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ye) 和生活用電嚴(yan) 重短缺。75年後的今天,我國發電量穩居世界第一,全社會(hui) 每消費3度電中就有1度電是綠電,中國如何實現電力發展的曆史性跨越?
一段鮮為(wei) 人知的曆史 開著火車去供電
位於(yu) 內(nei) 蒙古呼倫(lun) 貝爾市的紮賚諾爾煤礦,曾飽受缺電的困擾,煤礦經常突然停產(chan) ,風扇一停,井下就會(hui) 瓦斯越聚越多。那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去申請列車電站。
把發電機組安裝在火車上,這就是列車電站。今年91歲的高鴻翔老人就曾是列車電站職工,他告訴記者:“在五十年代初期,全國電力緊張的地方太多了,哪個(ge) 地方更缺電,往哪個(ge) 地方去,經常說走就走。”
在極其缺電的情況下,紮賚諾爾煤礦盼來了列車電站,礦務局老職工孫孟東(dong) 至今對那一刻記憶猶新:“列車電站來救援了,就像著火來消防車的那種感覺”。
1950年-1983年,先後共有67台列車電站,曆經425台次調遷。為(wei) 抗美援朝、第一顆原子彈試爆、三線建設等保障了電力供應。
缺電的日子長啥樣?自行車也能發電!
改革開放之後,我國城市電力供應逐步穩定,但廣袤的農(nong) 村地區仍時常停電。家住新疆伊犁州特克斯縣的楊學仁告訴記者,農(nong) 村老百姓甚至摸索出了用自行車發電的辦法:“自行車的輪胎轉動帶動發電機轉,一個(ge) 人在上麵踩著轉發出電,那邊就看電視,幾個(ge) 人輪換著踩,要是一個(ge) 人還受不了。”
1998年,我國啟動農(nong) 村電網建設與(yu) 改造工程,用三年時間對2400多個(ge) 縣農(nong) 村電網進行改造。
國網特克斯縣供電公司配電檢修班班長郭延光形容當時的場景:“一根杆子用大繩子綁上,七八十個(ge) 人扛上,一點一點往前挪。最遠的一戶將近三公裏,要架設五六十根杆子。就算再遠的一戶,也要讓你燈泡亮上。”
4萬(wan) 畝(mu) 地!300多萬(wan) 塊光伏板!戈壁灘上種“太陽”
進入新時代,電力成就不斷刷新紀錄:
2015年,我國所有無電人口已經全部用上了電。
2022年,單機容量世界最大的白鶴灘水電站全麵投產(chan) 。
2023年,我國建成特高壓輸電工程39條,特高壓輸電技術保持世界領先。
2024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首次超過煤電,實現曆史性跨越。
位於(yu) 寧夏靈武市寧東(dong) 鎮的光伏項目占地四萬(wan) 畝(mu) ,將近3000到4000個(ge) 足球場那麽(me) 大,這麽(me) 大麵積的光伏場站,國內(nei) 外都沒有先例。國能寧夏電力新能源分公司技術中心主任舒茂龍說,這裏的300多萬(wan) 塊光伏板,其實隻需要幾個(ge) 人就能管理得過來。他們(men) 已經實現了在四萬(wan) 畝(mu) 地,用六架無人機,能在兩(liang) 周左右,快速對全部光伏板做一次全麵的體(ti) 檢。
“比如說一隻鳥飛過去了,掉了一顆鳥屎,在20分鍾內(nei) 我肯定能準確地把這塊光伏板給找到。很精細,基本上達到了厘米級精度”舒茂龍說。
75年我國發電量超2000倍增長
如今,電力深入人們(men) 生活的每一個(ge) 角落,點亮生活的每一個(ge) 瞬間。1949年,我國全年發電量僅(jin) 為(wei) 43億(yi) 千瓦時。今天,這個(ge) 數字已經達到了9.5萬(wan) 億(yi) 千瓦時,實現了超2000倍的增長。
75年間,我國還構建了世界覆蓋範圍最廣的電網。1949年,全國電力線路總長度僅(jin) 有6474千米。如今,220千伏及以上的輸電線路總長已超過92萬(wan) 公裏。新時代以來,電網最高電壓等級達世界第一,目前,全國縣、鄉(xiang) 、村、戶通電率達100%。
新時代以來,電力更加清潔低碳。從(cong) 2014年至今,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從(cong) 4.3億(yi) 千瓦增加至16.8億(yi) 千瓦,占比超過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一半,成為(wei) 電力裝機的主體(ti) 。
我國成為(wei) 世界第一風電裝機大國、世界第一光伏發電裝機大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到全社會(hui) 用電量的三分之一。
總監製丨申勇 閆帥南 張勤
監製丨王琰 嶽群 李駿 李浙 馬麗(li) 君
製片人丨李斌 丁雅妮 吳勇軍(jun) 郭茜 楊曉波
記者丨張藝瑾 孫淵 朱城輝
江蘇台編輯丨張昊 張雨棣 劉佳昕 董懷文 錢子琦 郭誌德
製作丨張誌 徐鵬翔 譚景銘 李筱璿 李士軒 楊智瑋 王丹穎 閆長龍 王卓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