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因旅行更豐(feng) 盈;國慶,為(wei) 旅人增豪情。
金秋時節遇上黃金假期,愛國氛圍疊加出遊熱情,這個(ge) “十一”,人們(men) 滿懷對祖國的祝福、對生活的熱愛奔赴山海。
從(cong) 國旗下的熱淚盈眶,到國潮熱的方興(xing) 未艾;從(cong) 聽風賞景的悠然自得,到文博場館裏的流連忘返……一幅情懷交織、人文交融的國慶文旅圖景,折射市場趨勢,映照活力中國。
家國同慶,旅行滿懷豪情
晨光熹微,旭日將升。守候在天安門廣場的人們(men) ,屏息以待心潮澎湃的莊嚴(yan) 時刻。
10月1日清晨,12.3萬(wan) 人齊聚天安門廣場,共同見證新中國75周年華誕這天五星紅旗升起的曆史瞬間。
他們(men) 中,有許多人從(cong) 祖國各地遠道而來,前一天晚上就守候在此。
“我希望給孩子留下一次難忘的愛國主義(yi) 教育,觀看升旗儀(yi) 式是我們(men) 這次到北京旅遊最重要的行程。”和孩子一同揮舞著國旗的浙江遊客張寧利說。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國旗儀(yi) 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ju) 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新華社記者 陳鍾昊 攝
同升一麵旗,共祝祖國好。成都天府廣場、烏(wu) 魯木齊人民廣場、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前……大江南北各處舉(ju) 行的升旗儀(yi) 式,點燃了無數人的愛國情,吸引市民遊客紛至遝來。
國旗的顏色,是這個(ge) 假期最引人注目的亮色。
南京長江大橋,全橋景觀亮化全麵開啟試運行,橋頭堡上紅光閃耀;江西廬山,巨幅國旗在廬山山穀石門澗懸索橋上展開,綠水青山更襯紅旗色彩;山西大同,今年的初雪降臨(lin) ,人們(men) 紛紛記錄下白雪映紅旗的美景……一抹抹“中國紅”,將大街小巷裝點一新,令國慶氛圍深入人心。
在河北西柏坡紀念館廣場,“我與(yu) 祖國共成長”主題活動令眾(zhong) 多遊客駐足。假期來臨(lin) ,全國各地群眾(zhong) 奔赴這個(ge) 革命聖地,紅色旅遊掀起熱潮。
飲水思源。遊客閆雅靜感懷地說:“來到西柏坡,就仿佛看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努力奮鬥的身影,作為(wei) 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men) 應該繼續傳(chuan) 承和弘揚革命精神,走好我們(men) 這一代人的趕考路。”
打卡紅色地標、觀看紅色展覽、聆聽先烈故事,已成為(wei) 人們(men) 慶祝新中國華誕的一種潮流。攜程數據顯示,今年國慶假期,國內(nei) 紅色旅遊日均訂單量同比增長40%。
10月2日,遊客在甘肅省白銀市會(hui) 寧縣紅軍(jun) 會(hui) 寧會(hui) 師舊址參觀。
新華社發(王克賢 攝)
人們(men) 高漲的愛國之情,也體(ti) 現在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中。
“這是唐代的襦裙,那是宋代的褙子,那是明代的襖裙……”夜幕降臨(lin) ,天津古文化街裏的一場漢服表演引來遊客陣陣讚歎。相映成趣的是,遊客中有不少人同樣身穿漢服、梳著發髻而來。
古街古鎮亦新潮。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深入充滿傳(chuan) 統文化氣息的旅遊景區看非遺、聽戲曲、品茗茶。假期前兩(liang) 天,天津古文化街的遊客就達到30萬(wan) 人次,銷售收入超過2500萬(wan) 元。
在中國商業(ye) 經濟學會(hui) 副會(hui) 長宋向清看來,打造國風國潮等消費新場景,為(wei) 消費市場融入傳(chuan) 統文化元素,不僅(jin) 有利於(yu) 加快培育消費新業(ye) 態,豐(feng) 富消費新產(chan) 品,加速消費市場回暖,還有利於(yu) 傳(chuan) 播中華文化。
去飽覽江山、去追尋文化、去團聚休閑……這個(ge) 國慶假期,人們(men) 出遊熱情不斷釋放。交通運輸部預測,假期全社會(hui) 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19.4億(yi) 人次,平均每天2.77億(yi) 人次,比去年同期日均增長0.7%。
