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過天山雪峰,照耀在尼勒克縣三文魚養(yang) 殖基地碧波蕩漾的養(yang) 殖池上,一群群活力四射的三文魚正歡快地遊弋。視線向南,位於(yu) 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和田縣英艾日克鄉(xiang) 千畝(mu) 水產(chan) 養(yang) 殖基地,一隻隻“沙漠螃蟹”正“新鮮”上市。當提及南美白對蝦,人們(men) 往往想到的是熱帶海島的蔚藍海域,但在新疆烏(wu) 魯木齊市米東(dong) 區,地產(chan) 南美白對蝦卻在鹽堿地的溫棚中茁壯成長……
8月底,在阿勒泰市阿葦灘鎮薩斯克巴斯陶村螃蟹養(yang) 殖基地,養(yang) 殖戶正忙著下籠、撈蟹。李怡然攝
眼下,在地處內(nei) 陸、被稱作“離海最遠的地方”——新疆,迎來“海鮮”大豐(feng) 收。“蝦兵蟹將”紛紛上岸,爭(zheng) 相“躍”天山。
10月2日,在尼勒克縣的三文魚養(yang) 殖基地,一群群三文魚在寬敞的網箱裏歡快地遊著。
“一個(ge) 網箱直徑51米、深度25米左右,單個(ge) 麵積約三畝(mu) 。養(yang) 殖基地有35個(ge) 這樣的生態環保養(yang) 殖網箱,輔以數字漁業(ye) 技術,應用上下遊水質在線監測係統、水下清汙機器人、半封閉式循環水生態養(yang) 魚設備等智能化管理方式,提升漁業(ye) 生產(chan) 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新疆天蘊有機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hui) 秘書(shu) 姚丁香說。
伴隨著漁民整齊嘹亮的口號聲,捕撈作業(ye) 正在進行,隻見他們(men) 拉動漁網將魚聚攏,按下按鈕,大口徑吸魚泵自動將魚悉數吸入,魚兒(er) 們(men) 順著圓形管道緩緩“遊入”清洗罐進行降溫。出水2小時內(nei) ,這些魚兒(er) 進入初加工車間,進行去內(nei) 髒、清洗、遴選、分級、打包等一係列標準化作業(ye) ,隨後,被迅速裝箱、裝入冷鏈車,一部分運往全國各地甚至出口至新加坡、俄羅斯、馬來西亞(ya) 、日本等國家,另一部分根據客戶訂單進入深加工廠,做成魚柳、魚排、冷熏或熱熏三文魚產(chan) 品。
新疆的水產(chan) 品之所以能夠火爆出圈,背後是新疆水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綠色養(yang) 殖的迅速發展。
雖然地處西北內(nei) 陸,氣候幹旱,沙漠、戈壁廣布,但新疆也擁有良好的漁業(ye) 發展條件。豐(feng) 富的冷水資源和高山融雪優(you) 質水源,為(wei) 冷水魚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此外,新疆的鹽堿地也為(wei) 海水蝦、螃蟹等水產(chan) 品的養(yang) 殖提供了可能。
10月初,阿克蘇市潤澤農(nong) 莊養(yang) 殖基地剛剛結束南美白對蝦的清塘工作。
養(yang) 殖基地負責人周京森介紹,養(yang) 殖基地有兩(liang) 個(ge) 塘子占地16畝(mu) ,水是來自天山的雪水,蝦苗是從(cong) 海南引進的,養(yang) 殖方式是“海蝦淡養(yang) ”。
“海蝦淡養(yang) ”指的是把海蝦放在淡水裏養(yang) 殖,最大的技術難點在於(yu) 讓海蝦適應新疆的淡水環境。
如何讓海蝦適應淡水環境?周京森說:“蝦苗引進後,先在淡化池中進行養(yang) 殖,之後再通過每天定時定量加入淡水,逐漸把池中水的鹽度降下來,讓蝦苗適應本地環境。經過七八天時間,蝦苗就可以放進大塘裏養(yang) 殖。”
不僅(jin) 能在鹽堿地裏養(yang) 海蝦,沙漠裏也能產(chan) 螃蟹。
不久前,墨玉縣喀瓦克鄉(xiang) 南坪水庫的中華絨螯蟹經過5個(ge) 月養(yang) 殖,成功“遊”入國內(nei) 生鮮市場。這批產(chan) 自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中華絨螯蟹來得並不容易。4年前,和田科暉生態農(nong) 業(ye) 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把陽澄湖蟹苗投進水庫,開始養(yang) 殖螃蟹,通過一係列科學養(yang) 殖技術,摸索出一條在沙漠水庫養(yang) 螃蟹的致富路。目前,基地蟹苗成活率已高達98%。
今年4月,該公司投放了超10噸中華絨螯蟹蟹苗,經過5個(ge) 月自然生長,螃蟹成熟,目前已銷往全國各地。
近日,麥蓋提縣巴紮結米鎮亞(ya) 胡木丹村澳洲淡水龍蝦養(yang) 殖基地連片的蝦塘裏,工人們(men) 劃著小船忙著收網捕蝦。
麥蓋提縣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南邊緣,是全國唯一一個(ge) 嵌入沙漠的縣。全縣沙化土地占比近90%。養(yang) 殖基地負責人吳誌友說,在這樣的地方養(yang) 龍蝦,過去想都不敢想。
“今年是我們(men) 養(yang) 殖澳龍的第四個(ge) 年頭,每年4月中旬投入蝦苗後,我們(men) 嚴(yan) 格把控水質,控製好pH值、氨氮、亞(ya) 硝酸鹽等指標。此外,每年日照市對口支援麥蓋提縣工作指揮部都會(hui) 派技術員過來指導,我們(men) 也在不斷摸索和學習(xi) 中總結經驗,現在產(chan) 量逐年上升。今年8月到目前,我們(men) 已經捕撈了七、八噸澳龍,銷往疆內(nei) 外市場。”吳誌友說。
近年來,隨著新疆水產(chan) 品供給體(ti) 係越來越完善,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也持續攀升,2023年更是達到了18.39萬(wan) 噸,穩居西北五省區第一。新疆“海鮮”種類繁多,包括三文魚、羅非魚、南美白對蝦、雪蟹等,這些產(chan) 自天山腳下、沙漠邊緣的水產(chan) 品,以其獨特的品質贏得市場青睞。
阿勒泰的螃蟹、尼勒克的三文魚、阿克蘇的南美白對蝦、麥蓋提的澳龍、且末的海洋魚、和田的綜合水產(chan) 養(yang) 殖……如今,新疆“海鮮”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地域特產(chan) 的標簽,它融合了新疆獨特的自然環境和人文風情,更是新疆向世界展示其多元文化與(yu) 生態奇跡的窗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