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天山南北繪就壯麗篇章——寫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70周年之際

發布時間: 2024-10-10 08:29:00 來源: 經濟日報

  在新疆大地上,他們(men) 像胡楊般頑強,在蒼涼大漠建設錦繡綠洲,讓戈壁荒灘變身萬(wan) 頃良田;

  在如詩歲月裏,他們(men) 似紅柳般質樸,用辛勤雙手打造現代工廠,使不毛之地崛起座座城鎮;

  在祖國懷抱中,他們(men) 如沙棗般堅韌,紮根在西北邊疆屯墾戍邊,忠實履行擔負的職責使命。

  歲月崢嶸,山河壯麗(li) 。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自1954年10月成立以來,幾代兵團人紮根邊疆,白手起家,艱苦奮鬥,開創了新中國屯墾戍邊偉(wei) 業(ye) ,在天山南北揮寫(xie) 精彩答卷,為(wei) 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hui) 穩定、鞏固國家邊防作出了曆史貢獻。

  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成立70周年之際,記者深入兵團,走進城市、團場、連隊,訪問園區、市場、企業(ye) ,探訪兵團砥礪奮進的紅色足跡,采集奮鬥者辛勤耕耘的動人故事,聆聽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動。

  築牢精神豐(feng) 碑

  位於(yu) 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團軍(jun) 墾博物館,濃縮了兵團墾荒創業(ye) 史,展現了一代又一代兵團人為(wei) 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hui) 穩定、鞏固國家邊防作出的不可磨滅的曆史貢獻。展廳中,一件有著296塊補丁的軍(jun) 大衣引人駐足。

  這件軍(jun) 大衣為(wei) 國家一級革命文物,是新疆兵團軍(jun) 墾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由兵團八師一二一團第一代軍(jun) 墾戰士王德明捐贈。“這件文物見證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盡管已不知看過多少次,但還是會(hui) 被深深打動。”兵團八師石河子市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康君說,從(cong) 這件軍(jun) 大衣中,可以讀懂兵團精神。

  當年,兵團人白手起家,為(wei) 節約支出,將一年發一套棉衣的製度改為(wei) 兩(liang) 年發一套,衣服口袋先由4個(ge) 減到2個(ge) ,後來又減去了口袋、衣領。他們(men) 造良田、築新城、辦工廠、建學校,創造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奇跡。曆經70年光輝曆程,逐步孕育和發展形成了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ye) 、開拓進取”為(wei) 主要內(nei) 涵的兵團精神。

  70年來,一代代兵團人自覺賡續紅色血脈,堅持傳(chuan) 承和弘揚兵團精神和胡楊精神、老兵精神,構築起一座精神豐(feng) 碑。

  迎著朝陽,兵團四師六十三團喬(qiao) 老克哨所護邊員朱國利開始了一天的巡邊工作。32年寒來暑往,他與(yu) 妻子王利奔赴邊境線,戰風沙、鬥蚊蟲,堅持每天巡邊,用雙腳丈量漫長的邊防線,以赤誠之心守護祖國邊關(guan) 。“過去條件那麽(me) 差,都沒想過離開,現在條件好了,更應該站好崗。”朱國利樸實的話語閃爍著兵團精神的光芒:“我是一名兵團人,守邊是責任。”

  伴著晚霞,兵團十四師一牧場原政法辦主任張永進來到自己熟悉的地方。鑲嵌在昆侖(lun) 山的一牧場是兵團最偏遠的團場之一,張永進曾在這裏工作了40多年,騎行在昆侖(lun) 山間,他學習(xi) 維吾爾語、醫藥等語言和知識,為(wei) 各族職工群眾(zhong) 排憂解難,被稱為(wei) “馬背上的救命恩人”。“能幫助群眾(zhong) 解決(jue) 難事,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雖然已經退休了,但咱兵團人的責任不能退休。”張永進說。

  巡邊60年,在邊境線走了20多萬(wan) 公裏路的魏德友;“一生隻做一件事,我為(wei) 祖國當衛士”的馬軍(jun) 武;一家四代接力守邊的草克特格斯;30多年騎行26萬(wan) 多公裏,救治2萬(wan) 多人次的“馬背醫生”李夢桃;在大漠深處守水護水的李青春……在兵團精神引領下,兵團湧現數不勝數的模範人物,激勵兵團各族幹部職工紮根邊疆、建功立業(ye) 。

  心相印,手相牽,繪出民族團結“同心圓”。每到節假日,兵團十二師五一農(nong) 場綠景花園小區格外熱鬧,這裏活躍著一支“新石榴花舞蹈隊”。這支隊伍由漢族、維吾爾族、回族等民族居民組成,他們(men) 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各民族要擰成一股繩,攜手共建幸福家園。”舞蹈隊隊長普拉提·庫爾巴諾甫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工程建設到哪裏,民族團結工作就開展到哪裏,實事好事就做到哪裏。以建設工程起家,被譽為(wei) “西部建設雄師”的兵團十一師,以“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等活動為(wei) 紐帶,長年開展各類聯誼和幫扶。新疆兵團市政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為(wei) 十一師旗下企業(ye) ,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曾新迪說,“我們(men) 把民族團結作為(wei) 企業(ye) 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民族團結落實到具體(ti) 行動中,建設了十一師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按照‘就業(ye) 我助、困難我幫、技術我傳(chuan) ’的理念,積極助困、助業(ye) 、助學、助醫”。

