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保護好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也是守護好中華文明搖籃的必然要求。”
萬(wan) 裏長江,浩蕩奔湧。青藏高原的涓涓細流,出群山、納萬(wan) 川,匯聚成波濤滾滾的大江,造就綺麗(li) 風光,澆灌延綿良田,滋養(yang) 城市鄉(xiang) 村,孕育中華文明,為(wei)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從(cong) 生態係統整體(ti) 性和長江流域係統性出發,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探索出一條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新路子,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數據來源:水利部等
岸綠景美,水生態環境持續複蘇。水清河暢,2023年長江幹支流水質評價(jia) 總體(ti) 為(wei) 優(you) ,Ⅰ至Ⅲ類水質斷麵占98.5%。長江幹流涉嫌違法違規的2441個(ge) 岸線利用項目均完成整改,共騰退岸線長度162公裏。魚翔淺底,2023年長江流域監測到土著魚類227種,比2022年增加34種,長江“十年禁漁”行動對恢複水生生物多樣性起到明顯效果。節水優(you) 先,長江流域萬(wan) 元GDP用水量由2017年的70.0立方米下降至2022年的49.1立方米。
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黃金水道暢通低碳,今年前7月長江幹線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超22億(yi) 噸,純電動遊輪往來穿梭、綠色港口點綴其間。“綠色引擎”更加強勁,烏(wu) 東(dong) 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6庫聯調,1滴長江水發6次電,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總裝機容量達7169.5萬(wan) 千瓦。創新引領綠色發展,現代產(chan) 業(ye) 集群快速壯大,新動能新優(you) 勢積極塑造發展。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大保護正譜寫(xie) 著古老長江的新篇章。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讓中華民族母親(qin) 河永葆生機活力。
(本報記者王浩)
生態優(you) 先
地處青藏高原的三江源。近年來,三江源區水源涵養(yang) 量不斷增長,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持續增加。新華社記者 張 龍攝
四川宜賓的巡護隊員正在長江邊的一處魚類產(chan) 卵地進行巡護。莊歌爾攝(人民視覺)
長江湖北宜昌西陵峽段,一江清水浩蕩奔流。近年來,當地築牢三峽生態屏障,讓生態更美、百姓更富。吳承忠攝(影像中國)
長江湖南嶽陽君山區段景色壯美。當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紮實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李 健攝(人民視覺)
9月8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西九江城區段景色怡人。朱海鵬攝(人民視覺)
長江安徽蕪湖段整治工程施工現場。該工程建成後可進一步提升防洪能力,改善生態環境。肖本祥攝(人民視覺)
江蘇南京幕燕濱江風貌區。近年來,當地加強長江水域生態環境保護,不斷推進生態岸線恢複。方東(dong) 旭攝(影像中國)
綠色發展
白鶴灘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位於(yu) 雲(yun) 南巧家縣和四川寧南縣交界處金沙江幹流,是僅(jin) 次於(yu) 三峽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攝
長江上的第一艘氫燃料電池動力船“三峽氫舟1”號在航行。據測算,“三峽氫舟1”號相比傳(chuan) 統燃油動力船舶,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43.67噸。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小朋友們(men) 在長江上遊最大的江心島——重慶廣陽島上放風箏。良好生態吸引眾(zhong) 多遊客上島遊玩。近年來,廣陽島積極探索以江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為(wei) 著力點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新路徑。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上海浦東(dong) 地標建築群。位於(yu) 長江入海口的上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王 初攝(影像中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