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而神秘的中國,總是令人心馳神往。
我來自也門。兒(er) 時的我就盼著有朝一日能親(qin) 身領略中國的魅力,感受這裏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明和壯美的景色。高中一畢業(ye) ,我就迫不及待地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中國的求學之路,轉眼6年過去,現在我正在讀研。
我喜歡中國的詩詞。來到中國,學習(xi) 之餘(yu) ,我認識、了解並迷上了一位千年前的人物——杜甫。我的中國老師說,杜甫的詩以其深厚的人文情懷和濃鬱的社會(hui) 意蘊而聞名。我覺得,他的詩作就像一杯醇厚濃烈的老酒,喝上一口,令人回味無窮。“露從(cong) 今夜白,月是故鄉(xiang) 明”“烽火連三月,家書(shu) 抵萬(wan) 金”“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ang) ”……這些經典詩句充滿深情,句句都說到了我這個(ge) 遠方遊子的心裏。
因為(wei) 喜歡杜甫的詩,我還特意去成都參觀了杜甫草堂。走在樸素典雅的院落裏,想象著當年詩人在竹林間悠閑散步,在草堂中奮筆疾書(shu) ,在月夜裏仰望星空,我真想穿越回去問問杜甫,是怎麽(me) 寫(xie) 出“月是故鄉(xiang) 明”這種令人瞬間淚目的詩句的。
我的家鄉(xiang) 長期飽受戰亂(luan) 摧殘,隻有父母親(qin) 人都平安健康,我才能安心地在中國學習(xi) 。每每收到家人的信息,“家書(shu) 抵萬(wan) 金”便是我最真切的感受。我也一直夢想著學成歸國後,把在中國學到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和發展經驗都帶回去,跟兒(er) 時的小夥(huo) 伴們(men) 一起努力,為(wei) 也門的發展建設貢獻力量。
在中國,人們(men) 都待我很友好。我以前的鄰居是一對老年夫婦,我總是叫他們(men) 爺爺奶奶,他們(men) 也待我如親(qin) 孫子一樣充滿關(guan) 切。我總覺得他們(men) 一定會(hui) 長命百歲,相依相伴到天荒地老。然而不久前,鄰居奶奶告訴我,爺爺去世了。我一時接受不了,心情十分低落。夜幕降臨(lin) ,華燈初上,我靜靜地坐在宿舍裏上網,開始下意識地搜索杜甫懷念逝者的詩句。我看到了《夢李白二首·其一》裏的“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也看到了《蜀相》裏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些詩句深深觸動了我,讓我釋然了許多:自古以來,沒人躲得過生老病死,一個(ge) 人隻要活得有意義(yi) 、有人懷念就已經足夠了。這些來自中國古代的詩句在1000多年後依舊能讓一個(ge) 26歲的也門青年產(chan) 生深深共鳴。這讓我相信,人類的情感總是相通的,隻要我們(men) 用心去傾(qing) 聽彼此的內(nei) 心世界,就能夠實現真正的溝通和理解。
有位中國朋友曾問我,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喜歡中國的詩詞?我認為(wei) :總有一些偉(wei) 大的力量,讓我們(men) 體(ti) 會(hui) 到世間的美好,讓孤獨的人感受到溫暖,給絕望的人帶來希望,使軟弱的人變得勇敢。詩詞,或許正是這樣一種力量。雖然中國古詩詞的字數不多,但詞句優(you) 美、韻律和諧、意境深遠,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激發著我們(men) 去思考和想象。每讀一首好詩,都像在跟詩人進行一次靈魂對話,去赴一場穿越時空的心靈之約。
(作者為(wei) 大連交通大學也門籍留學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