreno)日前就此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錄如下:
中新社記者:關(guan) 於(yu) 對未來社會(hui) 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不同願景,您有什麽(me) 觀察?
塞拉諾-莫雷諾:我想舉(ju) 兩(liang) 部科幻電影為(wei) 例子,它們(men) 各自展示了截然不同的對社會(hui) 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願景。
第一個(ge) 是《阿凡達2》。影片中的公司入侵一個(ge) 原始星球,試圖開采其自然資源,而星球上的居民奮力抵抗,捍衛他們(men) 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影片的結局看似美好——原住民擊退了入侵者,保護了生態係統。然而,這個(ge) 故事背後有一種宿命論,即人類似乎必須在經濟發展以及同自然和諧相處之間做出選擇,沒有折中的辦法。這讓我們(men) 思考,是否破壞大自然比摧毀自由資本主義(yi) 更容易?西班牙哲學家弗朗西斯科·馬托雷爾(Francisco Martorell)將這個(ge) 故事稱為(wei) “帶有悲觀色彩的反烏(wu) 托邦”。
與(yu) 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電影《流浪地球2》。這部電影講述了地球麵臨(lin) 巨大災難,太陽逐漸消亡,人類通過科技、國家計劃和國際合作,試圖把地球推離太陽係,尋找新的棲息地。在這個(ge) 故事中,中國在未采取霸權主義(yi) 的情況下領導了一項拯救人類的巨大工程項目。不同於(yu) 《阿凡達》,《流浪地球2》是“帶有樂(le) 觀色彩的反烏(wu) 托邦”,反映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2012年以來倡導的生態文明理念。
2023年1月22日,影迷在上海一電影院觀看國產(chan) 科幻片《流浪地球2》。陳玉宇 攝
中新社記者:在您看來,中國的“生態文明”範式是什麽(me) ?
塞拉諾-莫雷諾: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張永生將“生態文明”描述為(wei) 一種新的發展範式,在這種範式中,人類將找回在工業(ye) 時代被破壞的、與(yu) 自然之間的和諧關(guan) 係。但這並不意味著放棄技術進步。相反,得益於(yu) 借由“綠色轉型”開發的新技術,建設生態文明將成為(wei) 可能。
在過去十年中,許多觀察家聲稱,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方麵已成為(wei) 全球先鋒。這種普遍看法在“生態文明”概念中得到了體(ti) 現。
“生態文明”將成為(wei) 中國對西方經濟個(ge) 人主義(yi) 的“補救”,西方經濟個(ge) 人主義(yi) 將自然簡化為(wei) 商品,將環境破壞簡化為(wei) 負外部性。與(yu) 西方工業(ye) 革命時期出現的自由經濟理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生態文明”範式植根於(yu) 中國千年哲學傳(chuan) 統。
而且,“生態文明”已寫(xie) 入中國的政策文件,並通過一係列法律和行政改革得到實施。
建於(yu) 春秋晚期的淹城,位於(yu) 今江蘇常州,距今有2500餘(yu) 年曆史,現仍保存完整。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中新社記者:“生態文明”範式能否直接應用於(yu) 拉丁美洲?
塞拉諾-莫雷諾:在拉丁美洲,“生態文明”範式的運用既有概念上的限製,也有物質上的限製。
首先,有人質疑它是否代表了真正的範式轉變。大衛·哈維(David Harvey)和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等學者認為(wei) ,與(yu) “一帶一路”倡議一樣,生態文明可以被廣義(yi) 解釋為(wei) 一種“空間解決(jue) 方案”和“技術解決(jue) 方案”,旨在解決(jue) 中國在2006年至2009年注意到的資本主義(yi) 積累過剩危機。
按照這一邏輯,“生態文明”尋求在不推翻當前發展模式基礎的情況下推動經濟增長。在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等新技術的發展,正幫助實現國內(nei) 的綠色轉型,同時,中國工業(ye) 在這些產(chan) 品的出口方麵處於(yu) 世界領先地位,從(cong) 而促進了經濟增長。換言之,在中國環境危機也是機遇,或者簡言之,“綠色是金”。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灘光伏產(chan) 業(ye) 園。中新社記者 馬銘言 攝
但是,對於(yu) 智利等拉美國家來說,如果無法提升自己的工業(ye) 生產(chan) 能力,當前的合作可能會(hui) 讓這些國家以原材料出口為(wei) 主,而非高附加值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和出口,從(cong) 而加固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半邊緣地位。
中新社記者:拉丁美洲能否建立起一種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態文明”?
塞拉諾-莫雷諾:要想發展出具有拉丁美洲本地特色的“生態文明”,需要適應本地的現實條件。中國的經驗表明,“生態文明”不僅(jin) 僅(jin) 是一套理論,它通過國家政策、法律改革和國際合作得以落地執行。拉美國家可以借鑒中國的發展模式,特別是在如何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方麵。
比如原住民問題,承認原住民的集體(ti) 和個(ge) 人人權、支持他們(men) 在法庭上贏得勝利、保護他們(men) 的原始生活方式,智利和拉美地區可在這些方麵持續努力。但要將原住民的宇宙觀引入法律框架,還需要有更多的作為(wei) 。如在這方麵持續努力,再加上相關(guan) 的外交和產(chan) 業(ye) 政策,應可為(wei) 塑造具有拉丁美洲特色的“生態文明”鋪平道路。(完)
受訪者簡介:
胡安·恩裏克·塞拉諾-莫雷諾(Juan Enrique Serrano-Moreno),智利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教授,國際戰略與(yu) 貿易政策碩士課程協調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