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大豐收!全國多地同太空水稻一起傳來豐收消息

發布時間: 2024-11-04 11:09: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太空水稻種子從(cong) 實驗室裏傳(chuan) 來了豐(feng) 收的好消息,深秋時節,在祖國大地希望的田野上,處處傳(chuan) 來豐(feng) 收的喜訊。

  安徽天長:水稻收割高峰期 智能烘幹保歸倉(cang)

  在安徽滁州天長市,這兩(liang) 天連續的陰雨天氣給穀物晾曬和糧食收儲(chu) 帶來了不利影響。為(wei) 了保障秋收工作順利進行,當地積極組織調配烘幹設備投入作業(ye) ,確保顆粒歸倉(cang) 。

  在天長市汊澗鎮的一家糧食烘幹中心,6套大型烘幹設備正滿負荷運轉。工人們(men) 一邊將剛收獲上來的糧食投入烘幹機,一邊往熱風爐裏投入燃料,隨著設備的運轉,源源不斷的熱風被輸送到烘幹機,為(wei) 糧食烘幹提供熱量。

  某農(nong) 業(ye) 糧食烘幹中心負責人 何德雨:目前已經接到了一萬(wan) 多畝(mu) 的訂單,我們(men) 6台烘幹機、24小時在不停運轉,每天的烘幹量達到300噸以上。

  據介紹,傳(chuan) 統的晾曬方式不僅(jin) 耗費時間,還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製。隨著智能化大型烘幹設備的投入使用,糧食在10個(ge) 小時左右就能達到國家收購標準,而且色澤亮麗(li) 、品相更好,大大節約了糧食收儲(chu) 的時間成本

  種糧大戶 高鳳寶:以前收割要晾曬,要花3到4天的時間,現在有了烘幹房直接來烘幹,省時省力,相當不錯。

  眼下,天長市122萬(wan) 畝(mu) 水稻已進入收割高峰期。當地投入了420台套各類烘幹設備,日烘幹量達2萬(wan) 噸,有效解決(jue) 了稻穀水分過高及露天晾曬造成水稻品質下降等問題

  浙江衢州:雨過天晴繼續搶收 46萬(wan) 畝(mu) 晚稻收割近九成

  同樣,浙江衢州也是雨過天晴。目前,當地的46萬(wan) 畝(mu) 單季晚稻已收割近九成,農(nong) 戶們(men) 在積水退去後抓緊搶收作業(ye) 。

  在衢州柯城區的一片稻田裏,金黃的晚稻成塊連片,串串稻穗顆粒飽滿,壓彎了稻稈,收割機在田間穿梭。農(nong) 場負責人介紹,今年他們(men) 加大了機械化設備的使用比例,提升了種植效益。

  某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 鄭華麗(li) :機械化設備大麵積使用讓我們(men) 種糧大戶嚐到了甜頭,種植效益也有10%的增加。

  據了解,今年7—8月份衢州持續高溫少雨天氣,給水稻生長造成不利影響,農(nong) 技人員及時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幫助種糧戶提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水平。

  今年衢州單季晚稻種植麵積約46萬(wan) 畝(mu) ,截至目前收割已近九成,預計產(chan) 量可達26萬(wan) 噸,略高於(yu) 去年。

  衢州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中心正高級農(nong) 藝師 徐南昌:種糧大戶一定要搶抓晴好天氣,盡快完成晚稻收割,為(wei) 下一步小麥或油菜種植爭(zheng) 取足夠的時間。

  浙江仙居:梯田水稻迎豐(feng) 收 新品種新技術增產(chan) 增收

  前幾天,浙江台州受台風“康妮”的影響出現了降雨。昨天,雨過天晴,種植戶們(men) 抓緊到田間作業(ye) 。在仙居縣,輕量化的收割機和人工一起在梯田中收割水稻。今年的收成怎麽(me) 樣呢?

