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致敬“中國紅”!以體育的名義——回首新中國體育75載來時路

發布時間: 2024-09-30 17:50:00 來源: 新華社

  晴空遼闊,秋風颯爽。

  國家網球中心,中外好手揮拍激戰;首鋼園區,世界乒乓球職業(ye) 大聯盟中國大滿貫賽眾(zhong) 星雲(yun) 集;大江南北,跑者、騎行者人頭攢動……國慶節前,神州大地一派生機勃勃的運動圖景。

  9月28日,鄭欽文在賽後向觀眾(zhong) 致意。當日,在北京進行的2024中國網球公開賽女單第二輪比賽中,中國選手鄭欽文2:0戰勝俄羅斯選手拉希莫娃,晉級下一輪。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75年山河巨變。撕掉“東(dong) 亞(ya) 病夫”的標簽,五星紅旗在國際賽場高高飄揚,體(ti) 育運動走進萬(wan) 千百姓的日常生活,從(cong) 百年奧運夢圓到樹立奧林匹克運動新標杆……新中國體(ti) 育奮進與(yu) 突破之路,正是中華民族實現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的生動縮影。

  75載歲月留痕。那些定格在曆史長河中的體(ti) 育瞬間,化作那一抹“中國紅”,閃耀在世界的東(dong) 方。

  運動健兒(er) 永攀高峰

  40金27銀24銅——巴黎奧運會(hui) 見證了中國體(ti) 育代表團創造夏奧會(hui) 境外參賽最佳戰績。閉幕前一天,國乒女團實現五連冠,為(wei) 中國代表團斬落夏奧會(hui) 第300金。

  國球榮耀跨越新中國數十載崢嶸歲月。

  1958年4月,20歲的容國團登高一呼:“三年內(nei) 奪取世界冠軍(jun) !”

  他沒有食言。一年後在聯邦德國,容國團闖入世乒賽男單決(jue) 賽,對陣曾九獲世界冠軍(jun) 的匈牙利老將西多。3:1,容國團贏了!新中國迎來了第一個(ge) 世界冠軍(jun) !

  1959年4月5日,容國團在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決(jue) 賽中戰勝匈牙利選手西多,獲男子單打比賽冠軍(jun) 。圖為(wei) 1959年4月22日,容國團載譽歸來。新華社記者 張赫嵩 攝

  容國團的隊友徐寅生回憶往昔,感慨那場勝利“把中國運動員走向世界高峰的門打開了”。

  1961年,新中國第一次承辦世界大賽,也恰是世乒賽,全球乒乓好手匯聚北京。男團決(jue) 賽在中國隊和衛冕冠軍(jun) 日本隊之間展開。當大比分來到4:3時,輪到容國團出場,此前他丟(diu) 了兩(liang) 分。

  “人生能有幾次搏?”上場前,容國團仰天長嘯,“此時不搏,更待何時?”他沉著地拿下比賽,中國隊首次將男團世界冠軍(jun) 收入囊中。

  “人生能有幾回搏”從(cong) 此流傳(chuan) 開來,成為(wei) 體(ti) 育界乃至社會(hui) 各界傳(chuan) 頌的時代強音。

  不止乒乓球,新中國許多體(ti) 育項目近乎從(cong) 零起步、蹣跚成長。克服艱苦條件、打破西方封鎖,體(ti) 育人向上向前的腳步從(cong) 未停歇——

  1956年,舉(ju) 重運動員陳鏡開為(wei) 新中國創造第一個(ge) 世界紀錄;

  1960年,中國登山隊完成人類曆史上首次從(cong) 北坡登頂珠峰的壯舉(ju) ;

  1963年,羅致煥為(wei) 中國奪得第一個(ge) 冰雪項目世界冠軍(jun) ;