  弦歌不輟七十載,號角催征啟新程。進入新時代,兵團廣大幹部職工群眾(zhong) 忠實履行職責使命,越發堅定自信,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一主線,堅持用好兵團精神這一寶貴財富,奮筆書(shu) 寫(xie) 屯墾戍邊的生動篇章。

  提升綜合實力

  在位於(yu) 石河子市中心的軍(jun) 墾文化廣場,有3處景觀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屯墾戍邊紀念碑,其主體(ti) 是一把利劍,直插雲(yun) 霄;二是“軍(jun) 墾第一犁”雕塑,其主體(ti) 為(wei) 犁地場景,3名軍(jun) 墾戰士目光堅毅、奮力向前;三是“軍(jun) 墾第一井”,見證了當年勘探水源、規劃新城的一幕。這3處景觀可理解為(wei) 分別意指向上、向前和向深,正暗合了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經濟發展特色。

  向上,從(cong) 無到有。荒漠變綠洲,戈壁成良田,不毛之地崛起一座座花園城鎮,創業(ye) 初期的兵團人在艱苦條件下,創造了將亙(gen) 古荒原改造成萬(wan) 頃良田,將在外國專(zhuan) 家眼中的“植棉禁區”打造成優(you) 質棉基地的壯舉(ju) 。70年來,兵團在沙漠邊緣、風頭水尾開墾農(nong) 田2000多萬(wan) 畝(mu) 。第一縷紗、第一匹布、第一塊方塊糖……作為(wei) 新疆現代工業(ye) 的奠基者,兵團創辦了新疆第一批大中型現代工業(ye) 企業(ye) ,生產(chan) 出新疆諸多“第一個(ge) ”工業(ye) 品。

  向前,從(cong) 有到優(you) 。農(nong) 業(ye) 是兵團的基礎和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已建成全國重要的優(you) 質商品棉生產(chan) 基地、全國節水灌溉示範基地、農(nong) 業(ye) 機械化示範推廣基地和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基地。目前,兵團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95%,居全國領先。2023年,生產(chan) 糧食405.94萬(wan) 噸,增量占全國的10.2%。在工業(ye) 方麵,兵團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去年工業(ye) 增加值較上年增長6.9%;今年1月份至7月份,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高技術製造業(ye) 、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2.9%、16.4%、24.5%。

  向深,從(cong) 優(you) 到強。立足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基礎,兵團推進棉花和紡織服裝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培育綜合性紡織工業(ye) 基地和服裝產(chan) 業(ye) 集群;持續擴大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和精深加工業(ye) 規模,延伸農(nong) 字號產(chan) 業(ye) 鏈。堅持一手抓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一手抓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推動工業(ye) 企業(ye) 生產(chan) 環節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聚力打造“千百十”億(yi) 元級產(chan) 業(ye) 、園區、企業(ye) 。通過優(you) 環境、強龍頭、育品牌等措施,拉動服務業(ye) 增加值占兵團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逐年提高,到2017年已超50%,去年兵團服務業(ye) 增加值較上年增長達7.1%。

  板上發電,板下種草。走進中新建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生產(chan) 一線,在位於(yu) 兵團八師石河子市的天富40萬(wan) 千瓦光伏項目中草藥示範地,光伏板熠熠生輝,板下艾草長勢繁茂。“光伏板上凝結的水珠滴入地麵,可以供植物生長。”中新建電力集團新疆天富金陽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集控中心主任閆磊說。

  這種草光互補發展模式,讓工業(ye) 項目與(yu) 農(nong) 業(ye) 項目牽手,實現綠色發展,努力使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在八師石河子市,經過四代兵團人開發建設,這座“軍(jun) 墾第一城”已形成碳基、鋁基、矽基、能源、紡織服裝、農(nong) 產(chan) 品精深加工六大支柱產(chan) 業(ye) ,擁有147家規上工業(ye) 企業(ye) 、6家上市公司,2023年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831.73億(yi) 元,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285.13億(yi) 元,今年上半年這兩(liang) 項數據分別增長6.3%和15.2%。

  “我們(men) 積極探索‘雙碳’目標下實現能源和產(chan) 業(ye) 雙線綠色轉型升級,以綠色能源引領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八師石河子市黨(dang) 委書(shu) 記鄂宏達表示,將堅定不移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圍繞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深挖資源稟賦,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加快建設兵團綠色低碳轉型示範區,為(wei) 高質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兵團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統計顯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兵團經濟實力迅速壯大,地區生產(chan) 總值相繼突破1000億(yi) 元、2000億(yi) 元、3000億(yi) 元大關(guan) ,去年達到3696.58億(yi) 元,比上年增長6.9%,去年兵團人均生產(chan) 總值首次突破10萬(wan) 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wan) 元。

