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你好,小鎮】貴州肇興:千年侗寨鼓樓情

發布時間: 2024-10-05 20:46:00 來源: 央廣網

  編者按:小鎮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鄉(xiang) 鎮是連接城鄉(xiang) 的樞紐,也是承載中國文明傳(chuan) 承與(yu) 現代化發展協調統一的關(guan) 鍵一環。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你好,小鎮》係列主題報道,走進全國特色鄉(xiang) 鎮,以“接地氣、煙火氣、有朝氣”的融媒體(ti) 表達,講述小鎮的人與(yu) 事,從(cong) 不同維度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鄉(xiang) 鎮實踐路徑與(yu) 經驗,展現氣象萬(wan) 千的魅力中國。

  依山而建、臨(lin) 水而居,亭台樓閣,古橋流水……走進貴州省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肇興(xing) 侗寨,這裏小青瓦硬山頂的建築鱗次櫛比,高低錯落的民居與(yu) 鼓樓融於(yu) 青山綠水的自然懷抱中,處處散發出濃鬱的民族風情。

  在曆史長河中,當地深厚的侗族文化,為(wei) 肇興(xing) 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無論是蔚為(wei) 壯觀的鼓樓群,還是“飯養(yang) 身,歌養(yang) 心”的侗族大歌,都讓這片被譽為(wei) “時光邊緣的村落”獨具魅力。

  高低錯落的民居與(yu) 鼓樓融於(yu) 青山綠水間(央廣網發 黎平縣融媒體(ti) 中心供圖)

  代代傳(chuan) 承 守護侗寨根脈

  “咱們(men) 肇興(xing) 以鼓樓群最為(wei) 著名,是侗族的標誌。”今年24歲的聶和香作為(wei) 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大學剛畢業(ye) 就選擇回到家鄉(xiang) 工作,她直言比起城市的高樓大廈,肇興(xing) 的山水和鼓樓讓自己的內(nei) 心更多了一份眷戀。

  從(cong) 當地演藝公司的一名舞蹈演員,到如今還肩負著小鎮的文旅推介工作,每月接待遊客800—1000人次,聶和香笑著說:“比起到其他地方求職,這裏收入穩定,還可以享受家鄉(xiang) 的天藍水綠,為(wei) 肇興(xing) 的旅遊貢獻自己的力量,我覺得特別滿足。”

  有時,聶和香身著當地特色民族服飾進行表演或為(wei) 遊客介紹肇興(xing) 發展,一忙就是一整天。由於(yu) 頭飾為(wei) 純銀打造,十分沉重,佩戴時間一長,容易導致脖子酸痛,聶和香就利用空閑時間,把頭靠著牆角休息片刻,再接著工作。

  聶和香(右一)在鼓樓與(yu) 村民共商侗寨文旅傳(chuan) 承(央廣網記者 欒小琳 攝)

  每當給外地遊客介紹起肇興(xing) ,聶和香一定會(hui) 將鼓樓放在首位。“先有鼓樓,才有寨。”已經成為(wei) 她常用的開場白。現在寨中有五團,每個(ge) 團建有一座鼓樓,五座鼓樓風格自成一家,無論是大小還是結構,都各具特色,曆史悠久,頗有研究價(jia) 值。

  “我們(men) 侗族的集體(ti) 議事觀念很強,每當遇上重大事項都要在鼓樓進行集體(ti) 商議,圍繞生態保護、鄉(xiang) 鎮發展等作出決(jue) 定,共同遵守。”聶和香說。

  說起當地的鼓樓建造師,聶和香對陸根衛尤為(wei) 欽佩,遇上對鼓樓感興(xing) 趣的遊客,她都會(hui) 將他們(men) 帶到陸師傅家裏“一探究竟”。

  今年60歲的陸根衛,從(cong) 事鼓樓建築工作近40年。“鼓樓不僅(jin) 是一座樓,其中蘊含了我們(men) 太多的情感寄托,現在老了,幹不動了,如果有人來問我建造過程,我都會(hui) 毫無保留地教他。”說到此處,陸根衛眼神格外堅定。

  陸根衛正在繪製模型圖紙(央廣網發 張明輝 攝)

  如今,肇興(xing) 侗寨鼓樓基本不需要擴建,更多是維護保養(yang) 的工作。“時代不同了,大家更喜歡稀奇、有趣的事物,所以我把家人號召起來,製作鼓樓掛飾和模型。”陸根衛表示,趁著旅遊旺季,把成品送到鎮上定製的商家,或者在場館內(nei) 展示,用這樣的方式把肇興(xing) 鼓樓傳(chuan) 承下去。

  上陣“父子兵”,作為(wei) 鼓樓建造師的兒(er) 子,今年32歲的陸貴朋直言自己是長在“鼓樓堆裏的孩子”。從(cong) 小看著父親(qin) 製作鼓樓模型,潛移默化中陸貴朋也與(yu) 鼓樓有了不解之緣,從(cong) 小到大,父親(qin) 是家人也是師傅,每一個(ge) 技巧都口手相傳(chuan) 。