  ……

  1963年2月24日,在日本舉(ju) 行的世界速度滑冰錦標賽中,羅致煥獲得男子1500米項目冠軍(jun) 。這是中國運動員第一次取得冰雪項目的單項世界冠軍(jun) 。圖為(wei) 羅致煥(中)受獎後向觀眾(zhong) 致意。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體(ti) 育賽場上的勝利和運動員們(men) 迎難而上、奮勇拚搏的衝(chong) 勁,給正處於(yu) 極度困難時期的全國人民帶來巨大鼓舞,也向全世界展現了一個(ge) 年輕的共和國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曾派運動員參加過第15屆夏季奧運會(hui) ,但由於(yu) 國際奧委會(hui) 中少數人蓄意製造“兩(liang) 個(ge) 中國”,1958年以後,中國同國際奧委會(hui) 斷絕一切關(guan) 係。

  從(cong) 20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加速與(yu) 世界接軌。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國體(ti) 育闊步走向世界。

  197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在國際奧委會(hui) 的合法席位。

  1984年,美國洛杉磯,中國以嶄新的麵貌重返夏季奧運會(hui) 賽場。射擊運動員許海峰彈無虛發,為(wei) 中國射落奧運第一金。時任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薩馬蘭(lan) 奇親(qin) 自頒獎,並鄭重地說:“今天是中國體(ti) 育史上偉(wei) 大的一天。”

  幾天後,中國女排完勝美國隊登頂。從(cong) 1981到1986年,姑娘們(men) 創造了世界大賽五連冠的輝煌,“女排精神”激勵了一代代國人,延續至今。


1984年8月7日,中國女排在洛杉磯奧運會(hui) 女排頒獎儀(yi) 式上向觀眾(zhong) 致意。新華社發

  此後,中國健兒(er) 在奧運賽場上創造了更多“第一次”。

  2002年,在美國鹽湖城的冰場上,楊揚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決(jue) 賽中一騎絕塵,此前多次與(yu) 金牌擦肩的中國冰雪人終於(yu) 捅破了冬奧冠軍(jun) 這層窗戶紙。

  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中國軍(jun) 團豪取48枚金牌,力壓美國、俄羅斯等體(ti) 育強國,曆史上第一次登頂奧運金牌榜。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中國代表團首次全項目參賽,並以9金4銀2銅名列金牌榜第三位。

  2024年巴黎奧運會(hui) ,中國健兒(er) 在更多維度實現突破——232個(ge) 參賽小項為(wei) 曆屆境外奧運會(hui) 最多;自由式小輪車、花樣遊泳、藝術體(ti) 操三個(ge) 項目首次奪金,整體(ti) 實力進一步夯實。

  從(cong) 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到連續七屆夏奧會(hui) 躋身金牌榜前三、冬奧會(hui) 參賽規模和獎牌數顯著提升,中國已穩居體(ti) 育大國、奧運強國之列。


8月10日,中國隊在頒獎儀(yi) 式上。當日,在巴黎奧運會(hui) 藝術體(ti) 操項目集體(ti) 全能決(jue) 賽中,中國隊獲得冠軍(jun)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國運盛,體(ti) 育興(xing) 。曆史反複印證著這一真理。

  進入新時代,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引領下,中國競技體(ti) 育不斷邁向新高度。

  在世界矚目的職業(ye) 體(ti) 育和基礎大項上,中國人接連取得突破:李娜、馮(feng) 珊珊分別捧起網球、高爾夫大滿貫賽冠軍(jun) 獎杯,蘇炳添在跑道上刮起亞(ya) 洲旋風,潘展樂(le) 、張雨霏加冕泳池“王”“後”……

  體(ti) 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xing) 的夢想。從(cong) “衝(chong) 出亞(ya) 洲,走向世界”到“團結起來,振興(xing) 中華”,競技場上的傲人成就一次次提振著民族信心,激勵國人在各個(ge) 領域奮發圖強。

  當國力帶來底氣,金牌無需承載太多,新一代中國運動員依然奮勇爭(zheng) 先,但人們(men) 不再唯金牌論英雄,而是更加欣賞他們(men) 不畏強手、頑強拚搏的精神追求。

  7月31日,在巴黎奧運會(hui) 遊泳項目男子100米自由泳決(jue) 賽中,中國選手潘展樂(le) 以46秒40的成績奪冠並打破世界紀錄。圖為(wei) 潘展樂(le) 在賽後慶祝。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巴黎奧運會(hui) 上,麵對種種不利條件,潘展樂(le) 打破世界紀錄並摘得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賽後,他動情地說:“我不是一個(ge) 人在戰鬥,背後是強大的中國隊!我的這塊金牌,獻給偉(wei) 大的祖國!”

