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本月起,全國鐵路實行了新的貨物列車運行圖,中歐班列增至93條。
今年前三季度,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4689列。其中,中歐班列(西安)的開行量超過四分之一。
一聲鳴笛,滿載著新能源汽車和機械設備的這趟中歐班列從(cong) 西安國際港站駛出,今年中歐班列(西安)開行已經超過了4000列。在調車長周俊璽的記憶裏,11年前,也是在這樣的秋天,他親(qin) 手編組了陝西的第一趟中歐班列。
國鐵西安局西安西站調車長 周俊璽:我們(men) 從(cong) 2013年第1列班列開行,整整花費了7年時間,我們(men) 才開行了4000列。但是我們(men) 現在隻用了9個(ge) 月,4000列完成了。
今年前三季度,中歐班列(西安)開行達到4041列,同比增長33.4%。西安到杜伊斯堡這條線路上,中歐班列從(cong) 之前的每周“兩(liang) 去一回”增加到“四去三回”,成為(wei) 全國開行密度最大的全程時刻表班列。
基層“問診把脈”
為(wei) 中歐班列提供有力保障
這麽(me) 大的開行量是怎麽(me) 開出來的?古老絲(si) 綢之路的起點,當下又怎樣實現貨運能力和服務品質的新提升?
4個(ge) 月前,西安鐵路部門、海關(guan) 和運輸平台公司等7家相關(guan) 單位的員工組成小分隊,展開了一場調研,目的是看看哪裏還有不斷提效的空間。
自2018年以來,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的集裝箱吞吐量年均增速達到了30%,如此大的吞吐量會(hui) 帶來哪些新問題?大家換上便裝,打扮成實習(xi) 生的模樣,坐進集裝箱卡車的駕駛室,目的是聽司機的真實評價(jia) ,親(qin) 身感受各環節的效率。
龍門吊稱重環節引起了小分隊所有成員的注意。堆場一直以來都是用龍門吊給集裝箱稱重,用正麵吊落箱,但當時齊超和司機等稱重就等了兩(liang) 個(ge) 多小時。
國鐵西安局貨運部多式聯運科副科長 齊超:因為(wei) 龍門吊的主要任務是為(wei) 了裝卸火車,隻能抽空閑的時間進行稱重,所以集卡司機等待的時間非常長,而且沒有確定性,也不知道什麽(me) 時候能稱到自己。
各環節改善
物流成本降低 作業(ye) 流程優(you) 化
經過7家單位10位隊員近一個(ge) 月的走訪調研,大家梳理出,全國發來的集裝箱從(cong) 到達西安至被裝上中歐班列啟程,以及回程到達西安後分撥,一路上有150多個(ge) 環節,而這些環節中就有23個(ge) 問題需要改善。
調研中發現問題後,相關(guan) 單位一起開始了三輪改善。幾天前,記者走進位於(yu) 西安國際港站的集裝箱堆場時,發現龍門吊依然忙碌,但曾經排長隊的稱重環節已經發生了變化。
司機:原來在龍門吊底下稱重,排隊等,(龍門吊)要裝班列,也沒有時間稱重。現在正麵吊直接稱重落箱,快多了!
司機:一天得多拉兩(liang) 三趟。
通過為(wei) 正麵吊加裝精密稱重裝置,集裝箱稱重與(yu) 落箱兩(liang) 個(ge) 環節被合並在了一起。龍門吊不再負責稱重,可以踏踏實實吊班列,曾經排過160分鍾的環節被縮短到5分鍾。
國鐵西安局貨運部多式聯運科副科長 齊超:這個(ge) 降本非常明顯,比如原來可能拉一次200塊錢,一天可能最多跑兩(liang) 趟,賺400塊錢。如果現在能一天跑五趟,就能賺1000塊錢,那單趟成本就願意降低。我們(men) 大概測算了一下,經過改善之後,單箱成本每箱能夠降低70塊錢左右。
從(cong) 集裝箱卡車進站、落箱到平板車的調度,再到班列的裝卸、檢車,通過各環節的改善,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的同時,作業(ye) 流程也得到了優(you) 化。
國鐵西安局貨運部多式聯運科副科長 齊超:貨物集結時間從(cong) 原來的7天左右縮短到3天左右,貨物的進站作業(ye) 時間從(cong) 原來將近900分鍾縮短到300分鍾左右。
短短幾個(ge) 月,中歐班列(西安)的貨物集結和作業(ye) 效率獲得了極大提升。
信息互聯互通
讓中歐班列跑出“加速度”
中歐班列(西安)貨物集結和作業(ye) 效率的問題得到優(you) 化,而一趟趟貨物流通的背後,還有大量的信息流和票據流,相關(guan) 的數據如何互聯互通,也是需要破解的難題。
大家發現在貨物上班列之前,需要提報7次關(guan) 務手續,信息重複率很高。為(wei) 了優(you) 化流程,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新上線了“一單多報”係統,數據“跑路”替代了貨物“跑路”,節約了辦理關(guan) 務的時間。
為(wei) 了更高效開展合作,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和哈鐵快運中國分公司設在了同一樓層,兩(liang) 國員工跨過走廊就能對接工作,信息係統的互聯也讓跨越國境線的中歐班列大大提速。
哈鐵快運中國分公司副總經理 奧紮斯·阿類別洛夫:從(cong) 中國發車之後,哈薩克斯坦已經收到關(guan) 於(yu) 集裝箱的貨物信息,我們(men) 可以提前在口岸準備報關(guan) 單。運輸過程中有什麽(me) 問題,我們(men) 共同研究,共同找一個(ge) 解決(jue) 方案,對接信息係統是一個(ge) 特別重要的解決(jue) 方案。
穩定的運輸時間、越來越便利的通關(guan) 流程和綜合成本的不斷降低,讓中歐班列“集結”效益持續顯現,不少沿線國家開始主動對接合作。今年以來,跨裏海班列同比增長24倍,成為(wei) 中歐班列新的增長點。
阿塞拜疆166國際物流和貨運公司中國區負責人 薩爾汗·庫班裏:我們(men) 從(cong) 一開始的10個(ge) 集裝箱,到現在每月大概100個(ge) 集裝箱,在11月我們(men) 會(hui) 有200箱的貨物。我認為(wei) 在很短的時間裏,就有了很好的成果。
“鋼鐵駝隊”正鋪展
共建“一帶一路”畫卷
如今,中歐班列(西安)已常態化運行18條國際幹線,實現了亞(ya) 歐主要貨源地的全覆蓋。隻要10天,中國新能源汽車即可一路向西跨過裏海抵達阿塞拜疆的巴庫,7天,哈薩克斯坦進口的糧油就能抵達西安,“變身”油潑麵端上市民餐桌。
從(cong) “駝鈴相聞”到班列飛馳,從(cong) 立柱架梁到聯通萬(wan) 裏,這支“鋼鐵駝隊”正加速鋪展著共建“一帶一路”的壯美畫卷。
(總台央視記者 翟壯 盛潔 吳成軒 何濤 陝西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