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東(dong) 方來】
相距500公裏,耗時10小時,這樣漫長且路況危險的旅程,讓曾經穿梭於(yu) 肯尼亞(ya) 首都內(nei) 羅畢及其第二大城市蒙巴薩之間的民眾(zhong) 苦不堪言。直到2017年,這種狀況終於(yu) 發生改變——被肯尼亞(ya) 人譽為(wei) “世紀鐵路”的蒙內(nei) 鐵路通車,兩(liang) 城之間的旅行時間自此縮短至4個(ge) 多小時。
每天早上8點整,伴隨著清脆的鳴笛聲,蒙內(nei) 鐵路上的第一趟列車分別從(cong) 蒙巴薩和內(nei) 羅畢對開,滿載旅客的列車緩緩駛出站台。這趟“幸福列車”周而複始地行駛在東(dong) 非大地上,如今已安全運營7年,人們(men) 乘坐列車上班、旅遊、走親(qin) 訪友,越來越多民眾(zhong) 的生活因蒙內(nei) 鐵路而改變。正如肯尼亞(ya) 歌手蘇迪演唱的歌曲《蒙內(nei) 之歌——鐵路修到了我家鄉(xiang) 》:“朋友請聽我講,鐵路的故事長又長。它凝結的是友誼,它帶來的是希望。我的家鄉(xiang) ,一天天更加美好,我的同胞,一天天更加昂揚……”
道路通,百業(ye) 興(xing) 。這條“世紀鐵路”還讓各種貨物的運輸更加快捷。如今,從(cong) 歐洲、美洲等地駛來的滿載小麥的貨輪靠泊在蒙巴薩港,碼頭傳(chuan) 輸帶將小麥源源不斷運送至蒙內(nei) 鐵路上的港支線16道,裝上在那裏等候的火車。不到10小時,這些小麥便運抵內(nei) 羅畢,再通過貨運送至鄰近城市及周邊國家。當地一家糧食運輸公司負責人高興(xing) 地說:“以前需要幾百輛貨車運完的糧食,現在隻需要兩(liang) 三趟列車就能拉走,蒙內(nei) 鐵路為(wei) 我們(men) 節省了大量的運輸時間和成本。”
圖為(wei) 陳玲工作之餘(yu) 教肯方員工唱中國歌曲。受訪者供圖
人享其行、貨暢其流,蒙內(nei) 鐵路成為(wei) 肯尼亞(ya) 的一條“黃金通道”。截至今年5月,蒙內(nei) 鐵路日均開行6.4列客運列車、15列貨運列車,累計發送旅客1286萬(wan) 人次、貨物3287萬(wan) 噸,對肯尼亞(ya)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貢獻率超過2%。7年來,蒙內(nei) 鐵路推動了肯尼亞(ya) 經濟社會(hui) 發展,改善了肯尼亞(ya) 人民的生活,促進了整個(ge) 東(dong) 非交通的快速發展。
作為(wei) 一條采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建造的現代化鐵路,蒙內(nei) 鐵路的日常作業(ye) 少不了中國人的身影。印有“連接國家 走向繁榮”標語的蒙內(nei) 鐵路機車旁,中國人和肯尼亞(ya) 人每天結伴走過。
來自甘肅蘭(lan) 州的陳玲,是非洲之星鐵路運營公司電子設備檢修工區的中方技術工程師。初來肯尼亞(ya) 時,擺在陳玲麵前的是一道道難題:肯尼亞(ya) 徒弟從(cong) 未接觸過先進的鐵路設備,對檢修技術也很陌生,師徒間語言不通。
“我們(men) 班組擔負著蒙內(nei) 全線和內(nei) 馬線室內(nei) 信號設備的故障維修和輪修任務。”為(wei) 解決(jue) 這一難題,陳玲同當地工程師們(men) 一起編寫(xie) 了一套中英文版的繼電器標準化檢修作業(ye) 程序指導書(shu) ,同時將中國技術標準翻譯成英文製定成冊(ce) ,以便於(yu) 肯尼亞(ya) 工作人員閱讀。“在傳(chuan) 授過程中,有理論知識作為(wei) 支撐,再與(yu) 實際操作相結合,教學就變得容易多了。”陳玲欣慰地說。
中國標準,體(ti) 現在中國工程師整理的一冊(ce) 冊(ce) 中譯英的指導書(shu) 中;中國技術,在中國“師父”們(men) 手把手的教學中得到傳(chuan) 承。“教學中最難的是需要手工操作的繼電器壓力測試。感受繼電器的壓力全憑經驗,是技術傳(chuan) 承中最難言傳(chuan) 的部分。”陳玲感慨道,“要想讓徒弟們(men) 學會(hui) ,就得手把手地教他們(men) 怎麽(me) 操作。隻有毫無保留地把技術傳(chuan) 給徒弟,讓他們(men) 擁有‘帶不走’的本事,我才能放心。”
中肯人民間的情誼,在鐵路運營園區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具象化。中國“師父”蔣立平是非洲之星鐵路運營公司機輛部的火車駕駛員。2018年,他來到肯尼亞(ya) ,負責駕駛員日常技術業(ye) 務培訓等工作。他回憶說,初到園區時,肯尼亞(ya) 人對中國人還很疏遠,但這樣的陌生感並未持續很久。他堅持“授人以漁”的觀念,每次下班都會(hui) 督促肯尼亞(ya) 操縱司機諾曼回去看書(shu) ,三個(ge) 月後,順利通過操縱考試的諾曼送了一隻自家養(yang) 的雞給他。“他自己買(mai) 個(ge) 餅都不舍得,卻送了價(jia) 值1500先令(約合105元人民幣)的雞給我。”蔣立平感動地說,中肯人民間的質樸友誼可見一斑。“用五年乃至十年時間把肯尼亞(ya) 人培養(yang) 起來,助力當地的生產(chan) 和發展。等他們(men) 在技術等層麵能夠自主操作,才意味著我們(men) 取得了成功”。
為(wei) 了更好地助力當地青年人成長,在蒙內(nei) 鐵路開通前,北京交通大學與(yu) 承建蒙內(nei) 鐵路的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啟動了聯合培養(yang) 肯尼亞(ya) 本科生項目,為(wei) 肯尼亞(ya) 和東(dong) 非區域鐵路運輸行業(ye) 輸送管理人才。肯尼亞(ya) 青年卡裏烏(wu) 七年前報考該項目,在中國完成了本科學位,隨後在肯尼亞(ya) 鐵路局實地工作了兩(liang) 年,如今在北京交通大學攻讀土木工程碩士學位。中國係統完善的學術教育讓卡裏烏(wu) 擁有了成為(wei) 鐵路專(zhuan) 家的夢想,他一直在為(wei) 此努力。完成研究生學業(ye) 後,卡裏烏(wu) 計劃回到肯尼亞(ya) 工作。他說:“我將運用所學到的技能,為(wei) 改善肯尼亞(ya) 交通基礎設施盡一份力。”
在肯尼亞(ya) ,像卡裏烏(wu) 這樣的青年人還有很多,蒙內(nei) 鐵路讓他們(men) 的人生進入了發展“快車道”。7年來,蒙內(nei) 鐵路為(wei) 肯尼亞(ya) 創造了超過7.4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培養(yang) 出2800餘(yu) 名高素質鐵路專(zhuan) 業(ye) 技術和管理人才,有效促進了周邊地區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
蒙內(nei) 鐵路上奔跑的“幸福列車”,給更多中肯年輕人帶來追逐夢想的機會(hui) ,書(shu) 寫(xie) 了一段又一段中非友誼的美好故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