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yu) 事而慎於(yu) 言……”新疆庫爾勒市梨香小學四年級7班,書(shu) 聲朗朗。
這是一堂中華經典誦讀課,來自不同民族的孩子,正在閱讀《論語》裏的篇目。
近日,記者跟隨“天山南北唱新歌”調研采訪團,走進中國“梨城”庫爾勒,來到梨香小學。
學校根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yang) ,提煉出“禮香潤雅、書(shu) 香潤智、身香潤健、藝香潤美”的“四香”課程體(ti) 係。
茶道中體(ti) 悟知禮、懂禮、行禮;二十四節氣中感知傳(chuan) 統習(xi) 俗與(yu) 文明;民樂(le) 演奏、戲曲藝術中傳(chuan) 承民族藝術瑰寶……“在這些生動有趣、寓教於(yu) 樂(le) 的文化課堂和社團活動中,我們(men) 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學生阿依夏·玉蘇甫江說。
上午兩(liang) 節課後,大課間鈴聲響起。3500餘(yu) 名學生統一著裝,跟隨口令打太極拳、練千字文武術操……一招一式,整齊劃一,將中國武術的恢宏氣勢展現得淋漓盡致。
大課間項目還包括抖空竹、花樣跳繩、廣播體(ti) 操等。40分鍾練下來,三年級學生阿迪力江氣喘籲籲,“雖然累,但很喜歡,尤其是打太極拳時,我的精神很集中,身體(ti) 很放鬆。”
一天的文化課結束後,學生在特色社團教室裏沉醉於(yu) 茶藝、書(shu) 法、剪紙、造紙等非遺文化課程中。
這一天,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楊愛鳳來到孩子中間。一把剪刀、一張彩紙,一雙巧手,幾下,紙在她手中被賦予生命,變成富含意蘊的作品。
“我喜歡剪紙,它是紙上跳躍的中華符號。”學生麥日排提·莫合買(mai) 提學習(xi) 剪紙一年多,已能獨立設計和創作較為(wei) 複雜的剪紙作品。
今年6月,為(wei) 慶祝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成立70周年,楊愛鳳剪紙團隊在庫爾勒市文化館舉(ju) 辦剪紙展,其中就有梨香小學學生的作品。
梨香小學不僅(jin) 傳(chuan) 承老祖宗留下來的傳(chuan) 統文化,還注重培養(yang) 麵向未來的科技素養(yang) 。
梨香小學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君說,學校正不斷拓寬科普活動場域,搭建科技教育橋梁,讓孩子們(men) 在實踐中感受科技魅力。
設立於(yu) 教學樓的開放科普館,展示著宇宙天體(ti) 、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等天文地理知識及各種科學器材,宛如知識的浩瀚海洋。
學生的課程和課外活動表上,包括信息科技、科學實驗、少兒(er) 編程、機器人等。學校每年定期舉(ju) 辦科技節係列活動,通過“變廢為(wei) 寶”創意手工製作、“暢想未來”科幻畫以及紙箱空氣炮、紙橋承重等科學實踐,激發創新思維,營造愛科學、用科學的氛圍。
學生阿卜杜拉·亞(ya) 森說:“學校科學教育讓我感受到科學的無窮魅力,希望能探索更多未知邊界,打開通向未來的大門。”
庫爾勒,維吾爾語意為(wei) “眺望”。在這裏,孩子們(men) 望得見山,望得見水;望得見傳(chuan) 統,望得見未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