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票證供應、消費品調撥分配,到改革開放後商品供應逐步充裕,再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消費需求不斷升級,我國消費領域在過去75年間實現曆史性跨越。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52年的277億(yi) 元增加到2023年的47萬(wan) 億(yi) 元,消費市場規模擴大,結構優(you) 化,供給完善,流通體(ti) 係質量效率不斷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增強。
規模擴大結構優(you) 化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居民消費以滿足吃、穿等基本生活需求為(wei) 主。75年間,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以及消費觀念轉變,居民消費從(cong) 注重量的滿足轉向追求質的提升,由滿足物質生活需求的實物消費向體(ti) 現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務消費轉變,消費需求日益多元,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優(you) 化。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為(wei) 消費市場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撐。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自2018年躍升成為(wei) 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52年的277億(yi) 元,增加到1978年的1559億(yi) 元,之後連續攀升,2023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7萬(wan) 億(yi) 元,1953年至2023年年均增長11%。
隨著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基本生活類商品消費比重逐步降低,汽車、家電等耐用品消費較快增長。2023年末,全國居民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為(wei) 49.7輛,是2013年的2.9倍;當年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商品零售額超過4.8萬(wan) 億(yi) 元,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約為(wei) 10%。
不斷完善的市場供給激發居民多樣化、品質化消費需求,以化妝品、通信器材、體(ti) 育娛樂(le) 用品為(wei) 代表的升級類消費快速增長。2023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類值中,化妝品類、通信器材類、體(ti) 育娛樂(le) 用品類零售額分別為(wei) 4142億(yi) 元、6814億(yi) 元和1186億(yi) 元,分別是2001年的26.9倍、93.6倍和21.1倍。近年來,隨著生態環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綠色低碳商品成為(wei) 消費新時尚。
居民消費結構發生轉變,服務消費需求不斷釋放。1998年至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娛樂(le) 支出、醫療保健支出年均分別增長15.1%、11.4%和10.3%,增速高於(yu) 消費支出總體(ti) 水平。
商貿流通效率提高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農(nong) 副產(chan) 品以統購統銷為(wei) 主,消費品實行調撥分配,市場供給處於(yu) 緊張狀態。改革開放以來,市場供求格局發生根本性改變,商品供應豐(feng) 富充裕,較好地滿足了居民多樣的消費需求。如今,我國消費市場供給豐(feng) 富多樣,市場經營主體(ti) 蓬勃發展,商貿流通效率不斷提升。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統計,2023年,我國登記使用商品條碼的消費品總量已近2億(yi) 種。隨著居民服務消費需求持續釋放,服務消費市場快速發展,文化娛樂(le) 、休閑旅遊、健康養(yang) 老等服務市場供給不斷擴大。2023年末,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e) 、文化體(ti) 育和娛樂(le) 業(ye) 、衛生和社會(hui) 工作業(ye) 法人單位數分別超過470萬(wan) 家、90萬(wan) 家和30萬(wan) 家。
75年來,商貿流通體(ti) 製改革持續深入,創新創業(ye) 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深度融合,市場活力充分迸發,商貿流通業(ye) 經營主體(ti) 不斷壯大。2023年末,我國批發和零售業(ye) 法人單位超過1000萬(wan) 個(ge) ,約為(wei) 1952年的77倍,1953年至2023年年均增速超過6%。連鎖企業(ye) 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全國連鎖零售企業(ye) 門店總數29.7萬(wan) 個(ge) ,是2012年的1.5倍;實現商品銷售額3.9萬(wan) 億(yi) 元。
進入21世紀,互聯網、雲(yun) 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突飛猛進,助力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等新消費業(ye) 態快速發展,網絡購物成為(wei) 消費市場的重要增長點。在新商業(ye) 模式快速發展的同時,連鎖化經營、商品交易市場等傳(chuan) 統經營模式保持平穩發展,多層次流通網絡體(ti) 係構建日趨完善。
商貿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為(wei) 商貿流通領域變革提供了技術保障。2023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ye) 、住宿和餐飲業(ye) 企業(ye) 開展互聯網業(ye) 務的超過6萬(wan) 家,占限上企業(ye) 的比重為(wei) 13.2%,比2012年提高7.3個(ge) 百分點。
區域聯動均衡發展
從(cong)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三線建設”到改革開放的東(dong) 部率先發展,再到上世紀90年代的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dong) 北老工業(ye) 基地振興(xing) ,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引領各地區發揮比較優(you) 勢,推動消費市場發展平衡性不斷提升。
隨著城鎮化逐步推進,城鎮消費市場保持較快增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農(nong) 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農(nong) 村市場流通狀況極大改善,鄉(xiang) 村消費市場發展步伐加快。
近年來,區域經濟聯動發展帶動消費市場區域協調性不斷增強。2023年,我國東(dong) 、中、西部和東(dong) 北地區消費品零售額分別為(wei) 23.8萬(wan) 億(yi) 元、11.5萬(wan) 億(yi) 元、9.8萬(wan) 億(yi) 元和2萬(wan) 億(yi) 元。從(cong) 各區域占比情況看,東(dong) 部地區率先發展、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後發優(you) 勢明顯,消費品市場呈現總體(ti) 均衡發展的態勢。
進入新時代,除受新冠疫情影響嚴(yan) 重的2020年和2022年外,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50%;特別是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的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wei) 82.5%。
75年來,我國消費領域發生曆史性巨變,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未來隨著擴大內(nei) 需戰略深入實施,消費將繼續充分發揮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