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VR設備置身《三體(ti) 》原著中描繪的“三體(ti) 遊戲”,感受“科幻觸手可及”;進入“穹天玉宇”沉浸式中國藻井數字藝術體(ti) 驗空間,感歎古代工匠的藝術造詣……
9月14日,觀眾(zhong) 在2024年服貿會(hui) 文旅服務專(zhuan) 題展區參觀體(ti) 驗。新華社記者 楊淑君 攝
走進2024年服貿會(hui) 文旅服務專(zhuan) 題展區,文化與(yu) 科技融合的新場景、新應用隨處可見,眾(zhong) 多沉浸式展覽和互動體(ti) 驗讓觀眾(zhong) 近距離感受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技術相融相生的獨特魅力。
首鋼園區9號館內(nei) ,中國電影博物館攜手通用技術英斯泰克創新打造的全自動XR虛擬拍攝沉浸體(ti) 驗項目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
“通過攝像機追蹤與(yu) 實時圖像渲染技術,將LED屏幕內(nei) 的實拍畫麵與(yu) 無限擴展的虛擬場景無縫對接,能讓觀眾(zhong) 身臨(lin) 其境地感受電影拍攝的奧秘。”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儀(yi) 英斯泰克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王瑩介紹說,比如在“禦劍飛仙”場景中,體(ti) 驗者可以化身武俠(xia) 高手,腳踩仙劍“飛越”三山五嶽,一覽大好河山。
服貿會(hui) 期間,中國電影博物館推出文創區、影像區、配音區、互動區,全方位、多角度呈現電影與(yu) 科技的深度融合。“作為(wei) 國家級專(zhuan) 業(ye) 電影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將努力打造集電影曆史、電影知識、電影文化、電影科技以及文旅相融合的綜合性文化服務平台。”中國電影博物館信息傳(chuan) 播部主任艾冬雲(yun) 說。
9月14日,觀眾(zhong) 在2024年服貿會(hui) 文旅服務專(zhuan) 題展區參觀體(ti) 驗。新華社記者 楊淑君 攝
本屆服貿會(hui) 文旅服務專(zhuan) 題以“科技賦能新文旅,創意引領新生活”為(wei) 主題,展區麵積約11700平方米,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眾(zhong) 多成果紛紛亮相,讓傳(chuan) 統文化之美觸手可及。
掛上定位牌,通過特定手機App,第一次來服貿會(hui) 的王彬仿佛瞬間回到清朝時期的北京中軸線,在大屏幕中體(ti) 驗“人在畫中遊”的奇妙旅程。
“數遊中軸線·京師萬(wan) 象圖”展項通過三維引擎、融合定位算法等技術,讓觀眾(zhong) 可以“一鍵入畫”,沉浸式感受北京中軸線的曆史文化。“既可以與(yu) 畫中人對話,還學到了不少知識,科技與(yu) 文化‘牽手’帶來了更深刻的體(ti) 驗。”王彬笑著說。
展區內(nei) ,“夢幻圓明園——圓明園四十景數字複原”展項十分吸睛:使用智能機器人設備,通過傳(chuan) 感器融合技術高精度控製四台液晶屏,將中央美院圓明園研究中心製作的圓明園四十景前後湖區域數字複原視頻成果與(yu) 機械臂控製的液晶屏幕舞蹈動作相融合,實現傳(chuan) 統園林的創新科技展示。
選擇人物形象、環境背景,然後拍照,一張身著古裝的美圖便躍然呈現於(yu) 屏幕之上,20歲的郭興(xing) 統隨即掃碼將照片下載到自己的手機上。遊客AI美顏合影打卡拍照係統,讓身處展廳的觀眾(zhong) 穿越回280年前的盛景圓明園中,實現遺址公園的虛擬打卡拍照。
“圓明園曆史上是中國古典園林集大成者,但曆經磨難,現在僅(jin) 存遺址,因此數字複原對其具有尤為(wei) 重要的意義(yi) 。”中央美術學院圓明園研究中心主任吳曉敏說,“我們(men) 希望通過數字科技賦能文旅,直觀再現曆史上圓明園四十景的藝術形象,將蘊藏在皇家園林之中的曆史文化內(nei) 涵與(yu) 園林藝術成就鮮活生動地進行展示與(yu) 傳(chuan) 播,為(wei) 文旅發展注入新活力。”
與(yu) 詩仙李白虛擬碰杯、跨越時空共飲,利用AI技術騎著飛龍俯瞰大運河的壯美景色,在《如夢·守護神》數字IP作品中邂逅數字“神獸(shou) ”……行走在服貿會(hui) 文旅服務專(zhuan) 題展區,眾(zhong) 多數字化技術讓參觀者“跨越千裏、穿越千年”,數字技術的光影間,展現著中國文化的自信和創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