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疆文物保護者:戈壁荒漠中堅守28年守護長城烽燧群

發布時間: 2024-09-27 09:33: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商業(ye) 風雲(yun) 錄|智庫|公益| 港澳台僑(qiao) |凡人歌

  中新網烏(wu) 魯木齊9月26日電 (王小軍(jun) 劉雨珊)在新疆尉犁縣東(dong) 南方向的戈壁荒漠上,古老的長城烽燧如忠誠的衛士般矗立著。28年來,尉犁縣文化體(ti) 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文物局)負責文物保護的工作人員吾甫爾·庫爾班,在這裏書(shu) 寫(xie) 了一段不平凡的守護故事。

  28年來,吾甫爾·庫爾班穿行荒漠、聽風踏雪,守護著烽燧。汪誌鵬 攝

  踏上守護之旅

  1996年,吾甫爾開啟了他與(yu) 孔雀河烽燧群的緣分。當時,他被分配到尉犁縣文物局擔任野外文物看護員。剛開始工作時,吾甫爾也曾猶豫過,畢竟這片荒漠無人區的工作環境充滿了未知和挑戰。但他最終戰勝自我,堅持了下來。

  每天清晨,吾甫爾沿孔雀河北岸一路向東(dong) 南方向前行,穿過戈壁、大漠、沙灘、鹽堿地,來到克亞(ya) 克庫都克烽燧遺址,查看烽燧外圍的圍欄是否受到風沙侵蝕的影響,有無出現倒塌等情況。

  “如果有倒塌,就拍照給單位報備,派專(zhuan) 業(ye) 人員前來維修。”吾甫爾說。

  吾甫爾所巡護的孔雀河烽燧群自營盤古城以西沿孔雀河北岸呈東(dong) 南—西北分布,烽火台間距最小的為(wei) 5.5千米,最大的為(wei) 22.7千米,分布線長達150千米。

  孔雀河烽燧群現存的11處烽燧遺跡大多地處無人區,夏季蚊蟲肆虐,冬季酷寒難耐,晝夜溫差極大,被新疆考古界稱為(wei) “上甘嶺”,屬於(yu) 環境最艱苦的地區之一,巡護工作非常艱苦。

  每天巡護前,吾甫爾都會(hui) 帶上足夠一天的水和幹糧,然後騎著那輛陪伴他多年的舊摩托車出發。

  在炎熱的夏季,荒漠就像一個(ge) 巨大的蒸籠,高溫常常讓他感到頭暈目眩。吾甫爾回憶,有一次,他在巡護途中摩托車突然拋錨,而距離下一個(ge) 烽燧還有很長一段路程。但他沒有絲(si) 毫猶豫,背著行囊徒步前行。熾熱的陽光直射在他身上,腳下的沙子燙得難受,感覺每走一步都像是在跨越一道難關(guan) 。

  吾甫爾·庫爾班所巡護的孔雀河烽燧群是新疆保存最完好的一條烽燧線路。汪誌鵬 攝

  當他最終到達那個(ge) 烽燧時,水已經所剩無幾,但他還是仔細地檢查完烽燧的每一處,才坐在陰涼處休息片刻,補充水分。

  無畏的守護者

  荒原之上天氣千變萬(wan) 化,對於(yu) 沙塵、風雪、洪水等,吾甫爾早就習(xi) 以為(wei) 常。

  吾甫爾說:“當地的烽燧是一個(ge) 一個(ge) 的單獨個(ge) 體(ti) ,沒有城牆聯接。在巡護途中,天氣驟變是常有的事。有時遇到大風,沙塵起來就很難判斷方向,路全部掩蓋以後,根本無法前進。”

  冬天,寒冷的天氣給巡護工作增加了更多難度。吾甫爾說,有一年冬季的一場大雪過後,他像往常一樣出門巡護,積雪沒過膝蓋,摩托車根本無法行駛,隻能步行。

  “在巡護的過程中,我不小心掉進了一個(ge) 隱藏在雪下的沙坑,費了好大的力氣才爬出來,繼續前往下一個(ge) 烽燧。”吾甫爾說。

  多年來,吾甫爾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文物守護者,更是一個(ge) 文化傳(chuan) 承者。他的事跡在當地傳(chuan) 開後,許多年輕人對他充滿了敬佩。

  他積極參與(yu) 當地學校組織的文化活動,向孩子們(men) 講述烽燧的故事。“烽燧見證了先輩的智慧和勇氣,我們(men) 要好好保護它們(men) 。”

  如今,曾經的小夥(huo) 子已慢慢變老。“我這一生就喜歡文物,目前我也在學習(xi) 文物保護的書(shu) 籍,以後還要學習(xi) 研究文物方麵的知識。”吾甫爾說。

  遊客參觀尉犁縣孔雀河烽燧群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絲(si) 綢之路·長城文化博物館。汪誌鵬 攝

  2019年,新疆啟動克亞(ya) 克庫都克烽燧遺址考古項目,為(wei) 期3年,吾甫爾也參與(yu) 到挖掘工作中。

  2022年3月31日,克亞(ya) 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3年12月29日,新疆首家長城文化博物館——尉犁縣絲(si) 綢之路·長城文化博物館開門迎客。

  該博物館通過文物展示、場景再現、沉浸式體(ti) 驗等方式,“活化”了各類長城資源,吸引著眾(zhong) 多遊客。

  絲(si) 綢之路·長城文化博物館館長樊誌鑫表示,在這裏,長城不再是冰冷的石磚堆砌,一塊磚一抔土間,悠悠文脈綿延不絕,熟悉而又陌生的長城,正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當中,成為(wei) 民眾(zhong) 的精神家園。(完)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