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重慶:社區微陣地 服務大民生

發布時間: 2024-10-04 12:34:00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老張!”早上9點剛過,正在小區中庭紅岩小屋值班的張大明就聽見門口劉大爺一聲招呼,“我家狗兒(er) 該植入芯片了,去哪裏弄啊?”

  “去派出所就能辦。”這點小問題可難不倒“百事通”張大明。他把往哪兒(er) 走、要帶啥東(dong) 西、去哪個(ge) 辦事窗口都細細道了出來。

  今年73歲的張大明,在重慶市沙坪壩區井口街道美麗(li) 陽光家園社區當了8年誌願者。

  “公共衛生、噪聲擾民、房屋漏水……社區居民遇到啥問題都能來這個(ge) 小屋尋求幫助。小事兒(er) 盡量當場解決(jue) ,解決(jue) 不了的,我給社區工作人員當好傳(chuan) 話筒嘛。”張大明說,社區在小區中庭設立了紅岩小屋,將誌願者集中起來,大家有啥事兒(er) 順道就能辦。

  當前,重慶各地正持續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在老舊小區改造、公租房轉為(wei)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社區養(yang) 老、殘疾人就業(ye) 等方麵,湧現出不少共建共治共享的好經驗好做法,居民的幸福感有了很大的提升。

  美麗(li) 陽光家園是一個(ge) 居住著4萬(wan) 人的公租房社區,人員流動性大,住戶需求多樣。以往,缺乏有效舉(ju) 措的工作方式不僅(jin) 使社區工作者疲於(yu) 應付,而且容易使群眾(zhong) 的小煩惱“繞”出大火氣、“等”成大矛盾。

  “解題的關(guan) 鍵在於(yu) 建好機製。依托紅岩小屋,我們(men) 發動50多名社區誌願者,整合黨(dang) 員、律師、網格員等力量,將谘詢、建議、登記等服務延伸到群眾(zhong) 家門口,就近搭建社區服務群眾(zhong) 的平台。”美麗(li) 陽光家園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黎雅紅說,居民瑣事兒(er) 有了中間的話事人,大家和和氣氣地就把問題解決(jue) 了。今年夏天,紅岩小屋還開啟空調、擺上報刊、放好飲水機,居民有空時都樂(le) 意走進來和誌願者聊聊身邊事。

  在南岸區,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完善和活動空間優(you) 化等項目,已惠及約70個(ge) 小區的8萬(wan) 餘(yu) 名居民。而對花園路街道南湖社區居民來說,他們(men) 的急難愁盼不少都是在樹蔭下的壩壩茶攤上,你一言我一語地聊開的。

  “基層治理從(cong) 來不是單打獨鬥,需要大家協同努力。”南湖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餘(yu) 建說,在改造提升劇場、壩壩茶攤等服務場所的同時,通過黨(dang) 建引領,持續入駐這些小而美、聚人氣的嵌入式空間,引導居民通過“大事、小事、私事”分流辨別責任主體(ti) ,社區群眾(zhong) 議事積極性普遍提高了。

  2015年,南湖社區經多方籌措,在社區建成約400平方米的“微益坊”,培育孵化“巧手工坊”“方寸俱樂(le) 部”等社區微平台,已累計提供家政、文體(ti) 、教育、關(guan) 愛老人兒(er) 童等各類公益服務500多次。

  “在社區,我有很多幫手,不管遇到大事小事,大家都可以一起商量、一起解決(jue) 。”已經在社區工作20多年的餘(yu) 建自豪地表示,社區微平台組織起16個(ge) 黨(dang) 支部、47個(ge) 社會(hui) 組織、6000餘(yu) 名誌願者發揮光和熱,新時代城市社區幸福生活圈的藍圖正在南湖社區一步步變為(wei) 現實。

  除了激發社區內(nei) 生活力為(wei) 群眾(zhong) “安居”,推動群眾(zhong) “樂(le) 業(ye) ”的舉(ju) 措也在持續發力,為(wei) 民生提供堅實的保障。

  在渝中區石油路街道煤建新村社區,早上八九點就出門送件的快遞員李俊波在一陣忙碌後,終於(yu) 走進了30平方米的“勞動者港灣”,接上一杯水,短暫地歇了歇腳。

  “以前工作時間要想休息,隻能繞遠路回站點。”李俊波說,現在走幾步就能看見“勞動者港灣”,隨時都能進,對緩解疲勞很有幫助。

  不僅(jin) 在渝中區,如今,讓環衛工人、快遞小哥等戶外勞動者“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飯涼能加熱”的1400個(ge) “勞動者港灣”,已遍布重慶各處。在相關(guan) 部門聯動下,這個(ge) 小空間還被賦予了“零工驛站”的功能,為(wei) 有需要的人士搭建了一個(ge) 便捷、高效的求職平台。

  國慶節前夕,在江北區寸灘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舞蹈課、音樂(le) 課、古琴課、書(shu) 畫課……豐(feng) 富多彩的“潮課”在這裏匯聚,社區一片歡樂(le) 祥和的氣氛。“我們(men) 街道通過‘寸心如e家’小區智治平台研判居民對哪一類文化感興(xing) 趣,然後再開設課程。我們(men) 還通過這個(ge) 微陣地招募各類文化活動誌願者,居民的參與(yu) 度較高。”寸灘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張中舉(ju) 介紹。

  作為(wei) 重慶市基層智治體(ti) 係建設首批試點鎮街,寸灘街道在36個(ge) 小區實現“寸心如e家”應用場景全覆蓋,聚焦群眾(zhong) 所需所急所盼,著力解決(jue) 居民操心事、煩心事。

  放眼重慶全市,穩崗擴崗、促進就業(ye) 創業(ye) 舉(ju) 措頻出。同時,立足微陣地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給社區增添了不少暖心的人情味。

  以“義(yi) 渡就業(ye) 列車”服務品牌為(wei) 牽引,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滬漢社區引入公益企業(ye) ,打造愛心惠殘眾(zhong) 創空間,幫助社區殘疾人實現家門口就業(ye) 。為(wei) 了讓有動漫製作、視頻剪輯等技能的員工施展才能,該基地還將持續擴展企業(ye) 合作項目,努力做到“因人設崗”,提高就業(ye) 人員的收入水平。

  2022年啟動城市更新項目的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關(guan) 注到遊攤商販所需,在社區邊角地開辟遮風避雨、零租金入駐的“惠民巧匠房”,不僅(jin) 解決(jue) 了商販生計問題,保留了曆史風貌,也為(wei) 周邊群眾(zhong) 生活提供了便利。此外,通過社區民警為(wei) 居民和商戶牽線搭橋,原住居民就業(ye) 率和店鋪用工穩定性都有所提高,“店就是家”的和諧氛圍成為(wei) 民主村社區商業(ye) 獨特的底色。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