  陸根衛和兒(er) 子陸貴朋在製作鼓樓模型(央廣網發 張明輝 攝)

  “鼓樓是我童年的記憶,也是未來的事業(ye) ,如果可以,我會(hui) 一直堅持,把這項技藝傳(chuan) 承下去。”談及未來,陸貴朋心裏充滿了期待。

  在肇興(xing) ,像陸根衛一家共同守護鼓樓的人還有很多。越來越多人來到當地,從(cong) 鼓樓讀懂肇興(xing) ,見證千年侗寨的嬗變。

  奇思妙想 小鎮“流量”變“留量”

  “發展特色旅遊,我們(men) 肇興(xing) 有著自己的絕招。”聶和香說。

  作為(wei) 侗族聚集區,肇興(xing) 堅持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liang) 個(ge) 寶貝”,利用“泛珠三角四小時經濟圈”和“黔中三小時經濟圈”輻射範圍優(you) 勢,迎來了五湖四海的遊客,讓“小而精、小而美”的千年侗寨形象深入人心。

  “村歌”大賽現場,參賽隊伍正在演唱侗族大歌(央廣網記者 欒小琳 攝)

  借著聚攏的人氣,肇興(xing) 趁勢而為(wei) ,在“飯養(yang) 身,歌養(yang) 心”的侗寨舉(ju) 辦“村歌”大賽,讓遊客們(men) 的熱情倍增。歌聲承載著家鄉(xiang) 的記憶,也記錄著發展的軌跡,大事小事都在歌中被幸福傳(chuan) 唱,老百姓的身邊事成了最美的頭條。

  “家裏”來了客人,聶和香和同伴們(men) 尤為(wei) 開心,大家聚在一起奇思妙想、各展所長,讓比賽現場的“村味”十足。

  為(wei) 了吸引遊客為(wei) 其投票,參賽隊伍或身穿民族服裝驚豔亮相,或憑嘹亮歌喉打動人心,有的隊伍甚至自行準備食材,向遊客們(men) 大展廚藝,醃魚醃肉、三色糯米飯、牛癟等特色美食齊上陣,將侗家熱情展現得淋漓盡致,成為(wei) 最受遊客歡迎的環節之一。

  除此之外,“村歌”活動舉(ju) 辦期間,肇興(xing) 還在鼓樓旁設置集市,本地商家或村民自帶手工藝品、文創產(chan) 品參與(yu) 展陳售賣,例如銀飾、蠟染文創產(chan) 品、香包等。遊客也可以現場參與(yu) 製作,體(ti) 驗民族傳(chuan) 統工藝。

  “村歌”的魅力吸引了100支隊伍以及30餘(yu) 位助陣嘉賓參與(yu) ,成為(wei) 展現貴州多元文化的窗口,不僅(jin) 賦予了肇興(xing) 新的生機與(yu) 活力,也讓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肇興(xing) ,讓我們(men) 有了歸屬感。”來自湖南的遊客匡廣說。在山水之間,這場紮根貴州的大型鄉(xiang) 村歌會(hui) ,將民族趣味、百姓情味、鄉(xiang) 愁韻味緊緊結合,引發了每個(ge) 人心中的共鳴。

  肇興(xing) 鎮侗族建築風格獨特,景色宜人(央廣網記者 任振國 製圖)

  聶和香也常常將鎮上的日常拍成短視頻,上傳(chuan) 到網絡平台上。看到越來越多人喜歡上肇興(xing) 和侗族文化,聶和香覺得自己的付出愈發有意義(yi) 。

  小鎮簡史:

  肇興(xing) 鎮,隸屬於(yu) 貴州省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坐落在群山環抱的山間壩子之中,總麵積134.75平方千米,鎮域人口規模超24萬(wan) ,是侗族民俗文化中心。

  在肇興(xing) ,侗族大歌、鼓樓群等聞名遐邇,這裏是侗族文化保存最為(wei) 完整的區域之一,也是以侗族文化為(wei) 核心資源的旅遊示範區,先後獲得鼓樓文化藝術之鄉(xiang) 、中國最美的六大鄉(xiang) 村古鎮、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榮譽。肇興(xing) 鼓樓群於(yu) 2001年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肇興(xing) 侗寨於(yu) 2007年入選全球最有誘惑力的33個(ge) 旅遊目的地之一。

  秋日裏的肇興(xing) 侗寨呈現出一幅生動的田園詩畫(央廣網發 黎平縣融媒體(ti) 中心供圖)

  總策劃:張軍(jun) 於(yu) 鋒

  總監製:伍剛 宮歆慧

  統籌:陶玉德

  策劃:欒小琳 李紅笛

  采製:欒小琳 任振國

  鳴謝:黎平縣委宣傳(chuan) 部 黎平縣融媒體(ti) 中心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