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背後能有什麽(me) ?能匯聚成一泓清水潤澤北方,也能發展出百億(yi) 產(chan) 業(ye) 強縣富民。這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十周年行進式報道第一站,記者在湖北十堰丹江口找到的答案。
陽光透過巨大的玻璃窗,灑在生產(chan) 線上,一瓶瓶新鮮灌裝的礦泉水排著隊,源源不斷地隨傳(chuan) 送帶向前,等待貼標、包裝和碼垛入庫。得益於(yu)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形成的良好口碑,剛投產(chan) 不到一年的丹江口武當山水飲料有限公司,很快在華中和華北地區打開了市場。
從(cong) 秦巴山脈到中原腹地,再到燕山腳下,一泓清水北上千裏,滋潤北方。如今,優(you) 質包裝飲用水某種意義(yi) 上成了除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外,南水北送的另一條線路。
2024年8月拍攝的丹江口大壩。(付彬 攝)
“月均產(chan) 量已經攀升至60多萬(wan) 箱,產(chan) 值1000多萬(wan) 元。”丹江口武當山水飲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東(dong) 君說,產(chan) 品在京津冀地區很受青睞。今年9月,十堰市集中包括丹江口市在內(nei) 的庫區區縣開行“堰水進京”專(zhuan) 列,公司發貨量猛增。
2024年10月30日拍攝的丹江口武當山水飲料有限公司倉(cang) 庫。(王世霖 攝)
長期以來,作為(wei)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所在地,十堰市堅持源頭嚴(yan) 控、過程嚴(yan) 管、末端嚴(yan) 治,建立起體(ti) 係化、係統性的節水護水愛水機製。庫區水更清了、山更綠了、環境更美了。水質監測數據顯示,丹江口水庫水質常年穩定保持在II類以上。去年,中線工程渠首陶岔I類水質天數達到335天,創近年新高。
高水平保護成就高質量發展。一庫好水,成為(wei) 丹江口市發展水經濟的動力之源。
2024年10月30日拍攝的丹江口經濟開發區水都工業(ye) 園園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伍誌尊 攝
走進丹江口經濟開發區水都工業(ye) 園,隻見綠樹蔥蘢、廠房林立,農(nong) 夫山泉、北冰洋汽水等頭部飲料企業(ye) 一字排開,寬闊的道路上,運輸車輛來回穿梭。遠處,華潤怡寶、燕京啤酒、馬迭爾精釀啤酒等項目正火熱建設。
十堰市副市長周智勇說,近些年,產(chan) 業(ye) 鏈、人才體(ti) 係不斷成熟,品牌效應、聚集效應更加顯著。今年以來,水企投資信心增長,擴大投資和前來投資的企業(ye) 更多了。
如今,水產(chan) 業(ye) 占丹江口經濟的半壁江山,實現了水生態價(jia) 值的轉化。據統計,2023年,丹江口市水經濟發展取得曆史性突破,產(chan) 值突破140億(yi) 元,稅收達到近10億(yi) 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水經濟實現產(chan) 值86.4億(yi) 元、稅收7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23.4%、26.7%。
“水經濟已經成為(wei) 我們(men) 的主導產(chan) 業(ye) ,對於(yu) 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丹江口市委書(shu) 記趙洪福說,10年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累計向北方調水超680億(yi) 立方米,丹江口的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翻了一番,逐步實現生態美、產(chan) 業(ye) 強、百姓富。下一步丹江口將擴大水資源加工業(ye) 規模,打造從(cong) 源頭活水、純淨水、功能飲料到食品加工的成熟產(chan) 業(ye) 鏈,預計到2025年形成產(chan) 值160億(yi) 元的產(chan) 業(ye) 集群。
水經濟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在武當雲(yun) 穀大數據中心,來自水庫的深層冷水通過管道循環不斷為(wei) 計算機降溫。據了解,運用“綠電+水冷+儲(chu) 能”新模式,可為(wei) 武當雲(yun) 穀大數據中心節約能耗15%至20%,助力算力經濟發展。近日,湖北大學丹江口水環境保護與(yu) 水經濟發展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在丹江口市揭牌成立,後續科研成果將推動水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cong) 全民護水到一庫清水,再到發展活水,一滴水帶動著生產(chan) 、生活方式轉變。采訪結束時,已過傍晚,遠山如黛,巍然的丹江口大壩下,一片璀璨燈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