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副秘書(shu) 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阿奇姆·施泰納10月30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作為(wei) 一個(ge) 規模龐大且不斷增長的經濟體(ti) ,中國有相應的排放量,同時也是綠色轉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引領者,有望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發揮關(guan) 鍵作用。
漫畫作者:中國日報 金鼎
中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作者近日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進一步了解了中國在綠色發展領域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正在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實現降碳和環保目標的同時促進經濟增長。
事實上,中國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中國各類自然保護地麵積超過172.8萬(wan) 平方公裏,占國土麵積18%以上,並且這一數據還在逐步增加。中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超過50%,可再生能源工作崗位占全球逾四成。
技術創新是中國實現綠色轉型的關(guan) 鍵,特別是在交通領域。2009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不到500輛。2023年,中國新注冊(ce) 登記電動汽車743萬(wan) 輛。如今,中國汽車市場每銷售兩(liang) 輛汽車就有一輛是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
盡管取得了顯著進展,中國仍然可以繼續發展,並加大行動力度。中國可以在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中加大力度,為(wei) 全球確立更加雄心勃勃的目標和加快行動步伐指明方向。這對於(yu) 全世界實現《巴黎協定》規定的1.5攝氏度溫控目標至關(guan) 重要。
中國可以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自然和氣候是一體(ti) 兩(liang) 麵,因此必須同時應對這兩(liang) 方麵的挑戰,並協調有關(guan) 行動。這對於(yu) 實現具有曆史意義(yi) 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目標至關(guan) 重要,該框架是在中國舉(ju) 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COP15)上達成的。
中國為(wei) 全球氣候治理作出貢獻
文章進一步表示,當前,中國正在加速推進綠色轉型。同樣重要的是,我們(men) 要確保未來的低碳發展具有包容性,讓每個(ge) 人都能獲得新機遇。這就需要擴大社會(hui) 保護機製,對受影響的工人進行綠色就業(ye) 再培訓,不讓任何一個(ge) 人掉隊。
全球麵臨(lin) 著嚴(yan) 峻危機,沒有任何一個(ge) 國家可以獨自應對。中國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了更多機遇,有助於(yu) 通過國際合作分享經驗、知識、低碳技術和資金,進而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走上對自然和環境友好的發展道路。
隨著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hui) 、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hui) 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hui) 的陸續召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將繼續全力支持國際合作,促進可持續發展,並同中國等國家一道,推動全球攜手邁向綠色、包容的未來。
(英文原文刊發於(yu) 《中國日報》智享匯欄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