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央廣財評|從“一張白紙”到“大國重器”煥新 新中國科技自立自強闊步前行

發布時間: 2024-09-29 09:32:00 來源: 央廣網

  9月25日,貴州平塘縣的蒼翠群山之中,在距離“中國天眼”不到3公裏處,一台40米級的射電望遠鏡開始吊裝,“中國天眼”核心陣試驗樣機正式開工建設。作為(wei) 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用一次又一次的世界級發現,不斷拓展著人類觀測宇宙的視野極限——透過中國的“眼”,讓世界把宇宙看得更遠更清。

  奮力突破、勇為(wei) 人先,新中國成立75年來,中國科技事業(ye) 從(cong) “一張白紙”到“宏偉(wei) 畫卷”,不斷探索未知、突破極限,大國重器頻頻“上新”。從(cong) “東(dong) 方紅一號”到“嫦娥”攬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國北鬥”閃耀星空,“地殼一號”挺進地球深處,“奮鬥者”號探秘萬(wan) 米深海;從(cong) 第一輛解放牌汽車駛下產(chan) 線,到C919國產(chan) 大飛機平穩降落穿過水門;從(cong) 對“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向往到“智慧城市”高樓林立、跨海大橋橫臥萬(wan) 頃碧波之上、足不出戶實現萬(wan) 物互聯……自強不息的中國人憑借“從(cong) 0到1”的誌氣和韌勁,拚搏出了自立自強的“大國底氣”。

  1956年,黨(dang) 中央發出“向科學進軍(jun) ”的偉(wei) 大號召,猶如一聲嘹亮的集結號,吹響神州大地。多年來,從(cong) “向科學進軍(jun) ”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an) 力”,再到“創新是第一動力”,從(cong) 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到建設創新型國家,從(cong) 全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開啟科技強國建設新征程的壯闊旅程……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科技事業(ye) 碩果累累,不斷取得新進步。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成為(wei) 全球首個(ge)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數量突破400萬(wan) 件的國家。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公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創新指數排名較去年上升一位至第11位,仍然是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ti) 。在全球創新指數的百強科技集群中,中國有26個(ge) ,連續第二年以最多數量的集群躋身百強。

  科技競爭(zheng) ,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zheng) 。新中國科技事業(ye) 75載長歌奮進,背後是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員艱苦奮鬥,賡續前行。75年來,我國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創新活力釋放。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係統部署、強力推進科技體(ti) 製改革,發動科技創新強大引擎。新中國成立時,全國科技人員不超過5萬(wan) 人,專(zhuan) 門從(cong) 事科研工作的人員僅(jin) 600餘(yu) 人。如今,我國科技人才隊伍量質齊增,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012年的324.7萬(wan) 人年提高到2022年的635.4萬(wan) 人年,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學科體(ti) 係和最大規模的人才體(ti) 係。

  “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科技創新已成為(wei) 帶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增強經濟活力的重要力量。2013年至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ye) 、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8.7%、10.3%,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成為(wei) 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以外貿為(wei) 例,我國以服裝、家具、家電為(wei) 主的外貿“老三樣”已經升級成了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chan) 品為(wei) 代表的“新三樣”,2023年,“新三樣”合計出口1.06萬(wan) 億(yi) 元,突破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增長了29.9%,國際市場份額遙遙領先。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特殊時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ye) 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人才濟濟奮勇爭(zheng) 先,大國重器強筋壯骨。闊步向前,我們(men) 要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立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堅持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科技命脈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央廣網評論員 牛穀月)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