  一個(ge) 個(ge) 運動員便是國家的麵孔。在五洲匯聚的大舞台上,奮起的中國健兒(er) ,正如奮進的中國,永遠朝氣蓬勃!

  全民體(ti) 育活力四射

  曆史巨變總能在時間軸上找到恰如其分的投影。

  2023年,全國共舉(ju) 辦800人以上規模路跑賽事699場,總參賽人次超605萬(wan) 。遙想60多年前新中國舉(ju) 辦第一場馬拉鬆比賽時,參賽者僅(jin) 有17人。


9月1日,2024一汽紅旗長春馬拉鬆在長春體(ti) 育中心鳴槍開跑,比賽共吸引了約3萬(wan) 名跑者參與(yu) 其中。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馬拉鬆逐漸從(cong) 專(zhuan) 業(ye) 賽事變為(wei) 大眾(zhong) 流行運動的背後,是新中國體(ti) 育事業(ye) “以人民為(wei) 中心”理念的寫(xie) 照。

  1952年,毛主席為(wei) 中華全國體(ti) 育總會(hui) 的成立寫(xie) 下“發展體(ti) 育運動,增強人民體(ti) 質”的題詞,為(wei) 新中國體(ti) 育事業(ye) 指明前進方向。

  ——第一套廣播體(ti) 操、課間操、工間操,推行勞動與(yu) 衛國體(ti) 育製度……群眾(zhong) 性體(ti) 育運動陸續展開。

  ——工人運動會(hui) 、農(nong) 民運動會(hui) 、全國運動會(hui) 、少數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運動會(hui) ……眾(zhong) 多人群擁有了屬於(yu) 自己的運動盛會(hui) 。

  然而在百業(ye) 待興(xing) 的年代裏,中國人民全情投入家國建設,努力提升物質基礎,體(ti) 育運動尚未成為(wei) 廣大百姓的生活必需品。

  改革開放的大潮浩浩湯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了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改革目標。踏著時代的激流,人們(men) 的日子富足起來,運動健身意識逐漸增強。


1990年北京市民利用業(ye) 餘(yu) 時間進行健美訓練。新華社發

  1995年,國務院頒布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推動群眾(zhong) 體(ti) 育工作邁向新高度。

  2009年,每年的8月8日被確立為(wei) “全民健身日”,鼓勵全民走向運動場,走進健身行列。

  2012年,黨(dang) 的十八大召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群眾(zhong) 體(ti) 育和競技體(ti) 育全麵發展等被寫(xie) 入大會(hui) 報告。

  進入新時代,體(ti) 育的豐(feng) 富內(nei) 涵和多元價(jia) 值得到更廣泛的認知。從(cong) 城市到鄉(xiang) 村,越來越多人從(cong) 體(ti) 育的“觀賞者”轉變為(wei) 積極的“參與(yu) 者”。許多人通過體(ti) 育發現人生的更多可能,親(qin) 手開創更美好的生活。

  2013年,大學畢業(ye) 生董永恒回到老家貴州榕江縣,做了三四年私企員工,幹了四五年建設項目,賣了一年卷粉,唯一沒變的是踢球——那個(ge) 自幼養(yang) 成的愛好。但踢球能改變命運嗎?他不敢想。

  “村超”讓不可能成為(wei) 可能。2023年,榕江“村超”比賽火爆全網、火出國門。代表忠誠村足球隊出戰的董永恒攻入15球,榮膺“射手王”,被多所學校聘為(wei) 足球顧問,還開設了足球培訓班。