10月1日,旅客在南京火車站下車出站。
新華社發(蘇陽 攝)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預計,綜合國民出遊意願、旅遊預訂指數和各地的旅遊準備情況,2024年國慶節假期出遊人數將會(hui) 再創曆史新高。
人文交融,旅途浸潤文化
不久前,“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被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這個(ge) 國慶假期,故宮、國博、天壇、鍾鼓樓等沿線遺產(chan) 點旅遊熱度一路走高。同程旅行數據顯示,北京中軸線相關(guan) 旅遊產(chan) 品預訂熱度同比增長69%。
“買(mai) 到了,真的太好看啦!”10月1日一早,觀眾(zhong) 小袁捧著兩(liang) 枚剛買(mai) 到的國博鳳冠冰箱貼興(xing) 奮地說。
這枚冰箱貼,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近期推出,是許多遊客競相收集的中軸線上的文創產(chan) 品之一。
於(yu) 北京中軸線主題郵局寄出一張創意明信片,在天壇公園品嚐一桌好吃好看的下午茶,買(mai) 一本《故宮日曆》饋贈親(qin) 友……一條7.8公裏長的中軸線,激發無限靈感,豐(feng) 富遊客選擇。
10月1日,遊客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前拍照留念。
新華社發(陳曉根 攝)
人們(men) 在遊曆中國時越來越感受到悠悠文脈的滋養(yang) :傳(chuan) 統文化類景區由2013年的2230個(ge) 增加到2022年的近4000個(ge) ,約80%的A級旅遊景區融入了各類各級非遺項目。
穿紫河畔,人文薈萃。湖南常德河街的非遺展示區中,常德木雕、桃源刺繡、麻質畫等非遺產(chan) 品成為(wei) 遊客眼中的一道獨特風景。
10月2日,湖南常德河街鴛鴦走馬樓前人潮湧動。
新華社記者 程濟安 攝
“這些老物件,保留了桃源刺繡基本的曆史和文化信息,我們(men) 的傳(chuan) 承才有基礎,很多遊客也能感受到傳(chuan) 統藝術的魂和根。”桃源刺繡省級非遺傳(chuan) 承人羅明華拿起一件年代久遠的老繡品,娓娓道來背後的故事。
近年來,桃源刺繡產(chan) 業(ye) 日益壯大,流傳(chuan) 千百年的“指尖技藝”,正逐步轉化為(wei) 惠及更多人的“指尖經濟”。
文化傳(chuan) 承有路徑,旅遊發展有效益。國慶期間,各地廣泛開展非遺傳(chuan) 承實踐活動,通過非遺精品展、非遺交流展、非遺民俗體(ti) 驗等方式舉(ju) 辦近千場非遺主題活動,不僅(jin) 帶活了相關(guan) 消費,也帶動了當地居民創業(ye) 就業(ye) 。
10月4日,在浙江省金華府城隍廟,小朋友觀看手工藝人製作紙花。
新華社發(時寬兵 攝)
突破15億(yi) 元!10月4日晚間,2024年國慶檔新片票房(含點映及預售)又迎來一個(ge) 節點。
今年國慶檔影片中,有4部由長影集團聯合出品。隨著電影的熱映,位於(yu) 吉林長春的長影舊址博物館也不斷迎來客流高峰。
長影舊址博物館坐落於(yu) 長春電影製片廠院內(nei) ,是一座電影主題工業(ye) 遺址。國慶假期中,這裏的“長影NPC”沉浸式遊覽、紅色舞台劇《長歌影魂》、“電影汽車派對”長影道具車展等項目備受遊客青睞。
“10月2日當天入館人數超1萬(wan) 人次,創建館以來曆史新高。”長影舊址博物館館長葉子龍說,文旅融合激發了電影工業(ye) 遺產(chan) 的生命力,為(wei)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提供了可行路徑。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挖掘旅遊中的文化競爭(zheng) 力,令越來越多山水人文從(cong) “可觀”到“可遊”,讓越來越多市民遊客從(cong) “看景”到“入景”。
“旅遊承載了文化傳(chuan) 承和文明創造新使命。”戴斌認為(wei) ,國慶期間的突出旅遊現象,充分說明群眾(zhong) 向往著書(shu) 生意氣的研學和家國天下的旅行,需要行業(ye) 進一步著力讓人們(men) 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
煥新升級,旅遊點亮生活
