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一夢越山海——來自八桂大地的發展報告

發布時間: 2024-09-18 09:01:00 來源: 新華社

  一塊極盡柔美又無比剛強的土地,穿越千年,始終將一種堅韌與(yu) 不屈深深鐫刻。

  一方多民族守望相助的邊陲,曆盡艱辛,從(cong) 未放棄中華民族邁向富強的渴望與(yu) 夢想。

  於(yu) 艱難中奮起,於(yu) 不屈中求變!當歲月的步履邁入新時代新征程,廣西,祖國南疆這塊熱土上的5700萬(wan) 各族兒(er) 女,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正以創新、實幹為(wei) 筆,以群山、河海為(wei) 紙,書(shu) 寫(xie) 波瀾壯闊的嶄新曆史和改變命運的答卷。

  直麵山的艱難,不屈與(yu) 奮起,鑄就這片土地奔跑前行的精神品格

  廣西兒(er) 女,對山愛恨交織:在那些秀美險峻的表象之下,還深藏著多少艱辛與(yu) 苦痛……

  ——大瑤山、大苗山、九萬(wan) 大山、十萬(wan) 大山……一個(ge) 個(ge) 流傳(chuan) 已久的地名,是廣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和各族群眾(zhong) 生存環境的寫(xie) 照;

  ——石漠化被稱為(wei) “地球之癌”,而廣西是全國石漠化最嚴(yan) 重的省區之一,10市78縣(市、區)飽受這樣的“苦痛”;

  ——“缺水、少土、石頭縫裏種苞穀”,一語道破石山群眾(zhong) 生活的艱辛……

  莽莽石山,烙印下千百年的艱難和困羈;石山莽莽,也淬煉出各族兒(er) 女的不屈和奮起!

  這幾乎是絕境破壁的“呐喊”——百色市淩雲(yun) 縣浩坤村被高山和湖水包圍,一個(ge) 形似“豬籠”、70餘(yu) 米高的坑洞,曾是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村民用竹子、樹枝、藤蔓編綁起一條幾近垂直的“天梯”,洞壁上“窮不讀書(shu) ,窮根難除”8個(ge) 大字是他們(men) 改變命運的強烈渴望;

  這無疑是令人心痛的“聆聽”——崇左市天等縣馱堪鄉(xiang) 立屯,從(cong) 1973年開始,三任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接力帶領群眾(zhong) “移山”。彼時上小學的趙榮新,每天放學回家後,都會(hui) 把耳朵貼在山壁,盼著鑿山的聲音越來越近。為(wei) 了一條460米的隧道,這個(ge) 帶來希望的聲音整整響了24年……

  大山的困苦和艱難是黨(dang) 中央的深深牽掛。2017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廣西是革命老區,是貧困地區,也是邊境地區、民族地區。要加快老區建設和發展,讓老區人民盡快擺脫貧困,過上幸福日子。

  走出世代緊鎖的大山!

  這是廣西南丹縣裏湖瑤族鄉(xiang) 朵努社區“千家瑤寨·萬(wan) 戶瑤鄉(xiang)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020年8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71萬(wan) 。在脫貧攻堅中,廣西建設了506個(ge) 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集中安置了超過71萬(wan) 群眾(zhong) ,其中超過九成的安置點是多民族共居。

  這是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境內(nei) 的交通路網(2021年8月3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10年。建“四好農(nong) 村路”,廣西累計投入1142億(yi) 元,其中12個(ge) 少數民族自治縣農(nong) 村公路總裏程增加7810公裏……越織越密的交通網,串聯起世世代代山區群眾(zhong) 的出山夢。

  擺脫綿延千年的貧困!

  山還在,但再也擋不住人們(men) 的出路:634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379個(ge) 貧困村全部出列;2023年廣西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萬(wan) 元,是2013年的2.4倍。

  站在山前,此時的趙榮新身後,那段浸透苦難的山路、凝結淚水與(yu) 汗水的隧道,已成為(wei) 遊客憶苦思甜的景點。他盤算著建一個(ge) 標準化養(yang) 豬場,還要找更多旅遊發展路子……

  邁向更加廣闊的天地!

