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大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發布時間: 2024-10-26 14:09:00 來源: 《瞭望》

  2024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重慶集大城市、大農(nong) 村、大山區、大庫區於(yu) 一體(ti) ,要大力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積極推進以縣(區)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序引導、依法規範城市工商資本和科技、人才下鄉(xiang) ,助力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重慶以新型城鎮化強城聚人,以暢通要素流動強村富民,以治理一體(ti) 化惠及城鄉(xiang) ,不斷推動城鄉(xiang) 關(guan) 係優(you) 化、城鄉(xiang) 發展協同,奮力譜寫(xie) 大城市帶大農(nong) 村、大山區、大庫區的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新篇章。

  截至2023年,重慶主城都市區常住人口達2114.29萬(wan) 人,城鎮化率達80.39%;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2.3萬(wan) 億(yi) 元,占全市的76.7%,對全市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帶動力顯著提升。

  重慶緊緊圍繞“地、錢、人”三大核心要素,以強村富民綜合改革為(wei) 牽引,著力暢通城鄉(xiang) 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製度通道,在激活鄉(xiang) 村既有要素資源潛能的同時,力促城市人才、資金、技術入鄉(xiang) 更順暢。

  聚焦“人”,重慶在持續加強鄉(xiang) 土人才培養(yang) 的同時,有序引導各類人才下鄉(xiang) 、培育鄉(xiang) 土“新農(nong) 人”,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新鮮“血液”。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不僅(jin) 要求要素融通,更是一場涉及更廣範圍的治理變革。重慶發揮直轄市體(ti) 製優(you) 勢,依托城鄉(xiang) 互嵌的空間格局,積極探索城鄉(xiang) 規劃建設、社會(hui) 治理、公共服務一體(ti) 化發展。

  目前重慶行政村通客車率達100%,農(nong) 村公路路網密度居西部地區第一,農(nong) 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5%,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6%,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重慶,是我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這裏既有超大城市突出屬性,也有大農(nong) 村、大山區、大庫區鮮明特征。處理好“城”與(yu) “鄉(xiang) ”的關(guan) 係,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是黨(dang) 中央賦予重慶的重大使命。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三次赴渝考察,為(wei) 重慶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把脈定向。

  2016年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重慶調研時指出,要促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不斷增強發展整體(ti) 性。

  2019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要加快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xiang) 一體(ti) 融合發展的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2024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重慶集大城市、大農(nong) 村、大山區、大庫區於(yu) 一體(ti) ,要大力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積極推進以縣(區)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序引導、依法規範城市工商資本和科技、人才下鄉(xiang) ,助力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黨(dang) 中央有號令,各方見行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8個(ge) 單位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開展國家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試驗區工作的通知》,將重慶西部片區納入試驗區範圍,推動率先建立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相關(guan) 部委先後支持重慶10多個(ge) 區縣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各部門多方賦能,支持重慶探路城鄉(xiang) 融合發展。

  沿著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重慶出台《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的實施意見》《重慶市推進以區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實施方案》《重慶市“小縣大城”“強鎮帶村”試點工作方案》等文件,以新型城鎮化強城聚人,以暢通要素流動強村富民,以治理一體(ti) 化惠及城鄉(xiang) ,不斷推動城鄉(xiang) 關(guan) 係優(you) 化、城鄉(xiang) 發展協同,奮力譜寫(xie) 大城市帶大農(nong) 村、大山區、大庫區的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新篇章。

  2024年9月,重慶市委六屆六次全會(hui) 提出,把破解城鄉(xiang) 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作為(wei) 現代化新重慶高質量發展的最大潛力,聚力打造健全統籌城鄉(xiang) 發展體(ti) 製機製標誌性成果,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ti) 製機製,完善強農(nong) 惠農(nong) 富農(nong) 支持製度,深化土地製度改革,建設城鄉(xiang) 融合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區。


重慶萬(wan) 州區小桔燈生態文化旅遊區及長江景象(2024 年 5 月 15 日攝)王全超攝 / 本刊

  新型城鎮化強城聚人

  城鄉(xiang) 融合,離不開“龍頭”帶動。針對長期存在的中心城區和區縣城能級不足、帶動力有限的“小馬拉大車”問題,重慶推動新型城鎮化“強城聚人”,發揮主城都市區“極核”引領作用,統籌區縣城、小城鎮發展,加快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主城都市區“極核”引領。涵蓋22個(ge) 區縣、占全市麵積約37%的重慶主城都市區,交通條件優(you) 越、產(chan) 業(ye) 相對集聚、功能平台較為(wei) 完善,是全市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ye) 化的主戰場,也是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重要平台。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高健介紹,重慶著力增強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極核”引領功能,打造高端要素集聚地。同時,以主城都市區的渝西地區為(wei) 重點,優(you) 化完善現代基礎設施和優(you) 質服務網絡,強化產(chan) 業(ye) 配套功能。

