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向綠向新,新型能源體係加快構建(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

發布時間: 2024-10-04 09:04:00 來源: 人民日報

  能源,工業(ye) 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主戰場。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是我國能源革命的主攻方向。”

  新中國成立75年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供給能力不斷提升,形成了煤、油、氣、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多元供應體(ti) 係,成為(wei) 世界能源生產(chan) 第一大國。與(yu) 此同時,能源結構持續優(you) 化改善,新型能源體(ti) 係加快構建,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一降一增”,印證變化:原煤占一次能源生產(chan) 總量的比重,從(cong)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96.3%降低至2023年的66.6%;清潔能源發電量從(cong) 1978年的446億(yi) 千瓦時增加至2023年的3.2萬(wan) 億(yi) 千瓦時,全社會(hui) 每消費3千瓦時的電就有1千瓦時是綠電。

  一塊渾身是寶的煤炭——

  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煤炭產(chan) 業(ye) 發展要轉型升級,走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促進煤化工產(chan) 業(ye) 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

  走進國家能源集團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塔罐林立、管線縱橫,一塊塊煤炭經過加工變成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不僅(jin) 可以製成一次性刀叉、塑料袋等生活用品,還能在醫用手術縫合線、骨骼支架材料等高端領域大顯身手。

  “聚乙醇酸做成骨釘植入人體(ti) ,能夠逐漸降解,解決(jue) 了傳(chuan) 統材料需二次手術取出的問題。”榆林化工科研管理工程師楊學超介紹,與(yu) 生產(chan) 傳(chuan) 統聚烯烴塑料相比,煤基聚乙醇酸噸產(chan) 品原料煤耗可降低約50%,二氧化碳排放可降低約65%,工業(ye) 增加值增加2至3倍,但生產(chan) 成本接近,兼具市場競爭(zheng) 力和環保效益。

  “烏(wu) 金”蝶變也在鄉(xiang) 村溫室大棚上演。“以前用敞口鋼鐵箱儲(chu) 水,時間久了會(hui) 長出苔蘚,水容易變質,新換上的黑色儲(chu) 水罐很好用。”山西朔州市威遠鎮康平村大棚種植戶馬寶說。科環國能新材料公司總經理陳學連介紹,企業(ye) 以煤基交聯聚乙烯為(wei) 材料生產(chan) 的儲(chu) 水罐,具備重量輕易搬運、耐高溫耐腐蝕、抑製苔蘚生長等優(you) 點。

  舒適的氨綸麵料,閃點高、無毒無味的廚房新型燃料,零下20多攝氏度仍能正常使用的“極寒柴油”……跳出“挖煤—賣煤”的傳(chuan) 統路子,國家能源集團推出更多高附加值、差異化產(chan) 品,讓煤實現了“七十二變”。

  錨定綠色低碳方向,煤炭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開采更綠色。保水開采、充填開采、邊采邊複等綠色開采技術不斷拓展,10年來,全國原煤入洗率、礦井水綜合利用率、土地複墾率均提高10個(ge) 百分點以上。

  利用更高效。10年來,95%以上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電力行業(ye) 汙染物排放量減少超90%。在一些煤電廠,捕集起來的二氧化碳還能用於(yu) 焊接加工、食品保鮮等。

  不隻是煤炭。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的探索還有很多:涮完火鍋、做完炸雞剩下的餐飲廢油,成為(wei) 國產(chan) 大飛機的航空燃料;從(cong) 下水道和汙水處理廠收集的汙泥,烘幹後與(yu) 煤炭摻燒發電……依托技術創新,廢棄物得到資源化利用,能源供給更加多元化、清潔化。

  一座治沙增綠的電站——

  可再生能源替代穩步推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能源建設不能光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清潔能源,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建設綠色中國。”

  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邊緣,占地8000畝(mu) 的光伏電站裏,70多萬(wan) 塊光伏板有序排列。板上發電,板間種植苜蓿、沙蒿等防沙植物。

  “光伏板能夠降低風速、減少水分蒸發,適合植物生長。我們(men) 種植了防沙植物和百米寬的防護林,場區植被覆蓋率從(cong) 7%提升至80%左右。”國家電投北京公司磴口光伏電站副站長安迪森介紹,治沙增綠的同時,光伏板蒙塵減少,能夠提高發電效率。

