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飄香是金秋的寶貴饋贈,五穀豐(feng) 登是農(nong) 業(ye) 的最美表情。在第七個(ge) “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到來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全國廣大農(nong) 民和工作在“三農(nong) ”戰線上的同誌們(men) 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充分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對“三農(nong) ”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親(qin) 切關(guan) 懷。
秋分時節,稻黃魚肥,糧熟果碩,共慶豐(feng) 年。廣袤的鄉(xiang) 村大地,人們(men) 分享著喜悅,一起感受豐(feng) 收中國的韻味與(yu) 魅力。今年夏糧增產(chan) 72.5億(yi) 斤,產(chan) 量再創曆史新高;早稻產(chan) 量連續4年在560億(yi) 斤以上,總體(ti) 保持穩定;秋糧麵積穩中有增,大部分地區長勢正常,奪取豐(feng) 收有基礎有條件。總體(ti) 看,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feng) 收,為(wei) 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豐(feng) 收節是第一個(ge) 在國家層麵專(zhuan) 門為(wei) 農(nong) 民設立的法定節日,已成為(wei) 廣大農(nong) 民群眾(zhong) 自己的節日慶典、新時代重農(nong) 強農(nong) 的生動象征和“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的鮮活體(ti) 現。今年豐(feng) 收節的主題是“學用‘千萬(wan) 工程’ 禮讚豐(feng) 收中國”,就是以“節”為(wei) 媒,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以豐(feng) 收節為(wei) 契機,向農(nong) 民致敬,為(wei) 豐(feng) 收禮讚,使鄉(xiang) 村蓄能,讓更多目光關(guan) 注“三農(nong) ”、更多資源投向“三農(nong) ”、更多力量建設“三農(nong) ”,必將推動全社會(hui) 日益形成關(guan) 注農(nong) 業(ye) 、關(guan) 心農(nong) 村、關(guan) 愛農(nong) 民的濃厚氛圍。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75年來,我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糧食生產(chan) 能力不斷提高,農(nong) 業(ye) 發展碩果累累,農(nong) 民腰包越來越鼓,鄉(xiang) 村生活越來越好。廣大農(nong) 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等各個(ge) 曆史時期都作出了重大貢獻,新征程上,“三農(nong) ”壓艙石的作用更加凸顯。多措並舉(ju) 做好“三農(nong) ”工作,才能有效應對國內(nei) 外各種風險挑戰。前進道路上,要瞄準廣大農(nong) 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紮實推進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等重點工作,讓農(nong) 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xiang) 村更美麗(li) 。
豐(feng) 收節既是億(yi) 萬(wan) 農(nong) 民慶豐(feng) 收、曬豐(feng) 收的節日,也是全社會(hui) 享豐(feng) 收、助增收的節日。休閑愜意的鄉(xiang) 村生活、輝煌燦爛的農(nong) 耕文化、豐(feng) 富多彩的農(nong) 家美食吸引著廣大消費者。要開展融合線上線下、貫通多元場景的促消費活動,把更多鄉(xiang) 村美麗(li) 風光、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推出去,讓更多特色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產(chan) 區,讓農(nong) 民豐(feng) 收又增收。豐(feng) 收節要讓農(nong) 民得實惠,各地要發布一攬子惠農(nong) 助農(nong) 政策,辦成一批農(nong) 民群眾(zhong) 可感可及的實事,讓農(nong) 民群眾(zhong) 有更多更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節日辦到農(nong) 民的心坎上。
豐(feng) 收的故事還在繼續,耕耘的步伐不會(hui) 停歇。在這個(ge) 洋溢喜悅的節日裏,讓我們(men) 錨定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目標,共同為(wei) “三農(nong) ”工作凝心聚力,在希望的田野上接續奮鬥,迎來一個(ge) 又一個(ge) 穰穰滿家的豐(feng) 收年景,共繪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新畫卷。 (經濟日報評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