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你好,小鎮】江西瑤裏:瓷源悠悠引客來_央廣網

發布時間: 2024-10-15 09:10:00 來源: 央廣網

  編者按:小鎮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鄉(xiang) 鎮是連接城鄉(xiang) 的樞紐,也是承載中國文明傳(chuan) 承與(yu) 現代化發展協調統一的關(guan) 鍵一環。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你好,小鎮》係列主題報道,走進全國特色鄉(xiang) 鎮,以“接地氣、煙火氣、有朝氣”的融媒體(ti) 表達,講述小鎮的人與(yu) 事,從(cong) 不同維度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鄉(xiang) 鎮實踐路徑與(yu) 經驗,展現氣象萬(wan) 千的魅力中國。

  高嶺土、瑤裏釉。瑤裏水土宜陶,早在唐代中葉,這裏就燃起了窯火,成為(wei) 景德鎮陶瓷的重要發源地,被稱為(wei) “瓷之源”。

  走進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瑤裏鎮,鎮內(nei) 的古街道、古民居、古橋梁以及瓷窯遺址,無不講述著千年的陶瓷製作曆史。斑駁的牆壁,磨平的青石板,凝聚在一件件美輪美奐的瓷器上,成就了瑤裏的韻味風華。這種獨特的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環境,為(wei) 瑤裏古鎮帶來了新的生命力和發展機會(hui) 。

  風景宜人的瑤裏(央廣網發 肖江峰 攝)

  匠心釀瓷韻 古藝代代承

  “釉果是用於(yu) 配製陶瓷釉料的,最好的釉果一定是我們(men) 瑤裏釉果。”景德鎮瑤裏傳(chuan) 統釉果製作技藝傳(chuan) 承人詹金發自豪地說,“以前瑤河裏的船隻都裝滿了釉果,從(cong) 東(dong) 埠碼頭,運往景德鎮。”從(cong) 20世紀80年代起,詹金發跟著父輩一起學做釉果,一做就是40年。

  詹金發清洗瓷石(央廣網記者 周蓓 攝)

  舂碓、製漿、沉澱、製不……從(cong) 一塊塊原石,到最後白皙細潤的釉果,往往要經過十多道工序。沉澱後的泥土,嵌入了匠人溫度和力量的瓷泥,是現代化機械製品所不能及的。

  “光將製好的泥漿沉澱這一項,就要花上一周時間。”詹金發一邊攤平釉漿,一邊說,“現在也都用機器做釉果,但這種老手藝是我們(men) 的根,我希望把這種技藝一直傳(chuan) 承下去。”

  小鎮不大,鄰裏來往之間也就相識了。吳駿,是詹金發的老客戶和老朋友,也是小鎮裏有名的陶藝師,和陶瓷打了半輩子交道。前幾年,他返回瑤裏開了家陶藝手工坊。你做釉我做瓷,兩(liang) 人配合默契。

  詹金發和吳駿討論釉果(央廣網記者 郇康新 攝)

  “以前離開瑤裏是為(wei) 了生計。現在瑤裏人氣旺了,在家門口做瓷器也能賺到錢,所以我就回來了。”吳駿說,“小鎮還有不少像我一樣的人,光開陶瓷店的,就有好幾十家哩!”

  小鎮旅遊火了,原先外出務工的瑤裏人回來了。同時,小鎮還吸引了不少外地的年輕人留下來。

  2000年出生的熊歡,是一名攝影師,如今定居瑤裏。詹金發、吳駿,都是熊歡鏡頭下的記錄對象。

  熊歡在記錄瑤裏(央廣網發 肖江峰 攝)

  “我是重慶人,也是新瑤裏人。”熊歡說道,“瑤裏的氣質太吸引我了,這裏有一種鬆弛感,人與(yu) 人之間也很淳樸,這是大城市給不了的,所以我選擇了留下來。”