  在浙江台州市仙居縣朱溪鎮楊豐(feng) 山村水稻合作社的一片梯田,輕量化收割機正在進行搶收作業(ye) 。

  浙江仙居縣朱溪鎮黨(dang) 委委員 吳豐(feng) 傑:相對平原地區效率還是會(hui) 低一些,雖然現在改成了小型機械化,但還是需要人力來幫忙。

  由於(yu) 這裏地處山區,為(wei) 了提高梯田水稻的產(chan) 量和品質,當地和中國水稻研究所合作,讓專(zhuan) 家帶著團隊從(cong) 育苗到種植再到收獲全程指導

  王亞(ya) 梁是中國水稻研究所的博士,他正在給今年新種植的品種量“身高”、稱“體(ti) 重”,隻為(wei) 好中選優(you) 。

  中國水稻研究所博士 王亞(ya) 梁:這種短的它粒重大概是4到5克,這種長的大概7到8克,這已經是比較高的水平了,現在這22個(ge) 品種篩選出來產(chan) 量比較高的大概也就10多個(ge) ,下一步我們(men) 將分析它的品質。

  據介紹,仙居縣今年梯田水稻種植麵積近8.6萬(wan) 畝(mu) ,其中有1.1萬(wan) 畝(mu) 采用新品種、優(you) 化種植技術,帶動村集體(ti) 和村民雙增收。

  浙江仙居縣朱溪鎮黨(dang) 委委員 吳豐(feng) 傑:今年楊豐(feng) 山村的水稻長勢很好,畝(mu) 均產(chan) 量能達到1300斤,估計今年能夠給村集體(ti) 經濟增收200多萬(wan) 元。

  此外,當地政府還幫助村民做包裝、打品牌,邀請年輕人到村裏擔任“共富生活委員”,幫助村民開直播賣大米,破解“山裏貨”走出大山“品控難、銷售難、協同難”等堵點。

  浙江仙居縣朱溪鎮大洪村黨(dang) 總支副書(shu) 記 林亮明:以前是農(nong) 戶家自己吃,但是現在我們(men) 線上線下同時銷售,進行了整體(ti) 的運營,保證我們(men) 品牌的優(you) 越性。

  江西高安:90後新農(nong) 人撒播新希望

  這段時間,正是晚稻收割的時節,江西宜春高安市的90後新農(nong) 人丁一直在田間地頭忙碌,除了收晚稻,他還請來專(zhuan) 家幫忙觀察新品種的試種情況。

  成熟稻穀散發著陣陣香氣,雖然已經種了7年的水稻,丁旦還是有點擔心,他特意請來專(zhuan) 家,幫忙觀察稻穀、總結經驗,希望明年能夠把田種得更好。

  丁旦是高安本地人,從(cong) 小看著父母與(yu) 農(nong) 田打交道,心中一直有著建設家鄉(xiang) 的想法。2017年,他放棄了上海的工作,回到家鄉(xiang) ,從(cong) 零開始,卷起褲腿開始研究如何種糧。

  丁旦鄰居 謝金生:我以為(wei) 他回來就是玩一玩,想不到他回來種田也很吃苦。

  通過查找資料、請教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與(yu) 農(nong) 戶交流,丁旦漸漸掌握了種地的竅門。學市場營銷的他還發現,村民算大賬,不會(hui) 算小賬的問題。

  高安市荷悅優(you) 質稻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 丁旦:就是看水稻最終賣了多少錢,然後再減去種子、農(nong) 藥、化肥、地租、人工等成本,剩下多少就是賺了多少。我就教他們(men) 應該去做怎樣的細化、分類,通過數據去分析每一個(ge) 環節花了多少錢,這對水稻種植和管理上會(hui) 有一定的幫助。

  高安市荷悅優(you) 質稻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田管家” 朱細英:我以前種田的時候總是要比別人賺得要少一點,我不知道是哪個(ge) 原因,我叫丁旦給我統計了一下看哪裏出了問題,查出了這樣的原因。我在田裏撒肥料的時候撒的比別人多,每畝(mu) 多50來斤,這樣就比人家賺的要少一點,開支要多一點。現在我發現賬目應該要這樣算細一點。