  5800多家科技型企業(ye) 集聚兩(liang) 江新區,種質創製大科學中心、金鳳實驗室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投用;國際物流樞紐園、長江果園港等開放樞紐通江達海、聯結世界;江北嘴等西部金融中心承載區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ye) 新業(ye) 態持續湧現;解放碑商圈、觀音橋商圈、寸灘國際新城等高品質消費載體(ti) ,引領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風……中心城區的引領功能不斷強化。

  璧山、永川、銅梁等地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型儲(chu) 能等先進製造業(ye) 蓬勃興(xing) 起;涪陵、長壽等地新材料、清潔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強鏈集群……渝西地區和渝東(dong) 新城的人口和產(chan) 業(ye) 主要承接區作用不斷發揮。

  隨著主城都市區“極核”能級日漸增強,截至2023年,重慶主城都市區常住人口達2114.29萬(wan) 人,城鎮化率達80.39%;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2.3萬(wan) 億(yi) 元,占全市的76.7%,對全市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帶動力顯著提升。

  “小縣大城”提升品質功能。縣域具有城鄉(xiang) 聯係緊密等特點,是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主陣地。重慶抓住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善、功能品質提升、公共服務提標擴麵三大關(guan) 鍵,全麵推進“小縣大城”建設,引導產(chan) 業(ye) 、人口及其他要素向有比較優(you) 勢的區縣城集聚。

  產(chan) 業(ye) 發展“強基工程”、高質量就業(ye) 促進工程、公共服務提質擴麵工程……2023年底以來,7個(ge) “小縣大城”試點區縣深入實施多項重點工程,全力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強化人才招引,提升基礎教育和醫療服務水平,織密交通運輸網絡,加快提升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增強區縣城集聚輻射能力,帶動城鄉(xiang) 融合,推進區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位於(yu) 渝東(dong) 北的梁平區,是首批試點區縣之一。“我們(men) 以建成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預製菜產(chan) 業(ye) 基地為(wei) 目標,培育發展200多家預製菜企業(ye) ,吸納產(chan) 業(ye) 工人約2萬(wan) 人。通過聯農(nong) 帶商,讓更多城鄉(xiang) 百姓受益。”梁平區委副書(shu) 記王永勝說。

  城區範圍內(nei) 的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項目獲得2023年中國人居環境獎;建設占地近400畝(mu) 的職教中心新城校區,新改建一批幼兒(er) 園、中小學校,今年秋季新增城區學位約5400個(ge) ;每年補助200多萬(wan) 元推進醫共體(ti) 建設,讓城鄉(xiang) 居民就醫負擔逐步下降……以產(chan) 業(ye) 興(xing) 城、以城聚人,一座宜居、韌性、智慧的現代化郊區新城加快崛起。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重慶以深化“小縣大城”等試點為(wei) 牽引,著力推進以區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力爭(zheng) 到2027年,22個(ge) 重點建設的區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

  強鎮帶村銜接“城頭村尾”。小城鎮地處“城頭村尾”,是聯動城鄉(xiang) 、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紐帶和橋梁。重慶探索實施強鎮帶村工程,對於(yu) 有區位優(you) 勢和獨特資源的小城鎮,因地製宜培育發展以文化旅遊、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商貿物流等為(wei) 特色的專(zhuan) 業(ye) 功能鎮;對經濟實力較強、人口集聚態勢顯著、發展前景較好的小城鎮,支持納入區縣城規劃建設範圍,打造人口和產(chan) 業(ye) 集聚的區縣域副中心。

  長壽區雲(yun) 台鎮是全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也是重慶“強鎮帶村”試點鎮之一。當地依托豐(feng) 富森林資源做好產(chan) 業(ye) 發展大文章,規劃發展森林康養(yang) 旅遊度假區,培育醫養(yang) 、康養(yang)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大力發展稻菜輪作、稻油輪作等特色效益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力促農(nong) 民穩定增收。

  “我們(men) 準備新建3200多平方米集貿市場、7500平方米停車場,提高‘小而美’精致城鎮對農(nong) 民的吸附力,讓場鎮宜居的高顏值轉換為(wei) 人口集聚發展的高價(jia) 值。”雲(yun) 台鎮鎮長陶治國說。

  根據規劃,到2025年,這批試點“強鎮”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提高4個(ge) 百分點。

