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歲月流轉40載 國慶花壇裏的時代發展印記

發布時間: 2024-09-26 09:19:00 來源: 新華社

  在天安門廣場和長安街沿線邂逅花壇,是無數人國慶遊的“打開方式”。9月25日,“祝福祖國”巨型花籃亮相天安門廣場中心,10組立體(ti) 花壇扮靚長安街沿線。

  自1984年起,每年國慶,均以花壇裝扮天安門廣場。每年的花壇都以當年發展的新成果、新亮點作為(wei) 設計主線,透過一個(ge) 個(ge) 花籃,能一窺國家和人民的大事喜事。歲月流轉40載,曾經元素較為(wei) 單一的平麵花壇,如今已演變成色彩更豐(feng) 富、造型更精雅、內(nei) 涵更飽滿的立體(ti) 花壇。這把曆史標尺,鐫刻著時代發展的印記。


圖為(wei) 9月25日拍攝的天安門廣場“祝福祖國”巨型花籃。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今年“祝福祖國”巨型花籃,頂高18米,以喜慶的蔬果花籃為(wei) 主景,籃內(nei) 除傳(chuan) 統的牡丹花、月季花等花卉外,首次選用葫蘆、南瓜、辣椒等蔬果,象征福祿吉祥、喜慶豐(feng) 收、紅紅火火,寓意“蔬果飄香、繁花似錦”。


1992年國慶前夕,由17萬(wan) 盆鮮花擺成的15組大型花壇出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新華社記者 宋連峰 攝

  時間撥回1984年,天安門廣場頭一次出現花壇,當時僅(jin) 以擺放花帶、花堆的平麵形式呈現,花色相對單調。1986年國慶節,名為(wei) “孔雀開屏,龍的傳(chuan) 人”的花壇亮相天安門廣場,這是首次嚐試搭建立體(ti) 花壇。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發展日新月異,國慶花壇也隨之蝶變,2008年時,近10米的傳(chuan) 統宮燈造型花壇現身天安門廣場,造型逐漸凸顯立體(ti) 感、層次感。


2012年9月26日,遊客在天安門廣場“祝福祖國”巨型花籃前參觀拍照。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自2012年以來,天安門廣場國慶花壇以“大花籃”為(wei) 主基調,曆經花籃、花果籃、“五穀豐(feng) 登”大花籃、蔬果花籃等多重形式,層層遞進、年年創新,折射新時代中國闊步新征程、人民生活欣欣向榮的圖景。

  “所有花壇連在一起,便是一串腳印。”擔任國慶花壇總設計師20餘(yu) 年的藍海浪感慨,花壇是新中國成立75年來飛速發展的“剪影”。


圖為(wei) 9月25日拍攝的長安街沿線東(dong) 單東(dong) 北角的“創新中國”花壇。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從(cong) 抽象的時間裏剝離出具象的表達,時代的變遷一目了然。

  技術新了。“打造花壇,科技同樣是第一生產(chan) 力。”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先哲說,實現從(cong) 平麵到立體(ti) ,要突破花卉抗性、灌溉技術方麵的關(guan) 鍵難題。隨著我國科研實力持續提升,穴盆苗栽植、無土栽培等技術日臻成熟,上述問題迎刃而解,得以催生靈動精美的花壇。當年靠人工澆水養(yang) 護,現在已實現自動化節水灌溉,且花壇材料實現了可循環利用。

  色彩多了。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有關(guan) 負責人回憶,初期國慶花壇所用花卉隻有孔雀草、串紅、雞冠子“老三樣”。今年僅(jin) 在長安街沿線花壇首次亮相的植物新品種就有75個(ge) 。如今,常用於(yu) 國慶花壇製作的植物品種已達百餘(yu) 種,實現“品種自由”“花色自由”“細微造型自由”。“花壇的色彩猶如我們(men) 衣服的顏色,由原先的單調單一變成現在的五彩繽紛,這也象征著我們(men) 生活得多姿多彩。”

  題材廣了。梳理曆年國慶花壇設計元素發現,其內(nei) 容表達不斷豐(feng) 富。從(cong) 中國龍、長江和長城、北京奧運會(hui) 會(hui) 徽、祥雲(yun) 和中國結等意象,到今年的嫦娥六號、無人送貨車、花園城市、登山騎行的健兒(er) 、禾下乘涼的農(nong) 民、劈波斬浪的貨輪等,悉數講述著科技強國建設、健康中國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保障糧食安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等各方麵的發展曆程。“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這幾年國慶花壇的設計靈感一抓一大把。”藍海浪說。


圖為(wei) 9月25日拍攝的長安街沿線建國門西北角“普天同慶”花壇。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在傳(chuan) 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國慶花壇還蘊藏著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的辯證統一。

  40年來的花壇,融合了愛國主義(yi) 精神、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喜慶祥和的特質,這是根與(yu) 魂;新技術、新材料,以及年輕化表達、時代化表達,則傳(chuan) 遞出“花語新聲”。“設計理念背後,不變的是中華文脈,變的是日新月異的發展麵貌。”藍海浪說。

  9月25日一早,來自浙江杭州的蔣芳帶著兩(liang) 位老人來到天安門廣場。“我爸媽今年正好都75歲,與(yu) 新中國同齡,帶他們(men) 跟大花籃拍個(ge) 合影,意義(yi) 非凡。”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花不同。跳出花壇看花壇,既能看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宏大”,也能看到你我腳踏實地踔厲追求美好生活的“精微”。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