一群仙鶴翱翔空中,如雲(yun) 似霧,姿態百變,蔚為(wei) 大觀。國慶前夕,古畫《瑞鶴圖》在遼寧省博物館“山河與(yu) 共——遼金曆史文化主題文物展”中一展真顏,吸引了不少外地觀眾(zhong) 專(zhuan) 程奔赴沈陽,一睹國寶風采。
10月1日,遊客在遼寧省博物館觀看展覽。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來自上海的遊客李女士就將觀展作為(wei) 此次家庭旅行的一個(ge) 重要環節。“參觀博物館可以讓孩子從(cong) 小在心裏埋下文化的種子,是很好的旅行方式。”她說。
為(wei) 一個(ge) 展覽深入一段曆史,為(wei) 一場演唱會(hui) 奔赴一個(ge) 城市,為(wei) 一部電視劇策劃一場旅行……如今,遊客在旅途中不隻渴望美好風光,更希望滿足個(ge) 性化、深度化的需求。
廣東(dong) 省旅行社行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廣州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文誌認為(wei) ,遊客需求的變化,不斷催生文旅消費新場景、新業(ye) 態、新模式,旅遊市場正在為(wei) 遊客提供更多元的玩法和更豐(feng) 富的供給。
其中,傳(chuan) 統景區正在因新技術迸發新活力、因新理念展現新魅力,在文旅融合中取得文化與(yu) 經濟協同發展的雙贏。
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燈籠高掛,夜幕中的蘇州拙政園呈現一派清幽素雅的江南風光。不同於(yu) 日間的熙熙攘攘,跟隨著導覽員的指引,遊客在漫步中品味婉轉的昆曲,沉浸式體(ti) 驗江南文人的詩意生活。
10月4日,遊客在江蘇省蘇州美術館觀看昆曲《牡丹亭》。
新華社發(杭興(xing) 微 攝)
創意十足的“拙政問雅”夜間遊園項目,成為(wei) 火熱假期中遊客難得的靜謐體(ti) 驗。拙政園還聯合蘇州博物館推出“拙政問雅·夜蘇博Plus版”,並開展“秋聲”園事活動,多維度呈現蘇州的文化底蘊。
蘇州市拙政園管理處主任薛誌堅介紹,項目運用科技手段讓曆史“活”起來,創新對蘇州園林這一世界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利用模式,不但體(ti) 現古典造園美學,也創造出新的視覺體(ti) 驗和審美感受。項目推出後,受到遊客追捧,累計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超10萬(wan) 人次,國慶假期的門票更是早早預約售罄。
有人向“新”而遊,有人向“閑”而行。如今,國內(nei) 以自然山水、民俗非遺、美食體(ti) 驗等為(wei) 主題的鄉(xiang) 村遊、周邊遊產(chan) 品日益豐(feng) 富,成為(wei) 不少遊客尤其是年輕遊客青睞的休閑放鬆之選。
10月3日,孩子們(men) 在浙江省義(yi) 烏(wu) 市赤岸鎮一處稻魚共生的稻田裏捉魚。
新華社發(龔獻明 攝)
在廣州增城雲(yun) 水禪心人文小鎮,不少遊客在假期中體(ti) 驗本地非遺欖雕製作工藝。廣州雲(yun) 水間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青青說,通過打造精釀啤酒博物館、欖文化館等新場景,小鎮希望實現生態共融,更好滿足大灣區客群對休閑旅遊的需求。
國慶期間,一波追求“鬆弛感”的年輕人奔向縣城和郊區。攜程數據顯示,假期前三天,近一半的“奔縣”旅遊者集中在“90後”和“00後”,這些年輕人多來自北京、上海、成都、廣州等城市。
10月4日,人們(men) 在浙江省杭州市餘(yu) 杭區徑山鎮一家露營基地休閑。新華社發(金鵬 攝)
文化和旅遊部產(chan) 業(ye) 發展司司長繆沐陽表示,當前文旅市場人潮湧動,消費活力持續釋放,文旅業(ye) 已經成為(wei) 重要的民生產(chan) 業(ye) 、幸福產(chan) 業(ye) ,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引導擴大消費、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看大好河山,品厚重文明,享多彩生活。
充實的假期魅力無限,收獲的時節活力無窮。
文字記者:徐壯、楊湛菲、鄧瑞璿、王帆
海報設計:李夢帆
統籌:冷彥彥、馬晶、曹江濤、王文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