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是豐(feng) 收的季節。根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的最新消息,目前,我國秋糧收獲已經超過一半,有望再獲豐(feng) 收。各地新收獲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也將進入千家萬(wan) 戶。今天,我們(men) 對一日三餐的需求,已經從(cong) 吃得飽、吃得好更進一步,要吃得更健康更營養(yang) 。所以我們(men) 今天關(guan) 注豐(feng) 收,也從(cong) 單純的口糧作物,進一步擴展到魚、肉、蛋、奶等更豐(feng) 富的食物。怎麽(me) 讓原來少見或是高價(jia) 的食物更多擺上大家的餐桌?這就必須要從(cong) “頭”開始,牢牢把握住農(nong) 業(ye) 的“中國芯”,把種質資源抓在自己手裏。
瓜果蔬菜、魚肉蛋奶,今天,中國人的餐桌正變得越來越豐(feng) 富,大家的選擇也越來越多。秋季,我國東(dong) 部沿海先後開海,新捕撈的海產(chan) 品一上岸,許多人都要嚐個(ge) 鮮。在青島海鮮市場,除了秋天常見的大蝦、海螺、螃蟹,大家挑選的海產(chan) 品中,還有以往這個(ge) 季節並不多見的品種。
生蠔學名牡蠣,中國是原產(chan) 地之一,東(dong) 部沿海許多地區都可以養(yang) 殖。以往,牡蠣在冬末初春最是肥美,夏秋季是繁殖期,並不適合食用,但是近幾年,我國自主研發的牡蠣新品種——三倍體(ti) 牡蠣,實現了一年四季的美味供應。
青島前沿海洋種業(ye) 有限公司研究員 許喆:“正常的牡蠣都是二倍體(ti) ,它們(men) 兩(liang) 個(ge) 的年齡差不多,二倍體(ti) 要比三倍體(ti) 小很多,因為(wei) 三倍體(ti) 多了一套染色體(ti) ,繁殖季節不排漿,它的肉體(ti) 基本上全年都可以很豐(feng) 滿,可以提供給大家鮮美的生蠔。”
個(ge) 頭大,還能四季供應,牡蠣新品種培育的背後是我國海水養(yang) 殖方向的變化。中國是海水養(yang) 殖大國,但是長期以來,因為(wei) 采用比較粗放的養(yang) 殖方式,盲目增加養(yang) 殖數量,最後產(chan) 量和質量卻沒了保障。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張國範:“2000年左右的時候,對蝦、養(yang) 殖貝類、魚類都發生了大規模死亡,我們(men) 最後得到的結論是存在係統性問題,這種完全野生的種質資源進行了簡單馴化,拿過來就養(yang) ,不適應現代養(yang) 殖環境。”
如何從(cong) 海洋裏獲取更多的食物和更好的營養(yang) ,在貝類產(chan) 品養(yang) 殖中,研究人員利用三倍體(ti) 育種技術,得到了更適應現代養(yang) 殖的品種。對海產(chan) 品來說,不僅(jin) 要有科學的養(yang) 殖方法,良好的環境,還需要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保障,在三倍體(ti) 良種誕生後,牡蠣產(chan) 業(ye) 從(cong) 養(yang) 殖、加工到運輸等各個(ge) 環節都進行了配套升級。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張國範:“比如容量的控製,包括溯源技術、淨化等工業(ye) 化措施的加持。我們(men) 過去主要在黃海渤海進行養(yang) 殖,現在擴展到福建東(dong) 海以及廣東(dong) 、廣西、海南南海,每年養(yang) 殖麵積達到100萬(wan) 畝(mu) ,產(chan) 量100萬(wan) 噸,產(chan) 值100個(ge) 億(yi) 。”
現在,除了產(chan) 地附近的居民們(men) 可以大飽口福,遠離大海的內(nei) 陸居民也能經常品嚐這些鮮美的海產(chan) 品。
除了牡蠣,三倍體(ti) 育種方式已經在鮑魚、海參等其他海產(chan) 品上也獲得了進展,中國人將能從(cong) 海洋這個(ge) “藍色糧倉(cang) ”獲取更多的優(you) 質食物。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張國範:“我們(men) 國家目前有131個(ge) 海洋水產(chan) 品的新品種,對於(yu) 餞行大食物觀、優(you) 化百姓食物的組成、提高國民健康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讓更多優(you) 質食物端上中國人的餐桌,需要更多的本土優(you) 質品種的保障。
近年來,在我們(men) 的日常食譜中,牛肉菜品越來越多,牛排等西式餐飲也得到一些人的青睞。但是,我們(men) 吃到的牛肉,大部分都是引進國外肉牛品種後培育的。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北京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副所長、國家肉牛犛牛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崗位科學家 李俊雅:“核心種源依然依靠進口,存在很多問題,一是我們(men) 自身的供種問題,在特殊時期,如果我們(men) 不能從(cong) 國外進口相應的優(you) 秀種質,我該怎麽(me) 做;另外,我們(men) 引的這些國外的品種基本上都不是本品種的最優(you) 秀種牛或者種牛的凍精。我們(men) 必須要培育出滿足我們(men) 國家主流市場供給型的品種。