4月8日,董永恒(左一)在對榕江縣的小球員進行培訓。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曾經的深度貧困縣裏,20支村級球隊的六七百名球員——殺豬的、教書(shu) 的、幹工地的、賣鹵菜的……用98場精彩比賽,吸引了全網超480億(yi) 次的綜合瀏覽量,創造了累計近60億(yi) 元的旅遊綜合收入。

  體(ti) 育運動,因為(wei) 根植於(yu) 人民,才有了恒久的魅力。全國各地,“村BA”“村排”等各類“村字頭”賽事活動蓬勃開展。從(cong) 茶餘(yu) 飯後的“樂(le) 子”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路子”,這些村賽充分發揮出體(ti) 育在社會(hui) 、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複合功效,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7月20日,2024年貴州“村超”總決(jue) 賽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與(yu) 此同時,體(ti) 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孩子的體(ti) 育特長培養(yang) ,希望通過體(ti) 育促進孩子的全麵發展。蘇翊鳴、鄭欽文等新一代運動員的崛起,更是為(wei) 青少年樹立了榜樣,激發了他們(men) 對體(ti) 育的熱情和追求。

  如今,在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指引下,各地因地製宜持續打造“15分鍾健身圈”,相關(guan) 公共服務體(ti) 係不斷完善。全國經常參加體(ti) 育鍛煉者超5億(yi) ,“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成為(wei) 現實,騎行、衝(chong) 浪、滑板、攀岩等新潮運動方興(xing) 未艾,殘疾人體(ti) 育活動也日益豐(feng) 富。體(ti) 育越來越成為(wei) 滿足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內(nei) 容。

  旺盛的健身需求帶火了民族運動品牌。“中國李寧”在紐約、巴黎時裝周大放異彩,安踏成為(wei) 國際奧委會(hui) 官方體(ti) 育服裝供應商。2022年8月,安踏取代耐克登頂中國運動品牌市場,實現國貨逆襲。


這是在安踏集團設立的博物館裏擺放的安踏集團與(yu) 奧林匹克運動“牽手”的展櫃。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不僅(jin) 是鞋服製造業(ye) ,體(ti) 育服務業(ye) 、競賽表演業(ye) 等領域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體(ti) 育產(chan) 業(ye) 迎來年均超10%的高速增長,總規模和增加值增速均高於(yu) 同期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增速。群眾(zhong) 體(ti) 育、競技體(ti) 育、體(ti) 育產(chan) 業(ye) 齊頭並進,構建起體(ti) 育強國“三位一體(ti) ”的發展格局。

  多元化的體(ti) 育,正如生機勃勃的中國,永遠值得期許!

  中國擔當閃耀世界

  體(ti) 育無國界。在新中國的對外交流交往中,體(ti) 育曆來是“開路先鋒”,是重要的窗口和平台。

  巴黎奧運會(hui) 期間,走進巴黎巴士底設計中心,一條神采飛揚的玫紅色“巨龍”撲麵而來、淩空騰躍。這是中國奧委會(hui) 首次在境外奧運會(hui) 舉(ju) 辦配套體(ti) 育文化展覽。

  半個(ge) 多月的活動,留言簿寫(xie) 了滿滿八本。來自法國、荷蘭(lan) 、西班牙等地的觀眾(zhong) 對投壺、蹴鞠興(xing) 味盎然,華人華僑(qiao) 則聽著講解激動落淚,感言強盛的祖國是海外遊子堅實的後盾。

  7月23日,觀眾(zhong) 在開幕式上參觀。當日,“龍馬風度 體(ti) 育精神——中華體(ti) 育文化展”在法國巴黎巴士底設計中心開幕。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

  時鍾回撥,三年困難時期,北京要為(wei) 1961年世乒賽新建一座體(ti) 育館。當時徐寅生正隨隊集訓,眼見場館一層層越壘越高,突然施工停滯了,原來是材料不夠了,經各方支援才得以完工。來參賽的日本隊擔心吃不飽,還自帶了大米,不過最終沒派上用場。