  從(cong) 2020年開始,內(nei) 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先後引進了10餘(yu) 家光伏企業(ye) ,光伏裝機全部建成後可完成生態治理35萬(wan) 畝(mu) ,年均新增發電量230億(yi) 千瓦時以上。

  我國風能、太陽能資源豐(feng) 富。從(cong) 海上到陸上,從(cong) 平原到高原,從(cong) 建築屋頂到田間地頭,風機迎風轉動、光伏板熠熠生輝,農(nong) 光互補、漁光互補、牧光互補等“光伏+”新模式持續推廣:東(dong) 南沿海,首個(ge) 超大單機容量海上風電場——三峽集團漳浦二期海上風電場並網發電,首次批量應用6台16兆瓦風機,與(yu) 8兆瓦風機相比可減少用海麵積約三成;青藏高原,華電西藏才朋光儲(chu) 電站二期開工建設,海拔達5220餘(yu) 米,刷新全球光儲(chu) 電站高度紀錄……

  截至2023年底,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較10年前增長10倍,新增清潔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hui) 用電增量一半以上。2024年,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首次超過煤電,實現曆史性跨越。

  裝機規模持續增長,新能源產(chan) 品的市場競爭(zheng) 力也在大幅提升,研發設計和集成製造體(ti) 係更加完備。

  “物更美”。高效晶體(ti) 矽、鈣鈦礦等光伏電池技術轉換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風電的長葉片、高塔架等技術處於(yu) 國際領先水平。

  “價(jia) 更優(you)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報告顯示,過去10年間,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60%和80%,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功於(yu) 中國的貢獻。

  “中國依托持續的技術創新、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體(ti) 係、充分的市場競爭(zheng) 、超大規模市場,實現了新能源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也推動了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國家能源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

  一輛用上氫能的重卡——

  技術創新促進能源轉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推動綠色低碳技術重大突破”“發展高效安全儲(chu) 能和碳捕集技術,推動氫能技術發展和規模化應用”。

  “加滿氫可以行駛約600公裏,續航比電動重卡遠,適合跑長途,駕駛體(ti) 驗比較平穩、噪聲小。”在中國石化北京安固加氫站,司機尚師傅隻用十幾分鍾,就為(wei) 載重49噸的重卡充滿了氫。今年4月,我國最長的氫能高速——京滬氫能走廊首次完成千裏跨區域運輸測試。

  氫燃料電池係統是氫能重卡應用的關(guan) 鍵一環。隨著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氫燃料電池係統成本從(cong) 2020年前的每千瓦約1.5萬(wan) 元,降低至每千瓦兩(liang) 三千元,助力氫能汽車市場應用普及。

  氫能技術加快發展的同時,先進儲(chu) 能技術的規模化應用也在持續推進,助力平衡電網供需。

  走進浙江哲豐(feng) 新材料有限公司,儲(chu) 能電池櫃整齊排列。這座單一用戶側(ce) 鉛碳儲(chu) 能電站,相當於(yu) 一個(ge) “充電寶”,低穀時段充電、高峰時段放電,利用峰穀價(jia) 差,每年可幫助企業(ye) 節約電費約6000萬(wan) 元。“鉛碳儲(chu) 能具有大比熱容和快速冷卻等優(you) 點,能夠更有效地控製電池溫度,安全性較高。”國網衢州供電公司科技數字化部副主任華曉介紹。

  在廣東(dong) 佛山,南方電網寶塘電網側(ce) 獨立電池儲(chu) 能站內(nei) ,聚焦熱管理、結構連接、電池性能等三大領域,多條儲(chu) 能技術路線“打擂台”比拚,為(wei) 新型儲(chu) 能規模化發展遴選最優(you) 方案。2023年,我國新型儲(chu) 能新增裝機規模約2260萬(wan) 千瓦/4870萬(wan) 千瓦時,是“十三五”末裝機規模的近10倍。

  勠力創新,搶抓先機。全麵掌握“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等大型三代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第四代核電技術,“玲龍一號”小型壓水堆示範工程開工建設,智能電網技術水平處於(yu) 世界前列……新時代中國,加快推進能源領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能源技術及其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新的經濟增長點。

  能源轉型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hui) 係統性變革,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能源係統將繼續築牢安全降碳基礎、加大非化石能源供給、推動消費側(ce) 節能降碳、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國際合作,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國家能源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