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三、五是新疆“黃公巴紮”的巴紮日(巴紮,維吾爾語,意為(wei) 集市),也是當地的“超級牛市”——上萬(wan) 頭牛聚集於(yu) 此,等待新疆以及來自山東(dong) 、陝西、雲(yun) 南等地的客商挑選購買(mai) 。
黃公巴紮位於(yu)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愉群翁回族鄉(xiang) ,目前是北疆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場,可同時容納2.5萬(wan) 頭(隻)活畜交易。數量如此龐大的牛、羊、馬聚集在一起,衛生、安全、交易秩序等是否能夠得到保障?2022年,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第四師可克達拉市供銷合作社成立的新疆創錦黃公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有限公司接管了黃公巴紮的運營,將其更名為(wei) “新疆創錦黃公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中心”(以下簡稱“黃公巴紮”),並進行了一係列改造升級。傳(chuan) 統集市迎來種種新變化,讓活躍在活畜交易區的約3000名“牛羊經紀人”感受頗深。
依力夏提·阿不都熱依木(右二)與(yu) 朋友演示“拍手交易”。 程小路 攝
“牛羊經紀人”是在活畜交易中為(wei) 買(mai) 賣雙方進行溝通協調的中介,他們(men) 除了促成別人的交易,自己也會(hui) 從(cong) 周邊地區農(nong) 牧民處收購牲畜或者牽著自家養(yang) 的牛、羊、馬來市場販賣。
“以前,如果牛丟(diu) 失了,就找不到了。現在有監控,我們(men) 都不怕牛丟(diu) 了。”說到黃公巴紮的今昔對比,“牛羊經紀人”依力夏提·阿不都熱依木有說不完的話。“你看,現在這裏天天有人打掃,很幹淨。有牛圈,有寄養(yang) 區,下雨下雪都不怕。而且市場供應免費的水,還提供草料,短時間內(nei) 牛賣不掉的話,也不用擔心掉膘。”
依力夏提·阿不都熱依木其實很少有擔心“牛賣不掉”的時候,入行已近20年的他懂牛,也懂行情。這個(ge) 月還沒過完,他已經賣了五六百頭牛。采訪當天,他從(cong) 新源、尼勒克和昭蘇等地拉來80頭牛,並信心十足地表示當天能全部賣完。他說,生意好的時候,一年下來能掙三四十萬(wan) 元。
說話間,不時有其他買(mai) 家、賣家以及“牛羊經紀人”過來與(yu) 依力夏提·阿不都熱依木打招呼。他介紹道,黃公巴紮有維吾爾族、回族、哈薩克族、漢族等,大家相處融洽。他還邀請一個(ge) 朋友向記者演示“拍手交易”——雙方用力拍手並握手,用捏手代替口頭報價(jia) 。
黃公巴紮的美食攤位。 程小路 攝
新疆創錦黃公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剛介紹,“拍手交易”和“牛羊經紀人”都是源於(yu) 早年間來自不同地區的買(mai) 家和賣家交流不暢,需要簡單的議價(jia) 方式和溝通中介。現在大家交流起來已經暢通無阻,這個(ge) 有趣的傳(chuan) 統卻保留下來,成了黃公巴紮的一道獨特風景。“現在有不少遊客、網紅、主播來黃公巴紮‘打卡’,來看成千上萬(wan) 頭(隻)牛、羊、馬聚集在一起的壯觀場麵,享受我們(men) 市場上的各民族美食,體(ti) 驗當地的鬥雞、叼羊等民俗文化。”
據介紹,黃公巴紮的形成過程與(yu) 180多年前的“援疆幹部”林則徐頗有淵源。“虎門銷煙”後,林則徐被貶謫至新疆伊犁——其名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正是離開西安赴伊犁時所作。在新疆,林則徐興(xing) 修水利、開荒屯田,並捐出俸祿,督辦修建了阿齊烏(wu) 蘇渠(今人民渠)的龍口工程首段。當地民眾(zhong) 為(wei) 表達對林則徐的敬意與(yu) 懷念,稱之為(wei) “林公渠”。該渠後經曆數次大修,灌溉麵積不斷擴大。水利工程的興(xing) 建帶來大量工人在此居住生活,早期的黃公巴紮由此誕生。
擁有百年曆史的黃公巴紮,成為(wei) 民族團結的見證,也成為(wei) 展示傳(chuan) 統民俗的生動窗口。周剛說:“我們(men) 正在文旅方麵做進一步規劃,希望通過黃公巴紮,將新疆的美食與(yu) 人文風情展示給大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