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疆和田團城:何以從“鴿子巷”到網紅打卡地

發布時間: 2024-11-10 10:12: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在新疆和田市中心,有一片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交織的街區,因其地理布局呈中心發散狀、街巷周邊環繞,被形象地稱為(wei) “團城”,也象征著“團結之城”。


11月初,和田團城旅遊熱度依然未減,遊客絡繹不絕。陶拴科 攝

  這裏不僅(jin) 擁有著當地人生活的記憶,更吸引著四麵八方的遊客前來探尋其獨特的魅力。那麽(me) ,和田團城經曆了怎樣的變遷,由昔日的“鴿子巷”變身為(wei) 今日的“網紅街”呢?

   團城的舊貌與(yu) 新顏

  走進和田團城,錯落有致的“阿以旺”式建築,處處散發著古色古香的氣息,這些建築是新疆常見的一種傳(chuan) 統地方民居形式。

  然而,在多年前,和田團城還是一片破舊不堪的棚戶區。這裏的居民家家戶戶都喜歡養(yang) 鴿子,並且有一個(ge) 鴿子市場,因此被稱為(wei) “鴿子巷”。

  “我從(cong) 小生活在‘鴿子巷’,那時候,每逢刮風下雨,都會(hui) 停水停電,路麵上都是泥巴,出門也不方便。”70歲的居民買(mai) 買(mai) 提明·吾普爾回憶。


和田團城保留的一處鴿子景點,成為(wei) 遊客打卡地。陶拴科 攝

  同樣,居民蘇比·買(mai) 帕洪也對過去的團城記憶深刻。他說:“我上小學的時候,隻要說我是‘鴿子巷’來的,同學們(men) 總嘲笑我。那時候,我就夢想著能住上幹淨漂亮的房子。”

  說起“鴿子巷”到如今的團城,這一切的改變始於(yu) 2016年,和田市將城市建設重點聚焦在這裏,累計投入資金17.96億(yi) 元對團城進行改造。通過“一街一規劃”和“一戶一補貼”等政策,每戶居民都獲得了補貼。這項改造工程涉及3000多戶居民,總建築麵積約42萬(wan) 平方米。

  如今,團城已經煥然一新,成為(wei) 當地人自豪的“代名詞”。

   居民生活的巨變

  團城的改造不僅(jin) 讓街區煥然一新,更讓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完善了,居住環境也更加舒適。許多居民還利用自家小院打造起了民宿,接待來自各地的遊客。

  阿孜古麗(li) ·薩依提的家已經成為(wei) 團城的網紅民宿。“這幾年,生活環境越來越漂亮了,遊客也多,生意也好,使我們(men) 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

  改造後的團城不僅(jin) 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還帶動了旅遊產(chan) 業(ye) 的興(xing) 起。這裏已經形成了以產(chan) 品銷售、觀光休閑等為(wei) 特色的商住旅遊街區。

  數據顯示,2023年,和田團城景區接待遊客57.8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消費收入3100多萬(wan) 元。而今年截至9月30日,已經接待遊客122.31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消費收入6800多萬(wan) 元。

   小巷變身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和田團城“阿以旺”式建築是和田地區的典型民居。漫步在團城的小巷裏,街道兩(liang) 旁的店鋪林立,各種當地特產(chan) 及手工藝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如今,和田團城已經從(cong) 一個(ge) 默默無聞的小巷華麗(li) 轉身成為(wei)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和田團城的商鋪。陶拴科 攝

  為(wei) 了進一步推動旅遊業(ye) 的發展,和田團城依托“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從(cong)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中找尋靈感,推進“旅遊+”融合發展,打造了“葡萄園”民宿、團城人家、美食打卡牆、鴿子亭、旅拍攝影、非遺體(ti) 驗等網紅打卡點,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體(ti) 驗。同時,還引進了音樂(le) 餐廳、咖啡廳、書(shu) 吧等休閑娛樂(le) 場所,豐(feng) 富了遊客的旅遊體(ti) 驗。

  今年,和田團城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推出夜間演藝、夜間遊玩、夜間騎行等活動,讓遊客在夜晚也能感受到團城的獨特魅力。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