  “小球”不斷推動“大球”。1971年名古屋世乒賽,美國運動員科恩偶然搭錯車,促成了中美乒乓球隊間的互訪,中美長達20多年的隔絕“堅冰”就此打破。

  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中國更加積極主動、全方位地參與(yu) 國際體(ti) 育事務,包括積極申辦大型國際體(ti) 育賽事。

  2023年8月20日,市民在位於(yu) 北京的國家奧林匹克體(ti) 育中心小廣場上打羽毛球。國家奧林匹克體(ti) 育中心是我國第一個(ge) 承辦大型綜合性國際體(ti) 育賽事的體(ti) 育場館群,為(wei) 1990年北京亞(ya) 運會(hui) 而建。新華社記者 陳鍾昊 攝

  1990年,在“亞(ya) 洲雄風”的歌聲裏,北京成功舉(ju) 辦了第11屆亞(ya) 運會(hui) 。亞(ya) 運會(hui) 的順利舉(ju) 行,也讓中國人信心倍增,不久後正式提出申辦奧運會(hui) 。

  11年後,經曆兩(liang) 次申奧的北京成功了!這是國家綜合實力與(yu) 國際地位顯著提升的象征。新世紀的中國迎來了全麵展示風采的絕佳舞台。

  7年精心籌備,換來了2008年奧運會(hui) 的精彩綻放。從(cong) 氣勢恢宏的開閉幕式到美輪美奐的奧運場館,從(cong) 精彩紛呈的賽事到豐(feng) 厚的文化遺產(chan) ,北京向世界奉獻了一屆“無與(yu) 倫(lun) 比”的盛會(hui) ,為(wei) 百年前的“奧運三問”圓滿作答。


2008年8月8日晚,中國體(ti) 操運動員李寧在北京奧運會(hui) 開幕式上準備點燃主火炬塔的導火索。 新華社記者 郭大嶽 攝

  進入新時代,南京青奧會(hui) 、北京冬奧會(hui) 、成都大運會(hui) 、杭州亞(ya) 運會(hui) 等國際綜合性賽事相繼成功舉(ju) 辦。以體(ti) 育的方式,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越來越活躍的角色,為(wei) 促進世界多樣文明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了中國智慧、注入了中國力量。

  2022年,中國踐信守諾,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會(hui) 如期順利舉(ju) 辦,為(wei) 疫情困擾下的世界注入強大信心。

  秉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首鋼工業(ye) 遺址變廢為(wei) 寶,所有比賽場館100%綠色供電,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崇禮一年光景一年新……“環境正影響、區域新發展、生活更美好”,北京冬奧會(hui) 創造的典範,讓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巴赫由衷讚歎“樹立了新標杆”。

  奧運逾百年,中國從(cong) 奧運會(hui) 的觀望者成為(wei) 參與(yu) 者,並進而成為(wei) 推動者、引領者。變化的是角色,不變的是情懷與(yu) 擔當。從(cong) 2008年奧運會(hui) 的“同一個(ge) 世界,同一個(ge) 夢想”到2022年冬奧會(hui) 的“一起向未來”,中國始終表達著對全世界和合包容、共赴美好未來的期待。

  這是2022年2月4日晚在北京國家體(ti) 育場舉(ju) 行的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hui) 開幕式上的“構建一朵雪花”環節。新華社記者 曹燦 攝

  新時代,以體(ti) 育為(wei) 媒,中國同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合作日益頻繁和深入。

  當非洲國家杯足球賽在由中國援建的體(ti) 育場舉(ju) 行,當發展中國家運動員在中國教練的指導下閃耀國際大賽,當金磚國家運動會(hui) 、“一帶一路”係列賽事火熱展開,中國積極以體(ti) 育促和平、促發展、促團結、促治理的努力與(yu) 實踐,生動而具象。

  75年風雨兼程。順應人民呼聲,回應時代呼喚,促進世界發展,中國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體(ti) 育騰飛之路。

  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必將為(wei) 我國體(ti) 育事業(ye) 發展提供更好條件、注入強勁動力。

  執曆史之筆,揚時代之帆,中國人民意氣風發,青春中國風華正茂,必將寫(xie) 就更加氣勢磅礴的體(ti) 育新篇!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