  強城聚人的城鄉(xiang) 融合帶動效應正快速顯現。據統計,2019年以來,重慶共吸引113萬(wan)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未來還將繼續鼓勵引導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及非戶籍常住人口落戶城鎮。


重慶市璧山區七塘鎮躍進村村民在提運剛采摘的血橙(資料照片)王全超攝 / 本刊

  暢通製度通道激活“地、錢、人”

  實現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鄉(xiang) 村繁榮是基礎。建設現代化新重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nong) 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nong) 村。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打通要素自由流動堵點,激活鄉(xiang) 村發展動能。

  重慶緊緊圍繞“地、錢、人”三大核心要素,以強村富民綜合改革為(wei) 牽引,著力暢通城鄉(xiang) 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製度通道,在激活鄉(xiang) 村既有要素資源潛能的同時,力促城市人才、資金、技術入鄉(xiang) 更順暢。

  ——聚焦“地”,重慶推進農(nong) 村建設用地、農(nong) 業(ye) “標準地”使用等改革,盤活農(nong) 村資源資產(chan) 。

  在大足區拾萬(wan) 鎮長虹村,一個(ge) 集稻穀種植、鄉(xiang) 村研學、農(nong) 業(ye) 科研於(yu) 一體(ti) 的“五彩稻田”農(nong) 旅融合項目開業(ye) 不久,迅速成為(wei) 當地鄉(xiang) 村遊“網紅”打卡點。

  “過去,鄉(xiang) 村建設麵臨(lin) 規劃難、用地難。”該項目負責人說,“通過村規劃前置布局,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集中供地,我們(men) 建起近3畝(mu) 的水稻科普展館和旅遊接待設施。遊客在這裏既能看又能玩,挖掘出農(nong) 業(ye) 的多元價(jia) 值。”

  一子落,全盤活。依托農(nong) 地相關(guan) 改革,大足區累計改造提升高標準農(nong) 田12萬(wan) 畝(mu) ,保障糧食高產(chan) 高效;盤活農(nong) 村建設用地3200多畝(mu) ,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一批農(nong) 文旅融合項目蓬勃興(xing) 起,大足石刻文創園內(nei) ,雕塑藝術、工藝美術、數字文創等方興(xing) 未艾;“如夢荷棠·山灣時光”景區裏,花開十裏,遊人如織。

  激活資源要素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的創新之舉(ju) ,在巴渝大地開花結果,農(nong) 民群眾(zhong) 得到可感可及的實惠。目前,重慶依托市農(nong) 村土地交易所建起覆蓋市、區縣、鄉(xiang) 鎮、行政村四級的農(nong) 村產(chan) 權要素交易服務體(ti) 係。承包地經營權、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林權等30餘(yu) 個(ge) 交易品種,均可依托該平台公開競價(jia) 、陽光交易。2023年,重慶市農(nong) 村土地交易所實現各類產(chan) 權及服務交易68.23億(yi) 元。到2027年,交易額有望突破100億(yi) 元。

  重慶還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以耕地占補平衡和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為(wei) 基礎的“地票”製度,有意願的群眾(zhong) 可通過複墾自家宅基地的方式,將土地價(jia) 值變現。截至今年6月,重慶累計交易“地票”37萬(wan) 多畝(mu) ,交易額739億(yi) 元,惠及近200萬(wan) 農(nong) 民。

  ——聚焦“錢”,重慶完善強農(nong) 、富農(nong) 支持機製,推動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成長壯大,持續提升鄉(xiang) 村“造血”功能。

  位於(yu) 武陵山區的石柱縣橋頭鎮,脫貧後又被列為(wei) 重慶市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鎮。如今,這裏的產(chan) 業(ye) 正在煥發生機。告別“單打獨鬥”,全鎮7個(ge)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抱團”成立石柱縣千年橋頭綠色發展公司,統一對1萬(wan) 多畝(mu) 經果林基地提供產(chan) 前、產(chan) 中、產(chan) 後服務。

  “我們(men) 既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提供服務,又積極開拓新市場。”公司負責人曾瑞華介紹,公司與(yu) 電商平台合作,助推橋頭鎮“土特產(chan) ”實現年銷售額1000多萬(wan) 元;集中收儲(chu) 全鎮200多棟閑置農(nong) 房,與(yu) 各類經營主體(ti) 合作發展餐飲、民宿、非遺作坊等新業(ye) 態。

  “通過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依法出資設立或參股設立公司、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經營主體(ti) ,促進農(nong) 村資源有序開發。”重慶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主任、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劉貴忠介紹,今年上半年,重慶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經營性總收入達31億(yi) 元,經營性收入10萬(wan) 元以上的村集體(ti) 經濟組織占比達79%,實現以“強村”帶“富民”。