從(cong) 上世紀70年代起,我國育種專(zhuan) 家就開始培育屬於(yu) 自己的肉牛品種。和糧食、蔬菜等作物培育不同,肉牛新品種的培育需要等待每一代牛犢的長成,充分展現特點後,再進行下一代的選擇培育。曆經40多年,最終,在內(nei) 蒙古錫林郭勒烏(wu) 拉蓋地區培育的新品種華西牛,展現出了最高的綜合性能。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北京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副所長、國家肉牛犛牛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崗位科學家 李俊雅:“生產(chan) 性能方麵,目前的情況下,日增重育肥牛和北美的西門塔爾牛處在同一個(ge) 水平,我們(men) 還要高於(yu) 澳大利亞(ya) 西門塔爾牛的水平,華西牛含有中國牛自己的血統,比如蒙古牛、三河牛,烏(wu) 拉蓋冬季零下40℃以下低溫能夠扛過來,其他牛不行。
2021年底,華西牛獲得國家畜禽新品種證書(shu) ,成為(wei) 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肉牛新品種。現在,華西牛的育種群達到了17000多頭。但是,要真正實現規模養(yang) 殖,和其他國外品種上百萬(wan) 頭的育種群體(ti) 相比,華西牛的群體(ti) 數量急需擴大。
怎麽(me) 迅速擴大華西牛的影響,增加種群數量?華西牛育種團隊了解行業(ye) 、企業(ye) 需求後,成立了華西牛育種聯合會(hui) ,並為(wei) 參與(yu) 華西牛育種的企業(ye) 、養(yang) 殖戶架設了專(zhuan) 門的監控設備,提供實時指導。
通過不斷推廣,現在,全國已經建成了多個(ge) 華西牛核心育種群,分布在內(nei) 蒙古、吉林、河北、重慶、雲(yun) 南等12個(ge) 省區市,許多今年夏天剛剛出生的小牛犢也已經被早早預定。除了華西牛,中國肉牛新品種還在不斷培育中。接下來,將不斷提高國產(chan) 牛肉的口感和質量。
健康飲食,有魚有肉,也離不開新鮮蔬菜。最近,我國秋季蔬菜陸續成熟,大量上市,除了山東(dong) 、河北等蔬菜大省的供給以外,來自甘肅、寧夏的高原蔬菜在補充我國夏季的蔬菜供應後,最後一茬秋季蔬菜也在陸續收獲。在甘肅榆中,西蘭(lan) 花、芹菜、甘藍等一下地,就有收購商直接拉走。
西蘭(lan) 花原產(chan) 意大利,因為(wei) 營養(yang) 價(jia) 值高,早就流行國際市場。多年前引進中國,當時許多普通蔬菜一斤售價(jia) 還不到一元,西蘭(lan) 花卻能賣到十塊錢一斤,曾是名副其實的高價(jia) 蔬菜。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大宗蔬菜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青花菜品種改良崗位專(zhuan) 家 李占省:“上世紀八十年代引入以後,每年出口創匯,我們(men) 現在有一個(ge) 趨勢,由出口轉內(nei) 銷。10年到15年之間,我們(men) 已經擴散到全國各地種植,2010年的時候,全國栽培麵積接近100萬(wan) 畝(mu) ,現在麵積達到180萬(wan) 畝(mu) 以上。
種植數量的增加,讓西蘭(lan) 花的價(jia) 格越來越親(qin) 民,也越來越多來到了大家的餐桌上。但是多年來,我們(men) 吃到的西蘭(lan) 花大多是進口品種。
甘肅榆中縣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nong) 技師 楊海興(xing) :“進口品種抗逆性比較強,對當地適應性也比較強,所以農(nong) 戶依賴這個(ge) 品種的時間也比較久一點。”
對進口種子的高度依賴一開始並沒有太大影響,但近十年來,幾度出現的 “種子斷供”不僅(jin) 曾讓榆中的西蘭(lan) 花種植戶麵臨(lin) 無種可種的困境,對全國的西蘭(lan) 花供應都曾帶來了影響。
要實現穩定、平價(jia) 的蔬菜供應,必須要有穩定的種植,最大的前提是穩定的種源供應。事實上,上世紀西蘭(lan) 花引進國內(nei) 後,一些科研院所和企業(ye) 就已經開始著手西蘭(lan) 花的製種研究。浙江台州市農(nong) 科院是最早開始研究的單位之一。但是和普通蔬菜相比,因為(wei) 缺乏本土種質資源,相關(guan) 育種技術掌握有限,一開始國內(nei) 培育的品種,都不太成熟。
浙江台州市農(nong) 業(ye) 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何道根:“它的育種周期很長,我們(men) 一年隻能繁殖一次,培育一個(ge) 品種至少要10年以上,我們(men) 2011年培育的一號、二號品種,它的商品性不好,開花時間對溫度、濕度要求比較高,所以我們(men) 的製種產(chan) 量以前一直沒有突破。”
近年來,我國對西蘭(lan) 花、胡蘿卜等被“洋種子”卡脖子的品種進行了集中攻關(guan) ,培育出了一批國產(chan) 品種,實現了大規模製種。今年,甘肅榆中種植的西蘭(lan) 花,就有台州市農(nong) 科院培育的新品種。
今年,我國各地種植的西蘭(lan) 花國產(chan) 品種達到了15個(ge) ,占到市場近三成,從(cong) 東(dong) 南沿海到西部內(nei) 陸,從(cong) 雲(yun) 貴高原到華北平原都有種植。進入秋季,東(dong) 南沿海的西蘭(lan) 花也陸續開種,接檔高原蔬菜,保證西蘭(lan) 花的穩定供應。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強調,要“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這就意味著我們(men) 要從(cong) 源頭開始,不斷加大農(nong) 業(ye) 新品種的培育力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此前表示,將持續增強重要種質資源等關(guan) 鍵要素控製力。在培育優(you) 質中國種子的同時,相關(guan) 配套的產(chan) 業(ye) 鏈、服務體(ti) 係也要跟上。隻有讓我們(men) 的農(nong) 業(ye) 有了更多“中國芯”,才能迎來更多的豐(feng) 收,我們(men) 的餐桌也才會(hui) 越來越豐(feng) 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