  這幾年,丁旦和他的團隊推動了所種田塊的全程機械化,同時,還走訪各地市場了解行情,采取訂單式種植等模式,不僅(jin) 種好糧,還能賣好糧。

  楊圩鎮農(nong) 戶 朱小伍:今年的收成比往年都要好,隻要帶著我們(men) 賺錢,我們(men) 就跟著他走。

  今年,丁旦和團隊的小夥(huo) 伴們(men) 種植的早、中、晚稻複種麵積達到了17300餘(yu) 畝(mu) ,產(chan) 量預計有8700餘(yu) 噸,產(chan) 值可達2600萬(wan) 元

  高安市荷悅優(you) 質稻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 丁旦: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了家鄉(xiang) ,帶著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在傳(chuan) 承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的基礎上,嚐試著去進行不論是種植品種還是種植技術、種植方式上的創新升級,我始終堅信,農(nong) 業(ye) 天地廣闊,農(nong) 村大有可為(wei) 。

  山東(dong) 棲霞:蘋果成熟季 數字化平台實現精準采摘

  眼下,山東(dong) 煙台棲霞的蘋果迎來成熟季。今年以來,當地加快推動果園數字化轉型升級。

  在棲霞市的一處果園裏,紅彤彤的蘋果掛滿了枝頭,果農(nong) 們(men) 正在按照數字化平台提供的信息對已經成熟的蘋果進行精準采摘。

  棲霞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 李國勇:通過這個(ge) 大屏,我們(men) 可以清楚地看到果樹的生長情況,平台也會(hui) 將果樹生長情況相關(guan) 信息通報給果農(nong) 進行精準采摘。

  這個(ge) 數字化平台不僅(jin) 隨時監測果園中每一棵果樹的生長情況,還配有農(nong) 資集中采購供應、水肥一體(ti) 設施安裝以及測土配肥等“菜單式”服務

  果農(nong) 程顯視:在平台上就可以獲得一個(ge) 為(wei) 我們(men) 自己“量身定做”的種植方案,使我們(men) 少走彎路省時省力,效果非常好。

  今年以來,當地積極推動蘋果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通過運用互聯網、數字技術等先進科技,優(you) 化蘋果產(chan) 業(ye) 的生產(chan) 、銷售、監督各環節。

  目前,全市52個(ge) 村、4萬(wan) 畝(mu) 果園實現了數字化管理,初步測算蘋果整體(ti) 效益提升8%以上。

  江蘇射陽:冬桃豐(feng) 收香滿園 “甜蜜產(chan) 業(ye) ”促振興(xing)

  最近,江蘇鹽城市射陽縣的冬桃迎來收獲期。錯峰上市的冬桃不僅(jin) 豐(feng) 富了消費者的選擇,也給當地果農(nong) 帶來不錯的收益。

  在鹽城市射陽縣新坍鎮的一處桃園種植了4萬(wan) 多株桃樹。果農(nong) 們(men) 忙著摘桃、分揀、裝筐,預計整個(ge) 采摘銷售期能持續一個(ge) 月左右。

  桃園負責人 倪路清:每天安排20多名工人在采摘,一天采摘3萬(wan) 斤左右,大概要持續到11月10日。

  新鮮采摘下來的冬桃會(hui) 被很快地送往倉(cang) 庫,通過自動分揀機進行分級,工人按照大小、色澤和形狀分類打包,然後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收購商 李娟:每年都賣得挺好的,因為(wei) 它口感好,脆甜的,每天最多能賣3000到4000斤。

  冬桃作為(wei) 一種晚熟的優(you) 質水果品種,以其獨特的口感和營養(yang) 價(jia) 值受到消費者的喜愛。近年來,當地不斷調整種植方式,采用有機肥、套袋等生態、科學的管護模式,產(chan) 出的果子外觀好、甜度高、口感脆,畝(mu) 產(chan) 值在8000到10000元之間,給種植戶們(men) 帶來了可喜的收益。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