  ——聚焦“人”,重慶在持續加強鄉(xiang) 土人才培養(yang) 的同時,有序引導各類人才下鄉(xiang) 、培育鄉(xiang) 土“新農(nong) 人”,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新鮮“血液”。

  深秋時節,大足區中敖鎮加福村1000多畝(mu) “最憶小橘”園裏,一顆顆飽滿結實的果子掛滿枝頭。36歲的“碩士生農(nong) 民”劉峰鑽,正忙著指導工人做好田間管理。

  遵循綠色種植標準,這裏的柑橘樹“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有機肥;與(yu) 科研機構合作,引入獲重慶柑橘金獎的優(you) 質品種;推出田園認養(yang) 模式,確保市場銷路……同樣是做農(nong) 業(ye) ,劉峰鑽把看似尋常的農(nong) 產(chan) 品“化平凡為(wei) 新奇”,創造了畝(mu) 產(chan) 收入兩(liang) 萬(wan) 元的財富故事。

  “下鄉(xiang) 創業(ye) 有奔頭。我種柑橘,生態農(nong) 業(ye) 扶持、綠色防控補助、農(nong) 業(ye) 設施改造補貼等政策一樣都不少。”劉峰鑽說,政府搭橋引導,幫助果園與(yu) 當地農(nong) 民建立股權聯結機製,產(chan) 業(ye) 發展惠及更多農(nong) 村群眾(zhong) ,實現雙贏。

  在鄉(xiang) 村找到事業(ye) 基點的劉峰鑽,是重慶實施高素質農(nong) 民培育計劃中的普通一員。近年來,重慶出台《加快推進鄉(xiang) 村人才振興(xing) 的重點措施》等,圍繞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科技、服務所需,積極培育壯大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隊伍,實施高素質農(nong) 民培育計劃、萬(wan) 名鄉(xiang) 鎮公共服務人才集聚工程、萬(wan) 名鄉(xiang) 村治理人才培育工程等。

  如今,在巴渝鄉(xiang) 村,更多“新農(nong) 人”吃得苦、能興(xing) 業(ye) ,開拓出一片發展新天地。重慶以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帶頭人、優(you) 秀到鄉(xiang) 大學畢業(ye) 生、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入鄉(xiang) 企業(ye) 家等愛農(nong) 業(ye) 、懂技術、善經營的群體(ti) 為(wei) 重點,實施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頭雁”培養(yang) 計劃,目前已培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帶頭人“頭雁”800名。計劃到2027年培育2000人,形成“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雁陣”。


重慶市渝中區十八梯傳(chuan) 統風貌區和遠處高樓林立的解放碑 CBD 夜景(2023 年 2 月 10 日攝)黃偉(wei) 攝 / 本刊

  “建、管、服”治理融合惠及城鄉(xiang)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不僅(jin) 要求要素融通,更是一場涉及更廣範圍的治理變革。重慶發揮直轄市體(ti) 製優(you) 勢,依托城鄉(xiang) 互嵌的空間格局,積極探索城鄉(xiang) 規劃建設、社會(hui) 治理、公共服務一體(ti) 化發展。

  規劃建設一體(ti) 化,縮小城鄉(xiang) 基礎設施差距。今夏連晴高溫,重慶部分農(nong) 村地區麵臨(lin) 供水考驗。受益於(yu) 集鎮供水管網向農(nong) 村延伸,奉節縣永樂(le) 鎮酒溜村的村民閔啟群用水不愁。“過去是農(nong) 村分散供水,水量沒有保障。如今喝上了城鎮自來水,水量足、水質好。”閔啟群說。

  永樂(le) 鎮原來的水廠隻能覆蓋場鎮上居住的1000多人。2023年,奉節縣政府籌資700多萬(wan) 元在永樂(le) 鎮實施農(nong) 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新建、改造供水管網10多公裏,將管網從(cong) 集鎮延伸至周邊農(nong) 村,新覆蓋集鎮周邊3個(ge) 村的上千名群眾(zhong) 。

  “鎮上還開通了直連縣城的3條城鄉(xiang) 公交線路,公交沿線種植葡萄、臍橙、花椒的農(nong) 戶進城趕場、賣貨非常方便。”永樂(le) 鎮鎮長卜發平介紹。