  增進兵地融合

  兵團八師石河子市與(yu) 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城區間相距15公裏,隔瑪納斯河相望。過去,交通不暢成為(wei) 製約兩(liang) 地融合發展的瓶頸,石河子市與(yu) 瑪納斯縣為(wei) 此決(jue) 定共同修建石瑪大橋,2020年10月通車後,兩(liang) 地單行單程隻需5分鍾,構建了一體(ti) 化工作圈、生活圈,促進了兩(liang) 地配套設施、產(chan) 業(ye) 布局、人才流動等方麵協同發展。“石瑪大橋通車後,去石河子就像串門,相當於(yu) 給瑪納斯帶來一座城。”瑪納斯縣居民馬進才說。

  坐落在瑪納斯河上的肯斯瓦特水利樞紐工程也讓兵地共同受益。這項工程是兵團首個(ge) 獨立建設的水利工程,兼具防洪、灌溉、發電等綜合功能,是兵團八師石河子市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工程。八師石河子市水利工程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薑波說,肯斯瓦特水利樞紐工程還拉動塔城地區沙灣市、昌吉州瑪納斯縣百餘(yu) 萬(wan) 畝(mu) 耕地農(nong) 業(ye) 灌溉保證率從(cong) 50%左右提升至90%左右;鄰近水利樞紐的瑪納斯縣農(nong) 牧民大力發展牧家樂(le) 等旅遊項目,實現了“借水生財”。

  滔滔瑪納斯河,見證兵地融合。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牢固樹立“兵地一盤棋、兵地一家親(qin) ”理念,深入推動思想理念融合、空間布局互嵌、資源要素共享、基礎設施共建、產(chan) 業(ye) 布局協同、生態環境共治、民生事業(ye) 聯動發展、文化潤疆一體(ti) 推進、幹部人才雙向交流。

  去年,兵團二師鐵門關(guan) 市的59個(ge) 連隊分別與(yu) 59個(ge) 鄰近地方村建立“一對一”結對關(guan) 係,雙方攜手打造特色產(chan) 業(ye) ,實現抱團發展。二師鐵門關(guan) 市二十一團五連與(yu)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巴潤哈爾莫墩鎮查汗賽爾村就開展了連村結對,連隊黨(dang) 支部聯合村黨(dang) 支部共同開展“黨(dang) 旗映天山”主題黨(dang) 日活動,連隊的種植能手們(men) 幫助村民發展特色種植。

  “非常感謝五連的無私幫助,為(wei) 我們(men) 提供辣椒秧苗,在種植和管理上進行指導,今年實現了辣椒豐(feng) 收。”查汗賽爾村村民買(mai) 買(mai) 提·依明說。

  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在新疆塔額盆地,坐落著塔城地區3縣1市和兵團九師白楊市10個(ge) 團場。雙方建立了“相互學習(xi) 、相互走訪”製度,九師白楊市和塔城地區主要領導密切溝通聯係,師市機關(guan) 各部門與(yu) 地直各部門也都成了“親(qin) 戚”,團場、連隊和鄉(xiang) 村之間更是常聯係、勤走動。

  推進產(chan) 業(ye) 融合是密切兵地聯係、打破區域壁壘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兵團九師白楊市積極參與(yu) 和推進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工作,以產(chan) 業(ye) 融合為(wei) 切口,凝心聚力深化兵地融合發展。

  今年,兵團九師一六一團與(yu) 塔城地區裕民縣加大旅遊業(ye) 融合力度,引導一六一團各連隊的紅色旅遊資源與(yu) 裕民縣江格斯鄉(xiang) 江格斯村、阿克鐵克切村等地的民俗旅遊資源牽手,聯合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兵團與(yu) 地方旅遊資源各具特色,互相學習(xi) 、互相借鑒,將雙方優(you) 勢發揮出來,就會(hui) 產(chan) 生1+1>2的效果。”兵團九師一六一團黨(dang) 委書(shu) 記、政委於(yu) 進步表示。

  兵團十二師與(yu) 烏(wu) 魯木齊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共同編製各類專(zhuan) 項規劃,推進兵地在交通體(ti) 係、水利資源、城鎮建設等方麵共建共享。“我們(men) 打破區域壁壘,探索聯動創新發展,推動三坪集裝箱中心站、烏(wu) 魯木齊綜合保稅區等重要平台共享,加快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配置,圍繞各自優(you) 勢領域加深合作、協同發展。”十二師商務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彭燕說。

  進入新時代,兵團主動融入新疆“九大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服務業(ye) 等7大主導產(chan) 業(ye) 、21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憑借地域遼闊和得天獨厚的光熱條件,成為(wei) 新能源企業(ye) 競相投資的熱土。

(責編: 呂靜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