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於(yu) 新疆哈密,廣袤無垠的戈壁沙漠上,連成一片的白色“風電巨人”不時映入眼簾。高達百米的巨大塔筒上,風機葉片隨風轉動,展現著別樣的風景。
可以清風徐來,也可以狂風肆虐。風,一直是自然界中難以駕馭的一種資源。如今,風被轉化為(wei) 綠色能源。哈密風電裝機容量占全疆的42.74%,被確定為(wei) 國家千萬(wan) 千瓦級風電基地。
新疆是全國風光資源最好的地區之一,緣何哈密風機又能在全疆更勝一籌?
這源於(yu) 哈密擁有占全疆66.3%的風區麵積。哈密市擁有三塘湖—淖毛湖、十三間房、東(dong) 南部三大風區,風能資源技術開發量3.03億(yi) 千瓦。風的“落戶”讓這裏有了更多的資源優(you) 勢,也因此吸引了眾(zhong) 多追風者在這裏安營紮寨。
8級以上大風一年達200多天,極大風速能達到50.28米每秒。在新疆有名的“百裏風區”中心——十三間房區域,坐落著全疆單體(ti) 規模最大的風儲(chu) 一體(ti) 化項目——中船風電哈密百萬(wan) 千瓦風儲(chu) 一體(ti) 化電場。今年6月,該項目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
作為(wei) 一名資深追風者,中船風電哈密百萬(wan) 千瓦風儲(chu) 一體(ti) 化電場值長董宇見證了哈密的風如何轉化為(wei) “風能”。“幾年間輾轉於(yu) 哈密幾大風區,眼看著風機功率越來越大,風電場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董宇說。
“目前,我們(men) 有20人的運維團隊負責150台風機和儲(chu) 能電站。”董宇說,風電場采用了無人機巡檢模式,極大節約了人工成本、提升了運維效率,單瓦運維成本僅(jin) 1分錢,實現了智慧降本成效。
一批批追風者們(men) 駕馭著風,在廣袤的戈壁沙漠建起了一個(ge) 個(ge) 風電場站,如今哈密市的風電場達到了120多個(ge) 。
追風的,還有風電裝備製造者們(men) 。
“自2015年落戶哈密以來,我們(men) 自主研發的產(chan) 品不斷迭代升級。”哈密中車新能源電機有限公司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總經理覃化彥說,“從(cong) 生產(chan) 功率隻有3兆瓦至5兆瓦的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起步,到現在生產(chan) 功率達10兆瓦的雙饋風力發電機,今年8月,我們(men) 生產(chan) 的疆內(nei) 首個(ge) 10兆瓦雙饋風力發電機傳(chuan) 動鏈下線,今年年底將完成170台的訂單任務。”
哈密市依托風能開發,引進了29家裝備製造企業(ye) ,建成了全疆最大、產(chan) 業(ye) 鏈最全的風電裝備製造基地,本地化生產(chan) 率達70%以上。
如此多的風能,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實現消納利用?這得益於(yu) 一座座銀色鐵塔串聯起來的“疆電外送”通道。
作為(wei) “疆電外送”首個(ge) 特高壓工程,天中直流有12條電力線路從(cong) 四麵八方匯聚,把新疆風、光、火等電力,通過天山換流站,經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最遠輸送至河南。
從(cong) 2014年天中直流投運開始,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超高壓分公司天山換流站站長尋傳(chuan) 寶就駐守於(yu) 此。“天中直流是新疆外送綠電占比最高的輸電線路,占比超過40%。”尋傳(chuan) 寶說,“為(wei) 了更好輸送綠電,智能巡視檢查設備、自動化巡檢係統、無人機配置……換流站的智能化水平也不斷提升。”
以風為(wei) 友,哈密的追風者們(men) 正使風變成充滿無限可能的綠色能源,惠及千家萬(wan) 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