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龍岩至龍川高鐵梅州西至龍川西段(龍龍高鐵梅龍段)正式開通運營。至此,中國鐵路營業(ye) 總裏程突破16萬(wan) 公裏,其中高鐵營業(ye) 裏程超4.6萬(wan) 公裏,穩居世界第一。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鐵路路網規模、質量和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建成並運營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和先進鐵路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次次為(wei) 此點讚:“高鐵是我國裝備製造的一張亮麗(li) 的名片”“複興(xing) 號高速列車邁出從(cong) 追趕到領跑的關(guan) 鍵一步”“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杆”。
連點成線、織線成網,萬(wan) 裏鐵道線上,一列列動車組穿梭江南水鄉(xiang) ,跨越西北山川,馳騁東(dong) 北雪原,奮力描繪著新時代交通強國的圖景。
橫貫東(dong) 西 縱連南北,現代化鐵路“倍速”前行
14日11點30分,G8491次列車從(cong) 梅州西站緩緩開出,向廣州東(dong) 站加速駛去。車廂裏,“遇見梅州、遇見美好”的橫幅隨處可見,旅客們(men) 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2024年9月13日,和諧號試驗列車駛出龍龍高鐵梅龍段毛公寨隧道。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從(cong) 梅州到龍川最快隻要半小時左右,到廣州隻要一個(ge) 半小時左右,太方便了。”作為(wei) 龍龍高鐵梅龍段的建設者,中鐵十二局梅龍高鐵項目部經理李大春見證了首趟列車的開行和中國鐵路16萬(wan) 公裏的突破。
從(cong) 1949年2.1萬(wan) 公裏到1978年5.2萬(wan) 公裏,從(cong) 2003年7.3萬(wan) 公裏到2012年9.8萬(wan) 公裏,再到2024年突破16萬(wan) 公裏,中國鐵路“跑”出發展“加速度”。
2024年9月13日,複興(xing) 號試驗列車行駛在龍龍高鐵梅龍段葉屋特大橋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鐵路建設投資持續加大,鐵路網特別是高鐵網規模和質量實現重大躍升——
2012年以來累計建成投產(chan) 鐵路6.6萬(wan) 公裏,其中高鐵3.8萬(wan) 公裏,鐵路、高鐵營業(ye) 裏程分別增長64.2%、392.2%;
複興(xing) 號常態化按時速350公裏運營,我國成為(wei) 世界上唯一實現高鐵時速350公裏商業(ye) 運營的國家;
……
廣袤的神州大地上,一張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最發達的高鐵網正在快速延展。目前,我國“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建成運營規模達80%,京滬、京哈—京港澳、青銀、陸橋、滬昆、廣昆等通道順利貫通。
2023年9月28日,滬寧沿江高鐵開通運營,載有鐵路建設者和各界代表的首發列車駛入上海虹橋站。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看東(dong) 南沿海,滬寧沿江高鐵助力長三角一體(ti) 化加速發展,廣汕高鐵為(wei)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新引擎”;望西部腹地,貴南高鐵串起30多個(ge) 民族地區,麗(li) 香鐵路點燃沿線旅遊經濟……
2023年9月26日,廣汕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列車經過位於(yu) 廣州市增城區的廣汕高鐵增江特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田建川 攝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鐵路覆蓋全國99%的20萬(wan) 人口以上城市,新時代以來共有145個(ge) 縣結束不通鐵路的曆史;高鐵覆蓋全國96%的50萬(wan) 人口以上城市,全國19個(ge) 主要城市群均已實現高鐵聯通。
“我國鐵路基礎設施整體(ti) 水平已居世界前列,具備了向更高水平現代化邁進的基礎和條件。”國鐵集團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劉振芳表示,經過“十四五”努力,到2025年全國鐵路營業(ye) 裏程將達到16.5萬(wan) 公裏,其中高鐵5萬(wan) 公裏左右。
翻山越嶺 跨越江河,創新驅動世界領先
秋日裏,京張高鐵線上,一列“複興(xing) 號”智能動車組呼嘯而去。
2022年1月21日,京張高鐵列車經過居庸關(guan) 隧道,從(cong) 北京駛向太子城。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這列世界領先的列車從(cong) 八達嶺長城腳下穿過,與(yu) 100多年前京張鐵路並肩前行,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高鐵飛馳的背後,是中國創新力的快速提升。依靠自主創新,中國高鐵基礎設施和移動裝備水平不斷提升,一步一個(ge) 台階,經曆了時速200公裏、250公裏、300公裏、350公裏。
2023年8月31日,一列動車組在晨曦中經過位於(yu) 貴州省獨山縣郊外的貴南高鐵銀坡河特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自主創新的一個(ge) 成功範例就是高鐵,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自主創新,現在已經領跑世界。
國鐵集團科技和信息化部網信安全總監劉大為(wei) 介紹,目前,中國鐵路總體(ti) 技術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載鐵路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智能高鐵技術全麵實現自主化,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杆。
今年6月24日,“複興(xing) 號高速列車”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一列時速350公裏的複興(xing) 號動車組,零部件超4萬(wan) 個(ge) ,其采用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占84%,整體(ti) 設計和關(guan) 鍵技術全部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