  2023年12月25日,在廣西百色市樂(le) 業(ye) 縣新化鎮百坭村,百色市委宣傳(chuan) 部駐百坭村第一書(shu) 記農(nong) 俊海(左一)向群眾(zhong) 了解砂糖橘行情。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還是那山那村:黃文秀書(shu) 記有了更多接棒者,協理員、返鄉(xiang) 客等注入青春動能;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6個(ge) 千億(yi) 元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多點開花”興(xing) 村富民……

  還是那塊土地:1958年自治區成立時,地區生產(chan) 總值僅(jin) 24.5億(yi) 元;2011年首次突破1萬(wan) 億(yi) 元;2023年增至2.7萬(wan) 億(yi) 元……

  “大山帶來困苦,但也造就了‘苦幹不苦熬’的奮鬥精神。”天等縣委書(shu) 記歐正感慨道,“不管到任何時候,這種精神永遠是我們(men) 最為(wei) 寶貴的財富!”

  一條橫空出世的運河,一種創新求變的渴望,寫(xie) 照了各族兒(er) 女的信念,更透射出這塊土地深藏的巨大能量

  橫州市新福鎮平塘村平塘江口。

  一大早,48歲的韋小群走出家門,忍不住望向20米外正在緊張作業(ye) 的船隻……眼中帶光的她,心也止不住“熱辣滾燙”。那不僅(jin) 是一條橫空出世的新運河的起點,更寄托了她對未來生活的向往。

  這是施工建設中的廣西平陸運河青年樞紐(2023年8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8月28日,一則消息吸引海內(nei) 外無數關(guan) 注: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第一條通江達海的運河工程——平陸運河開工建設兩(liang) 年來,累計完成投資386.3億(yi) 元,開挖土石方約2.2億(yi) 立方米,順利實現“雙過半”。

  有山有海的廣西,太需要一條運河了!

  多江,近海,卻無法貫通;來自西南地區的貨物想要水運出海,近在眼前,卻隻能繞道珠三角……打通江海,讓“一江春水向南流”,成為(wei) 千百年來廣西各族兒(er) 女的迫切期待。

  但對後發展欠發達的廣西而言,投資700多億(yi) 元建設一條100多公裏的新運河,又何其之難!

  2萬(wan) 多名建設者連續奮戰、6000多台(套)大型機械設備穿梭往來、三座梯級樞紐現場絞刀飛旋……經過一次次科學論證和反複考量,祖國南疆的這塊土地,最終用火熱的建設激情和義(yi) 無反顧的姿態,告訴了世人自己的抉擇。

  這條舉(ju) 世矚目的世紀運河,又何嚐不是一個(ge) 邊疆民族地區一心求變、向新而行的堅定宣示!何嚐不是23.76萬(wan) 平方公裏的八桂大地奮發趕超浪潮的生動縮影!

  這是一場古老土地的煥新之變:

  3年時間,荒山建園,從(cong) 零起步,總投資1300億(yi) 元的華友鋰電項目加快推進,一座世界級“鋰電小鎮”在北部灣之濱拔地而起;百色市百東(dong) 新區,一批龍頭企業(ye) 聚集發展,從(cong) 中國—東(dong) 盟氫能產(chan) 業(ye) 基地到國際領先的耐高溫新材料項目,老區正煥發“新”顏……

  2024年5月9日,在廣西柳州市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廠,機器人為(wei) 汽車裝配擋風玻璃。新華社記者 金皓原 攝

  近年來,廣西新增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池、新能源4個(ge) 500億(yi) 級以上的新產(chan) 業(ye) ;目前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占規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已達20%。

  這是一場搶抓機遇的戰略之變:

  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示範區,打造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建設沿邊臨(lin) 港產(chan) 業(ye) 園區,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

  錨定戰略定位,聚焦“一區兩(liang) 地一園一通道”,堅定沿著高質量發展的“最優(you) 曲線”“最佳路徑”走下去。

  這是一場由內(nei) 而外的改革之變:

  這是廣西防城港海上風電機組施工現場(2024年5月2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以產(chan) 業(ye) 園區改革激發實體(ti) 經濟活力,上半年沿邊臨(lin) 港產(chan) 業(ye) 園區4個(ge) 片區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同比增長13.76%;以自貿試驗區深化製度創新,累計形成169項自治區級製度創新成果在廣西複製推廣,其中54項全國首創;率先實施生態保護清單製,持續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

  “主動應變,更創新求變。”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任白鬆濤說,“毫不動搖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正成為(wei) 廣西幹部群眾(zhong) 的共同理念和生動實踐,必將形成加快發展的巨大驅動力。”

  時代如潮,曆史如河。惟勇敢探索贏得先機,惟不懈追求擁有未來!

