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2024北京文化論壇|智能催生新業態 看靜態作品如何搖身一變成動態場景

發布時間: 2024-09-22 15:44:00 來源: 新華網

  《黑神話·悟空》大量采集中國古代建築數據,以數字技術搭建神秘的東(dong) 方神話世界;百度大模型“文心一言”開發的“古文今問”功能,通過學習(xi) 古代方誌和家譜數據助力海外華人文化尋根;快手推出“可靈AI”導演共創計劃,攜手9位導演打造由大模型生成的AIGC電影短片……於(yu) 9月19日至21日舉(ju) 辦的2024北京文化論壇上,多位參會(hui) 嘉賓分享的鮮活案例展現了我國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產(chan) 業(ye) 的新潮流和新趨勢。

  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視效總監、黑弓BLACKBOW創始人王誌鷗舉(ju) 例,企業(ye) 在貴州打造的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用數字科技手段講述長征故事,讓大家在行走中體(ti) 驗長征精神;其在洛陽打造的“尋跡洛神賦”,將數字博物館和傳(chuan) 統演繹改造成了行進式演繹,已成為(wei) 洛陽的重要文旅項目。王誌鷗說:“希望通過數字科技,讓全球人民感受中國的千年文化底蘊。”


9月20日,2024北京文化論壇分論壇“文化潮流:新興(xing) 業(ye) 態與(yu) 技術融合”現場。新華社記者 魏夢佳 攝

  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輸入一部《紅樓夢》著作,就能輸出一部電視劇?靜態作品可以搖身變成會(hui) 動的樣子?多智能體(ti) 在物理空間的交互可以生成完整的場景故事,還原古代城市和生活?這些有的已成為(wei) 現實,有的或在不久的未來成為(wei) 現實。

  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祁述裕介紹,蘇州薛氏刺繡傳(chuan) 承人張雪和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合作,利用形狀記憶合金、溫感裝置等,創作了會(hui) 動的蘇繡《玉蘭(lan) 花開》。感知到人體(ti) 溫度後,記憶金屬就會(hui) 動起來,達到花開蝶舞的效果。

9月20日,2024北京文化論壇分論壇“文化潮流:新興(xing) 業(ye) 態與(yu) 技術融合”現場。新華社記者 魏夢佳 攝

  根據《關(guan) 於(yu) 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到“十四五”時期末,中國將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台,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ti) 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ti) 係。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5年)》,推動人工智能與(yu) 文旅深度融合,推進人工智能融媒創新實驗室建設。上海市聚焦數字文創和元宇宙賽道,建設上海數字文創智算中心……

  如今,我國各地積極打造極具當地特色的數字文化項目和產(chan) 業(ye) 。比如北京圓明園遺址公園通過集成語音識別、多模態交互等技術為(wei) 遊客提供虛擬導遊;上海在虛擬引擎上營造異次元空間場景,打造虛實結合的沉浸式文旅體(ti) 驗新空間;“隻有河南·戲劇幻城”這座沉浸式戲劇主題公園,通過前沿技術與(yu) 文化內(nei) 容的緊密結合,多維度展示中原大地波瀾壯闊的曆史、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

  北京積極培育文化新業(ye) 態,讓文化數字化的創新成果惠及更多社會(hui) 大眾(zhong) 。以科幻產(chan) 業(ye) 為(wei) 例,北京創建了科幻產(chan) 業(ye) 集聚區,過去五年全國約五成科幻影視產(chan) 品和四成科幻圖書(shu) 產(chan) 生於(yu) 北京。目前,北京擁有3000多家文化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ye) ,約占全國五分之一。

  論壇上發布的《文化產(chan) 業(ye) 投融資研究報告》顯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文化產(chan) 業(ye) 各細分領域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數字文化新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快速應用於(yu) 文化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激活產(chan) 業(ye) 發展新動能。

  “在數字技術推動下,未來文化業(ye) 態將呈現智能化、數據化、場景化、遊戲化等特點。”祁述裕表示,要加強文化產(chan) 業(ye) 與(yu) 未來產(chan) 業(ye) 的融合,提升文化產(chan) 業(ye) 的前沿科技含量,強化多技術集成創新在文化產(chan) 業(ye) 中的運用。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