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zheng) 到2035年,培養(yang) 造就2000名左右大國工匠、10000名左右省級工匠、50000名左右市級工匠,以培養(yang) 更多大國工匠和各級工匠人才為(wei) 引領,帶動一流產(chan) 業(ye) 技術工人隊伍建設”。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深化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印發,對加強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作出戰略性、全局性決(jue) 策部署。
2024年2月4日,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貨車分廠電焊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王海(左)指導徒弟焊接試件。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產(chan) 業(ye) 工人是工人階級的主體(ti) 力量,是創造社會(hui) 財富的中堅力量,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的骨幹力量。意見出台後,將對我國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帶來哪些影響?下一步,如何推動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走深走實,打造一支高素質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意見注重深化拓展改革舉(ju) 措,重點突出目標導向、係統集成、重點任務、破解難題、強化合力等五個(ge) 方麵。”在25日全國總工會(hui) 召開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全總副主席、推進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協調小組副組長馬璐表示。
圖為(wei) 新聞發布會(hui) 現場。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圍繞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意見從(cong) 強化思想政治引領、保障主人翁地位、完善技能形成體(ti) 係、健全職業(ye) 發展體(ti) 係、維護勞動經濟權益、搭建建功立業(ye) 平台、壯大隊伍等7個(ge) 方麵,進一步明確黨(dang) 委和政府、企業(ye) 、工會(hui) 的職責任務。
近年來,我國加快推動健全保證產(chan) 業(ye) 工人主人翁地位的製度安排,加大表彰激勵力度。據統計,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一線工人、農(nong) 民代表占代表總數的16.69%。中國工會(hui) 十八大代表中工人代表占26.7%。2020年全國勞模表彰中,一線工人、企業(ye) 技術人員占企業(ye) 職工和其他勞動者的71.1%。2018年以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表彰中產(chan) 業(ye) 工人比例均超過40%。
當前,我國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還存在技能素質總體(ti) 不高、技術工人總量不足等問題。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優(you) 化調整,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ye) ,提升勞動者技能是關(guan) 鍵。
“下一步,我們(men) 將積極構建以市場化培訓為(wei) 主導、行業(ye) 企業(ye) 自主培訓為(wei) 主體(ti) 的職業(ye) 技能培訓供給體(ti) 係,形成以行業(ye) 企業(ye) 、技工院校、職業(ye) 技能培訓機構等為(wei) 主要載體(ti) 的培訓組織實施體(ti) 係。”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職業(ye) 能力建設司二級巡視員張達表示。
2024年4月27日,來自中鐵四局的青年技術能手在焊接實操比賽中比拚。當日,安徽省行業(ye) 職業(ye) 技能競賽在合肥舉(ju) 行。新華社發(劉玉才 攝)
其中,農(nong) 民工是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點群體(ti) 。如何把農(nong) 民工培養(yang) 成高素質現代產(chan) 業(ye) 工人?全總勞動和經濟工作部副部長薑文良表示,意見從(cong) 技能培訓、學曆提升、融入城市、均等服務、保障權益、穩定就業(ye) 等方麵部署改革任務,為(wei) 新形勢下做好農(nong) 民工工作明確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製造業(ye) 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推進新型工業(ye) 化,需要鼓勵和支持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投身製造業(ye) 。
“要強化製造業(ye) 人才培養(yang) 。圍繞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一體(ti) 推進產(chan) 業(ye) 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加強高等教育、職業(ye) 教育、繼續教育有機銜接,推動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製,麵向製造業(ye) 重點領域,對接職業(ye) 標準和崗位規範,開展“項目製”“訂單式”人才培養(yang) ,主動適應製造業(ye) 人才隊伍的新變化和勞動關(guan) 係的新形態。”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司長傅建奇表示。
與(yu) 此同時,深化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改革,還需要在推動解決(jue) 產(chan) 業(ye) 工人利益訴求上久久為(wei) 功。創新產(chan) 業(ye) 工人發展製度、完善產(chan) 業(ye) 工人勞動經濟權益保障機製等,都是維護產(chan) 業(ye) 工人切身利益的體(ti) 現。
張達表示,各地正在大力推行“新八級工”職業(ye) 技能等級製度,目前已有北京、天津、河北等20多個(ge) 省區市組織企業(ye) 開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工作。“新八級工”製度的建立實施,對於(yu) 完善職業(ye) 技能等級(崗位)設置體(ti) 係、延伸拓展技能人才成長進步階梯,提高技能人才工資待遇水平、吸引更多勞動者特別是年輕人從(cong) 事技能工作、增強職工隊伍穩定性,激發職工生產(chan) 創造、項目攻關(guan) 和技術革新的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chan) 率和企業(ye) 經濟效益都起著重要促進作用。
讓技術人才有回報,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才能建得好、穩得住。意見強調,提高產(chan) 業(ye) 工人經濟收入。堅持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並明確提出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為(wei) 重點開展工資集體(ti) 協商,探索對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實行年薪製、協議工資製和股權激勵等。
馬璐表示,各級工會(hui) 將進一步健全落實職工社會(hui) 保障權益工作體(ti) 係,完善企業(ye) 行業(ye) 工資集體(ti) 協商製度,開展集體(ti) 協商集中要約行動,大力推廣能級工資集體(ti) 協商經驗,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為(wei) 重點開展工資集體(ti) 協商,創建工會(hui) 維權服務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農(nong) 民工工作體(ti) 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