  古鎮煥新顏 悠悠引客來

  群峰環抱、如畫如屏,白牆黛瓦、小巷蜿蜒。230餘(yu) 座明清古建築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瑤河兩(liang) 岸,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這裏既有多處礦坑、窯址和作坊,又有保存完好的水運碼頭。全國各地的遊客走進瑤裏,探尋陶瓷文化的源頭。

  小橋流水,霧氣氤氳,構成瑤裏獨特的煙火氣(央廣網記者 周蓓 攝)

  近年來,瑤裏以發展生態旅遊產(chan) 業(ye) 為(wei) 主線,打造國家級休閑度假旅遊名鎮,帶動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創業(ye) 。同時,瑤裏始終堅持對曆史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修繕古老建築、設立文化保護區,讓曆經歲月洗禮的古鎮煥發出新的生機與(yu) 活力。

  為(wei) 了讓更多的人了解瑤裏深厚的陶瓷文化,在做好古窯址保護的基礎上,瑤裏還複原了釉果手工作坊、陶瓷手工作坊、龍窯遺址、水碓小世界等陶瓷文化遺址,讓遊客體(ti) 驗陶瓷的生產(chan) 和加工過程,親(qin) 身領略瓷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繞南陶瓷主題園區,詹金發和同事給遊客分別展示、講解釉果製作技藝和水碓加工技藝,讓更多人對傳(chuan) 統的陶瓷加工技藝產(chan) 生興(xing) 趣。詹金發這一講解就是十多年。

  孩子們(men) 在學習(xi) 傳(chuan) 統陶瓷製作(央廣網記者 郇康新 攝)

  放眼古鎮,隨處可見遊客著一身旗袍或者漢服在古鎮之中遊玩拍照,在古建築群中穿梭遊走。沿路攤位琳琅滿目的陶瓷文創產(chan) 品、瑤河中古色古香的花船表演、非遺傳(chuan) 承人現場表演……層出不窮的古鎮文化引得遊客們(men) 紛紛駐足觀看,在古鎮體(ti) 驗一半煙火一半詩意。

  熊歡喜歡用鏡頭記錄瑤裏,再把作品上傳(chuan) 至自媒體(ti) 賬號上。不少人通過他的賬號,來到瑤裏,解鎖打卡瑤裏的新方式。“對小鎮的未來,我是充滿期待的。我希望更多人來到瑤裏,也希望瑤裏成為(wei) 更多人的‘夢想的老家’。”熊歡笑著說。

  遊客花樣打卡小鎮(央廣網發 肖江峰 攝)

  小鎮簡史:

  瑤裏,位於(yu) 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東(dong) 部,自古便是“經連吳楚,緯接饒徽”要津所在,素有“瓷之源、茶之鄉(xiang) 、林之海”的美稱。轄區麵積192.18平方公裏,鎮域人口規模超14萬(wan) 。

  瑤裏境內(nei) 自然風光秀麗(li) ,生態文化韻味濃厚,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曆史文化名鎮、國家自然與(yu) 文化雙遺產(chan) 地。境內(nei) 瀑布、湖泊、林海處處成景,古村、古建、古樹遍布鄉(xiang) 野,2023年吸引遊客41萬(wan) 餘(yu) 人次。

  總策劃:張軍(jun) 於(yu) 鋒

  總監製:伍剛 宮歆慧

  統籌:陶玉德

  監製:王娣

  策劃:王一凡 卜葉

  采製:郇康新 周蓓

  視頻:郇康新 肖江峰

  鳴謝:浮梁縣委宣傳(chuan) 部 浮梁縣融媒體(ti) 中心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金秋十月紅色旅遊持續升溫 激活經濟發展潛力

    數據顯示,今年國慶假期,北京遊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區(地區)為王府井、前門大街、天壇公園、頤和園、南鑼鼓巷、圓明園、奧林匹克公園、藍色港灣、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首鋼園。 [詳細]
  • 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5.3%

    今天(10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前三季度,貨物進出口穩定增長,曆史同期首次突破32萬億元。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25萬億元,規模創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13%,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9%。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