2024年6月15日,武漢至深圳北的G875次列車經停長沙南站。當日,京廣高鐵武廣段複興(xing) 號動車組列車按時速350公裏高標運營,標誌著京廣高鐵武漢至廣州段安全標準示範線全麵建成,京廣高鐵全線實現複興(xing) 號動車組列車按時速350公裏高標運營。新華社記者 伍誌尊 攝
伴隨京廣高鐵武廣段複興(xing) 號動車組列車按時速350公裏高標運營,中國高鐵安全標準示範線建設刻下新的裏程碑。截至目前,我國已有京滬高鐵、京津城際、京張高鐵、成渝高鐵、京廣高鐵等線路建成時速350公裏安全標準示範線。
2023年6月28日,在湄洲灣跨海大橋,試驗列車交會(hui) 運行。國鐵集團在福廈高鐵福清至泉州區段組織開展了新型動車組新技術部件在更高運行速度條件下的性能驗證試驗,試驗列車單列最高運行時速達到453公裏,標誌著CR450新一代動車組研製取得新進展。新華社發(鐵科院集團公司供圖)
繼往開來,中國高鐵又瞄準了更高的目標。
劉大為(wei) 表示,由國鐵集團牽頭實施的CR450科技創新工程目前正全麵推進,該工程主要包括CR450動車組和時速400公裏高鐵線路、橋梁、隧道等基礎設施技術創新。
走進中車長客股份公司國鐵製造中心裝配產(chan) 線,記者看到,CR450項目樣車生產(chan) 正在有序推進,預計年內(nei) 可完成整列車生產(chan) 和調試。
“CR450動車組的研製是在2017年下線的複興(xing) 號中國標準動車組CR400的基礎上又一次技術突破,未來列車運行時速將從(cong) 350公裏提升到400公裏。”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資深專(zhuan) 家王雷表示,CR450動車組列車在時速提高的同時,噪音和能耗等環保指標都不超過CR400複興(xing) 號列車。
通江達海 聯動城鄉(xiang) ,高鐵重構經濟發展版圖
隨著龍龍高鐵梅龍段開通,梅州、龍川等革命老區迎來發展新篇章。
2024年9月14日,鐵路工作人員在龍龍高鐵梅州西站慶祝龍龍高鐵梅龍段開通運營。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新高鐵線的開通將梅州、龍州等地與(yu) 粵港澳大灣區的旅程縮短到兩(liang) 小時之內(nei) ,這將大大促進區域間的生產(chan) 要素流通,為(wei) 廣東(dong) 破解城鄉(xiang) 二元結構、實現在促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上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帶來助力。”梅州市委書(shu) 記馬正勇表示。
經濟社會(hui) 發展,交通運輸先行。進入新發展階段的中國鐵路讓越來越多地區之間縮短時空距離,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2024年5月25日,在新疆阿拉山口站寬準軌編組場,出入境中歐班列集結等待出發(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於(yu) 暉 攝)
在西北,滿載貨物的中歐(中亞(ya) )班列經阿拉山口鐵路口岸出境,一路向西。今年以來,阿拉山口鐵路口岸累計通行中歐(中亞(ya) )班列突破4萬(wan) 列,為(wei) 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保障國際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穩定暢通注入新動能;
在西南,由青藏鐵路、拉日鐵路、拉林鐵路構成的西藏鐵路“Y”形主骨架,成為(wei) 雪域高原上亮麗(li) 的“天路”風景線,帶動沿線人民創收增收,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2024年5月27日,列車行駛在昆侖(lun) 山下的青藏鐵路上。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在華東(dong) ,高鐵最密集的長三角地區,基本形成了0.5小時至3小時城際交通圈,促進同城化效應不斷擴大,為(wei) 推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等作出了貢獻。
2021年7月,青藏高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實地察看拉林鐵路沿線建設情況,指出“全國的交通地圖就像一幅畫啊,中國的中部、東(dong) 部、東(dong) 北地區都是工筆畫,西部留白太大了,將來也要補幾筆,把美麗(li) 中國的交通勾畫得更美”。
今年8月30日,川青鐵路鎮江關(guan) 至黃勝關(guan) 段通車,從(cong) 成都東(dong) 站抵達黃龍九寨站最快隻需1小時39分。
川青鐵路起自成都平原,終至青藏高原,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中蘭(lan) 州、西寧至廣州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填補西部鐵路“留白”的關(guan) 鍵一筆。
2024年8月29日,一列試運行列車行進在川青鐵路黃勝關(guan) 站至黃龍九寨站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川青鐵路串聯起三星堆、九寨溝等著名景區,是一條黃金旅遊線。”阿壩州發改委主任陳敬一表示,鐵路的開通也助力川西北地區將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犛牛肉、高原果蔬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如今通過鐵路運往全國各地,促進了沿線地區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運輸研究所交通運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樊樺表示,隨著我國鐵路特別是高鐵網進一步完善,各地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資源將加速流動和匯聚,對縮短城市與(yu) 城市之間的距離,助力區域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展望未來,中國鐵路版圖還將延伸。新征程上,以“八縱八橫”高鐵網為(wei) 代表的中國鐵路將續寫(xie) 新的輝煌,一個(ge) 充滿繁榮發展活力的“流動中國”正在奔騰向前。
文字記者:樊曦、吳濤、丁怡全、丁靜、謝佼
視頻記者:吳濤、霍思穎、王雅璿、鍾焯
海報設計:潘紅宇
統籌:劉心惠、張虹生、韓芳、王潔、肖磊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