  千年傳(chuan) 承的基因,正化作這塊土地的胸襟和雄心,在向海圖強中書(shu) 寫(xie) 壯闊未來

  遼闊北部灣,自然對廣西這片多民族土地的最美饋贈。作為(wei) 我國西部唯一的沿海省區和最近的出海口,廣西擁有1600多公裏的大陸海岸線、約4萬(wan) 平方公裏的海域。

  海風悠悠,送來穿越千年的動人回聲——

  2000多年前,滿載內(nei) 陸貨物的商船從(cong) 合浦港揚帆出海,開辟了海上絲(si) 綢之路航線。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內(nei) ,靜靜站立的波斯陶壺,無聲訴說著曾經的海路輝煌……

  海濤陣陣,傳(chuan) 遞出逐夢深藍的磅礴氣勢——

  距離合浦40多公裏的北海鐵山港,門機林立,一派繁忙。2017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向海之路是一個(ge) 國家發展的重要途徑”。2023年12月總書(shu) 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

  錨定總書(shu) 記擘畫的藍圖,一場思想與(yu) 實踐的向海熱潮在八桂大地翻湧。“向海而興(xing) 、向海圖強”,被鮮亮寫(xie) 在這艘南疆航船的風帆上!

  海浪拍岸,擊打出奮楫揚帆的聲音——

  2024年9月14日,一艘滿載集裝箱的海輪駛離欽州港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欽州,10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描繪建設“南方第二大港”藍圖的地方。如今,欽州港已建成全國首個(ge) 海鐵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各式各樣的貨物在這裏“下船即上車,下車即上船”。

  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2024年5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曹禕銘 攝

  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奠定了北部灣港的重要戰略地位。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從(cong) 無到有,目前貨物通達全球124個(ge) 國家和地區的523個(ge) 港口。

  2024年9月14日,一列帶有突破60萬(wan) 標箱標誌的鐵海聯運班列準備從(cong) 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駛出。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大海深流,激蕩出開放發展的活力——

  2023年12月28日,北海鐵山東(dong) 港區開港,宣告廣西又一座“沿海城市”的誕生!通過創新理念借地建港,玉林終於(yu) 實現擁海入懷,打造出近海不沿海城市向海發展的創新案例。

  山海統籌、江海聯動、邊海協同……觀念一變,氣象萬(wan) 千!

  百色、河池等桂西山區發揮內(nei) 河航運優(you) 勢,加快推進航道升級;賀州、梧州等地依托地利之便全方位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邊境一線開放提速,今年前7月邊境地區互市落地加工貨物進口量、貨值分別同比增長65.5%、69.8%。

  大海碧波,映射出無比廣闊的未來——

  行走在廣西沿邊臨(lin) 港產(chan) 業(ye) 園區和中國—東(dong) 盟產(chan) 業(ye) 合作區,“兩(liang) 國雙園”項目、“跨國多棲”企業(ye) 加速聚集:電子產(chan) 品經廣西與(yu) 越南兩(liang) 地協同生產(chan) ,出口世界各地;東(dong) 盟小語種主播用不同語言推介著各國產(chan) 品……

  這是位於(yu) 廣西北海市合浦縣的海絲(si) 首港景區(2024年7月5日攝)。新華社發(林啟波 攝)

  9月,合浦,“海絲(si) 首港”景區華燈初上,身著異域服飾的“外國客商”在雕欄玉砌和車水馬龍間行走交談,絲(si) 路古港的繁華景象躍然眼前;當月,南寧,一年一度的中國—東(dong) 盟博覽會(hui) 和中國—東(dong) 盟商務與(yu) 投資峰會(hui) 即將第21次拉開大幕,中外政要和客商再次共聚一堂洽談合作……時空交錯中,不變的向海之夢將更加清晰和閃亮。

  ……

  這是2024年4月11日在廣西南寧市拍攝的“廣西三月三·八桂嘉年華”主會(hui) 場。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千年潮未落,風起再揚帆!

  撼山,開河,向海,八桂大地的富強夢想,就在前方。

  攜手,勠力,同心,5700萬(wan) 各族兒(er) 女的不懈奮進,永遠在路上!

  文字記者:黃全權、向誌強、陳一帆、黃慶剛

  視頻記者:覃廣華、黃凱瑩

  海報設計:李夢帆

  統籌:金地、杜宇、吳蓉、李逾男、聶毅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