  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通硬化路、鄉(xiang) 鎮通三級公路,有序推動城鄉(xiang) 客運一體(ti) 化和城鄉(xiang) 供水供氣同質同價(jia) ,逐步在農(nong) 村推進5G網絡和千兆光纖網絡建設……把城鄉(xiang) 融合的民生實事真正做實,目前重慶行政村通客車率達100%,農(nong) 村公路路網密度居西部地區第一,農(nong) 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5%,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6%,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社會(hui) 治理一體(ti) 化,基層“智治”共惠城鄉(xiang) 。走進渝北區興(xing) 隆鎮基層治理指揮中心,大屏幕上實時跳躍著“興(xing) 隆有禮”小程序相關(guan) 數據。群眾(zhong) 通過小程序反映訴求後,指揮中心工作人員5分鍾內(nei) 即可完成接單,並轉交給鄉(xiang) 鎮相關(guan) 人員處理,形成“發現問題—係統接單—定責指派—現場處置—處理反饋”閉環處置。

  “比如,馬蜂窩在農(nong) 村很常見,過去村民可能無處反映。現在通過微信小程序,點擊‘一鍵求助’就可申報。”興(xing) 隆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陳正進介紹,這個(ge) 小程序也是村民的互助平台,可在“鄰裏互助”板塊發出理發、送飯、搭便車、送學生、買(mai) 藥等需求。去年6月上線以來,小程序已發布600餘(yu) 條政策資訊、就業(ye) 招聘、便民服務等信息,處理群眾(zhong) 求助700人次。

  依托“數字重慶”建設,重慶一方麵搭建城鄉(xiang) 一體(ti) 的政務服務平台,上線運行一批“民呼我為(wei) ”典型應用,讓農(nong) 村居民與(yu) 城市市民一樣便捷享受各類政務服務;另一方麵建設覆蓋全部鎮街的數字化治理運行中心,推動形成鄉(xiang) 村公共事務決(jue) 策公開透明、社會(hui) 矛盾糾紛調處多方賦能、文明鄉(xiang) 村建設全民參與(yu) 的新治理格局。

  公共服務一體(ti) 化,提升和美鄉(xiang) 村品質。位於(yu) 長江邊的永川區朱沱鎮遠離城區。以前,這裏的腎病患者為(wei) 做血液透析診療,每周要往返城區兩(liang) 三次,一次來回就是100多公裏。如今,鎮衛生院建起標準化的血透室,配置了10台機器,來自永川區人民醫院腎內(nei) 科的副主任醫師高進下沉衛生院,為(wei) 周邊患者提供服務。

  “晚期腎病患者容易並發休克、心衰等症狀,原來鄉(xiang) 鎮醫生缺乏經驗,往往不敢治療。”朱沱鎮衛生院負責人介紹,作為(wei) “縣聘鄉(xiang) 用”的下沉醫務人才,高進不僅(jin) 在鎮衛生院臨(lin) 床一線治療患者,還通過帶教、講座等方式,帶動整個(ge) 科室診療水平提高。

  這是重慶加快推動公共服務一體(ti) 化、讓城鄉(xiang) 群眾(zhong) 共享優(you) 質服務的縮影。據統計,自2022年以來,重慶市區縣級醫療機構累計派出超過2000名“縣聘鄉(xiang) 用”醫務人員。通過打造“城鎮15分鍾,農(nong) 村30分鍾”醫療服務圈,重慶城鄉(xiang)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不斷提質擴麵。

  布局建設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ti) ,發展城鄉(xiang) 教育聯合體(ti) ,健全區縣、鄉(xiang) 鎮、村三級養(yang) 老服務網絡……2023年,重慶實施“縣鄉(xiang) 村公共服務一體(ti) 化”試點,首批市級試點在九龍坡、潼南、長壽、墊江、雲(yun) 陽、萬(wan) 盛等區縣開展。目前,重慶已實現每個(ge) 鄉(xiang) 鎮有標準化衛生院、每個(ge) 村有標準化衛生室,區縣優(you) 質學校對口幫扶農(nong) 村薄弱學校基本實現全覆蓋,基本實現“街道、鄉(xiang) 鎮有養(yang) 老服務中心,村有互助養(yang) 老點”。

  對標落實新時代新征程黨(dang) 的中心任務和黨(dang) 中央賦予的重大使命,重慶全麵學習(xi) 全麵領會(hui) 全麵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jue) 扛起新使命、譜寫(xie) 新篇章。打造城鄉(xiang) 融合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區,努力在城鄉(xiang) 互促共同繁榮上實現新突破。加快構建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製度機製和政策體(ti) 係,突出以城帶鄉(xiang) 、以工促農(nong) 、城鄉(xiang) 互促協同發力,突出小縣大城、強鎮帶村、強村富民“三管齊下”,走出走好大城市帶大農(nong) 村大山區大庫區的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之路。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